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恰如天上月 第222頁

《恰如天上月》 第222頁

何穆之還算不卑不,理了理袍,一開口便道:“聽聞十七娘有了孕,還未來得及向你們道喜,李兄勿怪。”

李勖頓時笑了起來,“你不必搬出我的夫人,看在你父親的分上,我也不會殺你。何公北伐未竟,令人憾,我雖無緣與他一見,卻一直都很敬佩他。召你來,實在是有些不解之,希你能為我解。”

何穆之有些戒備地看向他,“何某知無不言。”

李勖想了想,盡量挑了個委婉些的說法,“我實在好奇,你手下有一萬甲兵,還有汪道鐸、岳震、陸琦這樣經驗富的老將,明明有一戰之力,為何選擇不戰而逃”

何穆之的臉青一陣紅一陣,最終冷笑道:“何氏的基在上游,我知道守不住建康,不如早些撤退,免得造不必要的傷亡。既然棋差一招,為你所擒,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不必如此折辱于我。”

“既然知道守不住建康,當初為何還要發兵據我所知,閣下的叔父何沖一直都反對你起兵,汪道鐸也曾數次好言相勸,你為何不聽呢”

“你到底想說什麼”何穆之再也笑不出來了。

李勖一擺手,“你別張,既然你不愿意說這些,咱們就說說家常。聽說你父親早年間征戰在外,你一直留在家中,是由母親帶大的,我說的對麼”

“李勖!”何穆之忽然跳起來,咬牙道:“士可殺不可辱!何穆之確有生之意,可你若是想就此侮辱我,那便一刀殺了我吧!”

他氣得青筋暴跳,說話時整個人微微發抖,鼻孔張了老大

Advertisement

李勖沒料到他會這麼激,一時有些不明所以。

云附耳道:“主公不知,他是營所出,向來忌諱旁人提他母親。”

“哦,原來如此。”

李勖了然,看向何穆之的眼神多了一

“是李某失言,沒有別的意思,何郎誤會我了。”

實在是沒有折辱他的雅興,不過是即將為人父,于是便有些好奇虎父如何能生出犬子想著提前了解一二,也好引以為戒。

何穆之雖然不甚配合,這番談話倒也有些收獲。

李勖本來還有點擔心自己常年征戰在外,孩兒缺父親的教導,會不會不肖不賢,或是有什麼上的缺陷。

從何穆之上看母親的作用顯然也很大

這麼一來,李勖反倒稍稍放下心了。

他的阿紈勇敢果決,聰穎過人,必然能將孩兒教導得很好,只是要辛苦一人兼父母,代他這個不稱職的父親履行職責了。

理雖如此,李勖其實有點想象不出來韶音做母親的模樣,腦海里剛一浮現出一大牽著一小的畫面,就覺得有些不忍。

其實很,他不在家,反倒了旁人撒的對象,李勖想到這里,先前的慈父之心煙消云散,竟然有些忌恨起還沒出世的孩兒了。

他心里滋味復雜,中盤桓著一郁郁之氣,沒有興致再談下去,揮手教人將何穆之帶下去。

何穆之滿懷忐忑而來,說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話后,又隨隨便便地被打發走,他回去枯坐了一夜,將李勖問話時的每一個細微表都回想了一遍,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他想報迎親那日的輕慢之仇,所以要將自己一點點折辱個夠,什麼時候心里痛快了,什麼時候再將自己殺了。

Advertisement

他長嘆一聲,取出隨攜帶的帝王起居注,將這一筆添其中,末尾自評道:“帝寧死不辱。”

李勖得知何穆之自殺的消息時,何穆之的舌頭已經不回去了,他用腰間的帝王蟒帶懸梁自盡,徹底結束了荊州何氏的皇帝夢。

李勖發現自己的確是有點搞不懂這位何郎的心思,已經允他不死,他為何還要自尋短見既然連死都不怕,為何又不敢應戰,他怕的到底是什麼他看起來也是個明事理之人,之前滿腹雄心壯志,怎麼一到建康忽然就鼠目寸了,難道是建康的風水有問題

這些疑在往后的許多年里都為李勖心中的未解之謎,直到他經了更多的事、見了更多的人,乃至于了一位用心良苦的父親之后,才漸漸地解開了這個謎團。

此時此刻,他沉默了好半晌才道:“以南郡公之禮發喪,棺槨隨軍運回荊州,葬何氏祖墳。那幾個老將都留著,實在不愿歸順就放回去做個庶人。看好荊州的軍隊,愿意留下的整編伍,不愿意的各自發放一筆安家錢,教他們回鄉種田。”

“何穆之的親兵如何置”

這些人一得知何穆之的死訊便擁到中皇堂門口鬧事,有兩個想要趁機煽嘩變,幸虧被丁仲文及時攔阻。

“有多人”

“回主公,一百二十人。”

李勖眉心微凜,指腹在環首刀的革鞘上掠過,淡淡道:“殺了,人頭懸在城門上,以儆效尤。”

無能之輩窺視九錫,擾社稷,也該付出一點代價。

……

建康大捷的消息傳遍吳會已是三日之后,韶音和謝太傅則提早兩日就已知曉這個喜訊。

Advertisement

李勖打建康帶了兩千人,打完之后還剩八千人,留了三千由丁仲文統率,命他與謝太傅接應,一切遵照謝太傅的意思行事。

謝太傅在會稽坐得穩當,一點都不著急回建康。

督府這幾日不出意料地車馬盈門,何氏了一場,朝中已有多個要職空懸,待到帝駕重回建康,這些職位必然要一一填補。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