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恰如天上月 第154頁

《恰如天上月》 第154頁

中年男子出急躁之,大聲吆喝了句什麼,回頭又教增加人手,繼續拖船。

謝候認出此人,此人名喚王建,乃是出瑯琊王氏的一位族兄,溫和靦腆,擅畫一手好竹,為人頗有竹君子之風,早在王微之領會稽都督之前,他便在督府中為

謝候與他也算稔,卻不知是他來應這次差事,乍見他一改常態的焦急模樣,一時覺得有些好笑,心里又有幾分同:任他使出牛勁,只怕這崗也是過不去的。

原來這破崗是人工開鑿,因地勢緣故坡度極陡,水深又淺,故在中間建有一十四埭,以保證渠有足以行船的水深。即便如此,船若要過埭,仍需用民伕或耕牛力拖過壩,再進相鄰的渠段。

謝候為盧鏑所出之策便是在這些埭上下功夫。

無須將此盡數填塞,只需在埭底開出小往四周低洼放水,使得水深不足,再用鐵臿將緩坡的壩拍磨得實令人站不住腳便可。

如此,一艘船或許可以靠著蠻力抬將過去,百十來艘裝載滿當的糧船卻無論如何也過不去,若想發往建康,必得繞行至京口和廣陵之間,從那里長江逆流而上才行。

謝候從前每年夏日都要往返于建康會稽兩地,對兩地之間的水路航道再悉不過他又是個疏闊開朗子,好奇心常盛,于這些尋常人甚過問的稀奇古怪之事上琢磨頗多,莫論是抗活的民伕、秧的農人還是做工的匠人,都是他請教的師父,人家看他不像尋常士族子弟那般矜驕,便也樂得與他說幾句。

如此一來他便學了一肚子這樣的“雕蟲小技”。

Advertisement

盧鏑叉腰看了會前方,又偏頭看看謝候,,一句“你小子有兩下子”咽回肚里,倒是痛快地將上的襖子褪下來一把扔到他手里。

謝候接著襖子,還來不及出喜,神卻是微變。

盧鏑順著他的視線看過去,只見那王建因遲遲不能過崗,正氣急敗壞地鞭打民伕。

“相公容稟!”

一個鶴發皮的伶仃老翁挨了一鞭子,一個趔趄險些落中,虧得后兩個漢子眼疾手快拉了一把,這才堪堪站穩了腳。那兩個漢子一時好心自己卻也因此招來毒打,眾民伕一時噤聲,個個朝著王建怒目而視,卻都敢怒不敢言。

“相公容稟啊!”那老翁巍巍上前,撲通跪到王建腳下,一時老淚縱橫,“這水深不夠,壩面又,相公就是打死我們也是拉不過去的!”

刁奴,還敢說!”

王建心里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一想到要繞路京口,還不知會生出什麼事端,心里就窩火得要命。當下一掌摑在老翁臉上,直打得他半張臉瞬間歪斜,又朝著他佝僂的子連踹數腳,那老翁慘一聲,倒在地上后再無聲息了。

“畜生!”謝候怒不可遏,只覺四肢百骸都在往外冒火,燒得他一刻也按捺不住,直沖將出去,卻被盧鏑一把拉住,輕輕搖頭道:“不可!”

謝候的玉面已經因憤怒而漲得發紫,咬牙盯著眼前這一幕,一時又覺難以置信。

“他從前并不是這樣的人,與人往時從來是溫雅謙遜,以至于招來族中兒郎嘲諷,說他過于拘禮,不夠風流……我實在想不通,如此守禮之人,自讀的皆是忠孝仁義,如何會做出這般豬狗不如之事!”

Advertisement

“他是尊家宗親”

“是我外家王氏的旁支。”

原來是瑯琊王氏,與陳郡謝氏一樣,都是一樣的門閥大族,盧鏑心中了然,淡淡道:“盧某不文,卻也聽過這麼一句話,說是‘禮不下庶人’,那位王郎如此,大約是他從未將這些人當作人。”

這話似乎意味深長謝候被他說得一怔,忽然渾上下都難起來

“轉向,轉向!”

終于,王建發泄夠了,再不甘心也還是吆喝著后頭的船只掉頭

看那船的方向,估著是不會退回會稽,而是直接轉往京口的方向而去。

謝候心中微,“京口那邊可是提前做了安排”

盧鏑一笑,“京口有夫人坐鎮,謝郎君放心”

“你說我阿姐”謝候不由吃驚,出于擔憂,語氣便有些急切,“一介郎,如何能做這些事!”

“這話可不對!”盧鏑搖頭道,“夫人可不是一般的郎!非是我盧某說話不中聽,論本事、膽、智謀,夫人這位郎可是比尊家幾位兄長幾位表兄弟都出得多!”

第80章

韶音預想過許多種與阿泠表姐重逢的場景,如眼下這般狀卻是始料未及。

京口與廣陵之間那橫亙了四十里的寬闊江面幾乎要被三方人馬堵得水泄不通了:

王建押運的一百二十艘糧船自滬口而來,此刻被截堵在江心;馮部和李部軍隊對峙在東西兩側,兩位北府將出征在外,眼下掠陣號令者是他們各自的夫人、被時人艷稱為林下雙璧的王謝二

王靈素就站在對面的船樓之上,面被西北風吹得有些發青。

生得人如其名,靈秀素雅,婉溫慧。頭胎之苦將折磨得厲害,整個人相較從前消瘦許多,本就薄薄一層皮子裹著骨,這一瘦便教眼窩深深陷下去,兩頰也略有些凹,原本不十分明顯的顴骨因此凸出來,泛白,憔悴里出幾分陌生的冷薄之意

Advertisement

人瘦,肚子就大得嚇人,韶音怔怔地看著隆起如小丘的腹部:原來孕與塞囊是不一樣的,打眼便看得出來。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