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注意到同時看向他的阿纏與阿綿,輕咳一聲改了稱呼:“那頭老狐貍很早之前在妖族名聲并不好,心狠手辣,因私仇曾滅過不止一族,很有妖族愿意得罪。這樣的格,只會仰慕強者,絕不會在意妖皇所謂的后裔。”
“那麼在去找季恒之前,我們可能先要去一趟青嶼山,說服祖母幫我們這個小忙了。”阿纏道。
不同于夜沉,白休命只注意到了另一件事,他問道:“狐王對你們不好?”
阿纏與阿綿對視一眼,最后是阿綿開口,說:“并沒有對我們不好,只是徹底無視了我們,青嶼山上發生的任何事,都與我和阿纏無關。”
也正是因為狐王的態度,才有那麼多的狐貍崽子想要欺負們。
說到這里,阿綿忽然想到一件事,問阿纏:“其實有一件事我一直很奇怪,我天賦很差,不在意我也就罷了,可你繼承了阿爹的天賦,比山上所有的同輩都要強,祖母為什麼對你也不好?”
“誰知道呢,或許因為討厭阿娘?”阿纏對于真相已經沒有半點好奇心了。
“可是如果我們現在去青嶼山,會愿意幫忙嗎?”阿綿怎麼想都覺得這件事沒那麼容易。
阿纏點了下的額頭:“笨,我是仗著與阿爹的關系,上山找談判的,又不是和談。而且那不幫忙,那合作。”
除掉一個不安分的五境,對那些妖王來說,難道不是好事嗎?而且又不需要出手。
說罷轉頭看向白休命與夜沉:“如果我們談崩了,你們倆能把祖母按住揍一頓嗎?”
白休命扶額失笑。
夜沉忽然覺得,西景當年對他還好,至沒把大兒塞給他。這個不是作天作地,這個是無法無天。
“到底能不能啊?”阿纏不是很有耐心地催促答案。
“可以。”
“能。”
兩人同時給出了答案。
阿纏終于滿意了,拍板決定:“那就收拾收拾,我們去青嶼山。”
第211章 大夏明王世子面見狐……
妖族西南,有山脈綿延起伏,其中一座山名青嶼,山中多產寒玉,狐族世代棲息于此,繁衍生息。
今日的青嶼山十分熱鬧,一個月后是狐王三千歲生辰,狐王的子嗣陸陸續續從各歸來等待為母親賀壽。
青嶼山的狐妖們也早早開始準備,生怕狐王生辰那日有一一毫的不妥。
山路上,兩只正在往山下清理雜的狐妖邊走邊聊天。
其中一只狐妖低聲問同伴:“聽說除了死去的三位公子之外,現在只有大公子還沒有回來了?”
妖族皆知狐王育有十三子,個個容貌出挑,實力不俗,其長子西景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只是這對母子早些年便已決裂,大公子離山之后再未歸來。
即便是在青嶼山,大家也只知道這些。
另外一只狐妖比劃了一個噤聲的手勢:“什麼話都敢說,不能在山中提大公子,當心被聽到剝了你的皮。”
那狐妖趕忙閉上了,警惕地左右瞧了瞧,見周遭沒有同族,這才放心。
然而山中的風吹草,只要狐王想,終歸是會知道的。
在青嶼山主峰的一座山中,山四壁畫滿了狐族的歷史,如今還有大半石壁是空著的,留待后人填補。
山盡頭,燈火通明,有一座巨大石臺,上面擺了許多小臂高的石碑,上面的一個個名字,都是狐族的先祖。
再往下,則是石碑與正在燃燒的燈盞錯排列。
屬于狐王的魂燈依舊明亮耀眼,而與同輩的狐族長老,有些已經變了石碑上的名字。
而最下一排原本放著十三盞魂燈的位置,如今也擺上了四座石碑。
著一紅錦袍,頭戴金冠,看起來只有人類三十多歲模樣的狐王此時正站在石臺前。
凝著石臺最下方,排在第一的那座石碑上的名字。
