李標和孫傳庭都是大吃一驚。
蒸汽機的出現,是王徵的功勞,因此才得以命名為‘王徵機’。
然而蒸汽機的改進和實用,方以智卻當居首功。
蒸汽機用于紡織業,正是他一手辦的。
他出桐城方氏,又是曾經的金陵四公子,才華橫溢,名江南。
另外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份,他是國師的首席大弟子。
他要是有個什麼閃失,對整個大明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更為嚴重的是,若是天主教的計得逞,方以智被擄往泰西,被紅夷掌握了先進的蒸汽機技,將會給大明造巨大的威脅。
三人一起看向云逍。
誰知云逍卻是淡然說了一句:“無妨。”
三人心照不宣地一笑,懸著的心輕輕落地。
開玩笑,國師能未卜先知,還算不到天主教的這點伎倆?
……
兩個多時辰之前。
浦東的一座工棚中,燈火通明。
方以智全神貫注地關注著一臺大型蒸汽機,那癡迷的神態,如同是在端詳癡已久的。
此時的他,再無半分江南才子的風采,反倒像是一個低賤的工匠。
對于常人而言,他這是自甘墮落。
然而在他心來說,自己如今已經是胎換骨。
“方先生!”
一名助手匆匆跑來,遞上一封請柬,“外面有人送來的,說是您的一位故人。”
“故人?”方以智疑地接過請柬,掃了一眼,詫異地道:“魏學濂?”
魏學濂,屬于正苗紅的東林黨二代。
他的父親就是昔日東林大佬,被魏忠賢所害的魏大中。
方以智和魏學濂曾同為復社員,也曾一同信奉過西來之教義,相互引為知己。
只是后來,某道士橫空出世,方以智跑偏了。
他了‘科學’的重要實踐者,以往的那個圈子,自然而然地也就漸漸疏遠了。
“有請!”
念及是故友,方以智沒有多想,欣然應允了這場宴請。
方以智簡單地收拾了一下,然后直奔陸家而去。
隨著浦東的開發,大量工廠、貨棧云集,上海縣如今空前繁榮,陸家也了最為繁華的地帶。
方以智來到一座酒樓,被帶到一間雅間。
魏學濂一襲華服,早已等候在此。
他見到方以智,親自上前執其手,狀極親熱,“之兄,你我二人可是許久未見了!快請上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魏學濂屏退了左右,雅間只剩下他們二人。
他凝視著方以智,忽然幽幽一嘆:“之兄,你我當年一同領主的福音,一同探討主的教義,你難道就真的都忘了嗎?”
方以智端著酒杯的手,微微一頓,坦然道:“學濂,此一時彼一時。”
“過去我等崇信西教,不過是因前路黯淡,茫然無目標。如今,師尊為我等讀書人,為天下萬民,指明了一條真正的強國之路。”
“以智早已下定決心,此生只信奉科學,只為國家效力。”
“強國之路?”
魏學濂仿佛聽到了什麼天大的笑話,他嗤笑一聲,臉上那偽善的溫終于褪去。
“之兄,你還看不嗎?大明王朝,早已從子上腐朽不堪,縱有云逍這等妖人飾,也終究是回天乏!”
“你看看這所謂的‘新政’,不過是拆東墻補西墻,與天爭利,與民爭利。到頭來,終究是鏡花水月,一場空罷了!”
“而主的國度,那才是真正的文明之。在泰西,國王與學者,都將在教皇陛下的輝指引下,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時代!”
“魏學濂,你到底想說什麼?”
方以智的臉,徹底冷了下來。
說別的都行,哪怕是說一些大逆不道的話,也可以容忍。
攻訐老師,那就到逆鱗了。
魏學濂也攤牌了。
他從懷中,取出一張羊皮地圖和一封信,推到方以智面前。
“之兄,我今日是來拯救你的。”
他的聲音充滿了蠱:“只要你愿意迷途知返,帶著你腦中的那些圖紙,尤其是改良蒸汽機和新式紡織機的核心圖紙,隨我一同前往泰西。”
“我以主的名義向你保證,你將獲得一個伯爵的封號,一片屬于你自己的領域,以及你想象不到的權勢、金錢,還有人!”
“你將為全歐羅最尊貴的學者,你的名字,將與那些偉大的圣賢并列,這才不枉費你的驚世才華!”
方以智雙手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他雙目赤紅,死死地瞪著昔日故友。
“魏學濂,你,你這個無恥國賊!”
方以智指著魏學濂的鼻子罵道:“我真瞎了眼,竟與你這等數典忘祖、賣國求榮的敗類稱兄道弟!”
“你父親魏公,若泉下有知,怕是要從墳墓里氣得跳出來大義滅親!”
方以智一把將桌上的地圖和信件掃落在地,慷慨陳詞:“你以為我方以智是什麼人?我畢生所學,皆為報效國家,造福萬民!”
“我的榮耀,是在浦東的工廠里,看著那國之重轟鳴運轉。我的財富,是看到天下百姓能穿上暖,吃上飽飯!”
“這些又豈是你那骯臟的黃金,還有蠻夷之邦的頭銜所能比擬的!”
“讓我背叛大明?癡心妄想!”
魏學濂臉上的最后一偽裝,也終于被撕得碎。
他緩緩站起,眼神變得狠而猙獰:“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
說完,他將酒杯丟在地上。
數名大漢沖了進來,將方以智團團圍住。
“魏學濂,你敢!”方以智又驚又怒。
魏學濂冷笑一聲,“我不敢?之兄,你太天真了。既然你不肯為我主貢獻你的智慧,那我便只能帶你離開野蠻愚昧的明國,奔赴文明!”
“打暈了,帶走!”
魏學濂揮揮手,那幾名大漢一擁而上。
方以智力反抗,混中,腦袋挨了一記重拳,眼前一黑,當即昏迷了過去。
接著他被塞進了一只大木箱中,從酒樓后門運出,被迅速抬上一輛早已等候在后巷的馬車。
隨后一路向著港口方向疾馳而去。
「歷史爽文」熬了個夜,李寬回到了大唐,成爲李世民的二兒子楚王李寬。他曾是長安城四害之首,是李世民口中的孽子。他是世家的眼中釘,又是勳貴的最佳合作伙伴。他是商人眼中的財神爺,也是匠人眼中的救世主。他是農業發展的助推劑,是科學技術的奠基者。他是番邦屬國的噩夢,是大唐開疆拓土的功臣。……且看李寬在“全才系統”的助力下,帶著大唐百姓走向奔小康的生活。
他,穿越至三國成為八歲孩童被童淵收養,與趙雲,張任和張繡稱兄道弟,於洛陽憑藉卓越的見識獲得蔡邕賞識,並成為蔡邕的門生,在虎牢關之戰與呂奉先大戰兩百個回合,從此聲名鵲起。他麾下謀士猛將無數,能與當世梟雄曹操一較高下。他終將成為統一天下的帝王,且看李元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