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現代言情 那群可愛的復讀生們 第53章離開(一)

《那群可愛的復讀生們》 第53章離開(一)

“我們部隊要派兵去西藏一個月,我是這次帶隊的指揮。”

“嗯”

夏想聽到這樣突如起來的一句話,有些訝異地抬起了頭。

也難怪夏想吃驚,以前有外出任務的時候,夏故一般都是會想辦法婉拒的,這麼多年下來,也就沒什麼事會落到他頭上。這次,看來是實在命令難違。

崇山峻嶺間,進行狙擊擊、牽引橫越、峭壁攀登……這是特戰隊高原實戰化訓練的景。這次去西藏可以充分利用當地高海拔地區缺氧、環境惡劣等特點,全面錘煉部隊在艱苦復雜條件下的實戰能力。

夏想突然有點舍不得,自從母親去世后,夏故雖然當了個軍,時常忙碌,但至不會離開那麼遠,而且每個月還可以些時間出來回回家。

對面的夏故卻沒有察覺到夏想緒的微妙變化,繼續待。

“你這次是記過,如果下次再有什麼況,我想你也清楚,實在不行我就送你去部隊吧!”

夏故對夏想有些失了耐,從小到大的教訓與嚴厲管教,可是還是收不了夏想這好惹事的子。這次是帶人圍毆別人,下次,不就是拔刀相向了嗎?

既然他管不好,又不可能送出國讓更加沒有束縛,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去軍營了,無論怎麼的挑刺惹事,就還不信制服不了

誰知道,夏想對夏故一個月不在剛剛來得的一點傷,就又被這句去部隊給折騰的煙消云散了,就連原本還打算和夏故道歉的那點意思都沒有了。

書房里又是一如既往地靜默無言。

夏故面對夏想單方面的鬧脾氣和冷戰,無奈的嘆了口氣,要把學校要求寫的檢討書給他后,只得讓回房休息。

隔天,一大早夏故在辦公室里和崔校長相談一番后,就離開了一中。而夏想,則又是由著剛剛來校長辦公室的李立明給帶回教室去。

Advertisement

“還有誰來說說,關于重節的典故和詩詞有哪些?”

今天星期天,卻不放假。現在正好是上午第二節課,張問梅的語文課。

聽到這聲,夏想才正好想起,是了,今天就正好是農歷九月初九重節。

李立明和夏想一走到一樓教室門前的臺階上時,就吸引了窗邊一大群人的注意,劉圓圓沖眨眼睛,肖啟凡則都忘記了還在上課,也不怕李立明似的向揮手。

夏想看見他們這不小的作,不由覺得好笑,這都還在上課呢!

再等真的走到教室門的時候,幾乎全班的目都刷的向看來。

走近去,穿過講臺,來到他們的小組座位前,夏想做完一系列作后,還有人在看著

回頭,正好就對上了宋佳怡那譏諷的目,嘲笑,挖苦,意思不言而喻。

夏想卻是咧開了,回一個大大的微笑。

失去班長的職位并不算的了什麼事,至在一直好面子的看來,并未覺得這是一種難堪。

“來,肖啟凡,我看你剛剛揮手的,沒想到你會這麼積極想回到我的問題,那你就來說說寫重的詩詞或者典故有哪些吧!”

張問梅突然走到了肖啟凡的桌前,看著他說。

這話一落,全班就開始了哄堂大笑,明眼人都知道剛剛肖啟凡是朝夏想揮的手,只是恰好在語文老師問過之后。

張問梅這是故意掐著這一點,要他回答問題呢!

其實也不怪張問梅,復讀一年,大家都覺得語文是可學可不學的。平常要背的那些詩詞文章應屆的時候早就背了個滾瓜爛,所以現在語文課大家不是在做別的科的作業,就是那些不想學的直接在睡覺。

真正聽課的人不多,那麼肯回答問題的人也多不到哪里去,語文老師也就只有變著法兒的找人來回答問題了。

Advertisement

肖啟凡聽見這麼一問,俊俏的臉就皺了起來,子站了起來,卻不知道回答個什麼好。

不是他想不到關于重節的詩詞,而是像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清照的《醉花》,李白的《九日》等,這些比較普遍悉的已經被前面的同學都說了。這一時半會兒要他再說出一首來,而且寫重的名篇也比較,就算以前他記得,現在卻還真是說不出來了。

肖啟凡站了一會兒,又不能用手機收,默不作聲,他這時說不出來。

全班的同學都有些犯難,不能用手機收,那些悉的又都說出來了,又現在想還有關于重的詩詞,他們也想不出來。

就在大家都犯難之際,這時卻突然聽得語文課代表的聲音響起。

“問問夏想同學吧!以前是一中文科提招班的,人家肯定比我們都知道得多。”

就這麼一句話,張問梅的目也隨著一些人投到了夏想的上。

以前教夏想語文的老師他知道,是一中語文學科組的元老級別的大師,也姓張,名興元。

張興元老先生今年已經60歲了,今年教完夏想他們這一屆就已經退了休。別看先生歲數大 ,學識卻是相當富。

他教的班級,在今年高考語文試卷很難的況下,語文分數130以上的都有20余名,震驚了整個一中的語文教科組,別的學校都派老師到一中來進行教學學習。

現在聽自己的課代表宋佳怡這麼一說,遂也起了想考考夏想的心思。

“好,那請夏想同學來回答一下吧!”

張問梅要肖啟凡坐下,又回到了講臺前,手里拿起了支白筆,準備板書夏想馬上要說的容。

夏想看了看宋佳怡,覺得有些莫名其妙。自己哪里得罪這位語文學習委員了難道是因為上次遲到的事,自己記了名字并且讓扣了5分的個人積分嗎?

Advertisement

納悶歸納悶,夏想還是站起了,思索著還有什麼寫重的古詩或者典故。

就在之際,旁邊的劉圓圓卻突然塞了個紙條到手里。打開,里面是遒勁瀟灑的八個大字。

“典故有……有孟佳帽和王弘送酒。”

黑板前的張問梅聽到夏想能說出這兩個關于重節的典故,明顯神振起來。

不愧是張老先生的學生,文化知識的積累確實較其他一些學生而言更富一些。

“那你想想,能不能說說還有什麼關于重節的古詩呢?”

張問梅很是興,眼笑意看著,又接著問。

這次卻沒有人塞紙條過來了,因為是即興提的問,誰也沒想到張問梅會問夏想兩次,就算是現在寫紙條給,也來不及了。

夏想思索幾秒,突然間,想到了一首以前看到過的印象較深的一首詩。

“《九日送別》唐 王之渙……”

夏想的聲音在教室里輕輕響起,卻沒有注意到,在窗邊的一個影的作,剛剛拿起的黑鋼筆,此時又被放下,一旁的白紙上,是還未干的字跡。

——————

《九日送別》

唐 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