耳中依稀能夠聽到山中不懂事的小狐貍提起大公子。
每逢生辰臨近,就會想起的長子。
那是第一個子嗣,與同日而生,繼承了所有的期待,也從來沒有讓失過。
偏偏,為了一個巫族的人,葬送了自己。
每每想起,依舊會覺得憤怒,西景死后的每一個生辰,都沒有高興過。
的長子,連死都不讓安生。
就在這時,狐王目忽地一寒,甩開袖子,轉往外走去。
等走出山時,口繁復的陣法一閃而逝,抬頭便見山峰半空中漂浮著一張黑拜帖。
抬起手,那張拜帖“嗖”地一下,落掌心。
狐王嫌棄地看了眼手中拜帖,這種花里胡哨的東西只有人族才喜歡。
打開拜帖,上面寫著:大夏明王世子白休命面見狐王。
落款是大夏明王世子印章。
這拜帖上的語氣,著實稱不上客氣。
狐王活了這些年,見過年輕氣盛的小輩數不勝數,早已不會因此而怒,更在意的是明王世子這個稱呼。
若沒有算錯,大夏這代明王的年歲并不大,此人與西景頗有,這些年一直很低調,與妖族相安無事。
看來前些時日突破的五境,就是他培養的繼承人了。
人族的天賦,實在讓人驚嘆。
狐王只在心中暗嘆一聲,便開了口:“元君。”
“母親。”
元君是狐王第二子,長兄下山后,他便一直留在青嶼山侍奉狐王左右。
他與西景容貌并不相似,因為他們生父不同,他的相貌偏朗,臉上表嚴肅時,看著比狐王年歲更大一些。
元君在聽到狐王召喚時,立時出現在幾步之外。
“下山去迎大夏明王世子。”
“是。”元君也不多問,轉往山下走,只是幾個閃爍,影便消失了。
狐王看了眼山下,但也只是看了一眼,并未探查。
五境之間不文的規定,若是以神識查探對方,那就是在挑釁了,雖只是小輩,也并不想無故與大夏為敵。
元君來到了青嶼山下,卻未見到明王世子,只見到山腳的石墩上坐著一名人類子。
坐在那里的人,自然是阿纏。
有夜沉帶路,他們前往青嶼山這一路上并未遇到任何意外,不過兩日時間便到了青嶼山下。
原本白休命是要與一起上山的,但是被阿纏拒絕了。
阿綿也提出與一起,阿纏同樣沒有答應。
他們僵持不下,最后夜沉給了一片龍鱗,讓隨帶著,并保證若是狐王敢對出手,龍鱗定然能護住。
有了夜沉的保證,白休命與阿綿這才勉強答應讓自己留在這里等青嶼山的狐妖來接。
元君四下看了一番,并未看到疑似明王世子的人類,最后還是將目放回阿纏上。
他走了過去,站在阿纏面前,出聲詢問:“姑娘是何人,為何在此?”
阿纏抬起頭看著擋住了頭頂的元君,這位二伯雖然看著嚴肅了些,但格還不錯,在山中頗戴。
阿纏和他不,他整日都跟在祖母旁,祖母無視與阿綿,他便也如此,這麼多年,他們說過的話,不到五指之數。
“我明王世子所托,替他見見狐王。”
元君皺起眉,對方這話,對母親實在不敬。
那明王世子分明沒有將母親放在心中,竟然讓一名人類子替他上山面見母親。
他心中雖然惱怒,但對狐王的吩咐不敢怠慢,思慮再三,還是帶著阿纏上了山。
以前阿纏是狐妖,在青嶼山上跑來跑去從未覺得疲累,如今卻不同,修煉還沒境,才上到半山腰,已經歇了兩次,元君看的目都帶著嫌棄。
這也不能怪,青嶼山可比大夏的山要大得多,山路看著尤其漫長,本看不到盡頭。
這條路走了小半個時辰,元君始終背對著阿纏走在前面,終于將帶到了青嶼山主峰,狐王的面前。
見到狐王,元君道:“母親,已將人帶到,只是……”
他話還沒說完,一直被元君擋在后的阿纏往旁邊邁了一步,出被他遮掩的形。
狐王的目越過二兒子,看到了阿纏。
原本平靜的目在一瞬間忽然變得極為銳利,似乎想要將阿纏穿。
“你為何在此?”
即使隔了一層皮囊,狐王依舊認出了阿纏。
阿纏神自若,甚至朝狐王笑了一下:“我想與狐王聊聊,便讓明王世子替我送了張拜帖。”
尋常人族,可是見不到狐王的,但明王世子有這樣的資格,所以在離京前,白休命去落實了一下他的份。
這話讓元君一愣,他下意識地想要回去看阿纏,卻被狐王呵斥一聲:“退下。”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3_b/bjZqZ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前世冉秋念家破人亡,不得善終,重生歸來,她要讓那狠心郎君和毒辣繼姐,血債血償! 卻在復仇開始前,遇上曾經護她一世的陰郁權臣,看著還寄人籬下的大哥哥,她決定這輩子的大佬她來守護!如果能順便抱個大腿就更好啦。 沒想到養著養著,養成的權臣大佬,真的跟她成了一家子
湯幼寧是個笨蛋美人,反應慢,不聰明。 父親摔馬過世後,嫡母瞅着她這一身雪膚玉肌,獻予王府做妾室,替兒子謀個前程。 王府金山銀山,只要她安分乖順,這輩子穩了。 薄時衍受先帝臨終託付,成爲攝政王,權勢滔天,二十好幾無妻無子,還患有頭疾。 王府後院養了一眾美人做擺設,他幾乎從不踏入。 直到某天發現,滿庭的鶯鶯燕燕中混了一個小白鴿,又白又軟又乖。 在她床上,徹夜安眠;埋首懷裏吸一口,頭疾不治而愈;更甚者,她沾手的印章頒佈政令,通通好運加持。 湯幼寧很有自知之明,所求不過是養老。 不料——先是被強佔了一半床位,而後夜裏睡眠時間大幅度縮減。 被欺得狠了,她感覺好累,誰知這人高馬大的男子,語氣比她還可憐: “一把年紀尚未當爹,圓圓憐惜憐惜我……” “小世子孤零零的,是不是想要妹妹了?” 薄時衍:他的圓圓太好哄了。 這一哄,就是一世。
侯府嫡女沈沅生得芙蓉面,凝脂肌,是揚州府的第一美人。她與康平伯陸諶定下婚約後,便做了個夢。 夢中她被夫君冷落,只因陸諶娶她的緣由是她同她庶妹容貌肖似,待失蹤的庶妹歸來後,沈沅很快便悽慘離世。 而陸諶的五叔——權傾朝野,鐵腕狠辣的當朝首輔,兼鎮國公陸之昀。每月卻會獨自來她墳前,靜默陪伴。 彼時沈沅已故多年。 卻沒成想,陸之昀一直未娶,最後親登侯府,娶了她的靈牌。 重生後,沈沅不願重蹈覆轍,便將目標瞄準了這位冷肅權臣。 韶園宴上,年過而立的男人成熟英俊,身着緋袍公服,佩革帶樑冠,氣度鎮重威嚴。 待他即從她身旁而過時,沈沅故意將手中軟帕落地,想借此靠近試探。 陸之昀不近女色,平生最厭惡脂粉味,衆人都在靜看沈沅的笑話。誰料,一貫冷心冷面的首輔竟幫沈沅拾起了帕子。 男人神情淡漠,只低聲道:“拿好。” 無人知曉,他惦念了這個美人整整兩世。
鄧如蘊來自鄉下,出身寒微,能嫁給西安府最年輕的將軍,誰不說一句,天上掉了餡餅,她哪來的好命? 鄧如蘊聽着這些話只是笑笑,從不解釋什麼。 她那夫君確實前程廣闊,年紀輕輕,就靠一己之力掌得兵權,他亦英俊神武,打馬自街上路過,沒人不多看兩眼。 鄧如蘊從前也曾在路邊仰望過他,也曾看着他頭戴紅纓、高坐馬上、得勝歸來的晃了眼,也曾,爲他動過一絲少女心絃... ... 如今她嫁給了他,旁人豔羨不已,都說她撞了大運。 只不過,當他在外打了勝仗而歸,從人群裏第一眼尋到她,便眸中放光地大步向她走來時,她卻悄悄退到了人群的最後面。 鄉下來的尋常姑娘,如何真的能給那樣前程廣闊的年輕將軍做妻? 這左不過是一場,連他也不知道的契約而已。 契成之日,他們姻緣結締;契約結束,她會如約和離。 她會留下和離書,從他的人生中離去,自此悄然沒入人海里。 * 那年鄧如蘊兩手空空,一貧如洗,沒法給年邁的外祖母養老,也沒錢給摔斷腿的姨母治病,還被鄉紳家的二世祖虎視眈眈。 這時將軍府的老夫人突然上了門來。老夫人問她願不願意“嫁”到滕家三年,只要事情順利完成,她可以得到滕家的庇佑和一大筆錢。 好似給風雪裏的人送上棉衣,鄧如蘊沒猶豫就應了下來。 她需要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