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神話版三國 第6904章 上行下效

《神話版三國》 第6904章 上行下效

“你覺得能說服我?”陳曦看著張昭無比的平靜,而坐在對面的周瑜現在就像是個雕塑一樣,全程沒再開口。

“總得試試,而且我們也並不覺得能瞞住陳侯。”顧雍也開口說道,“更何況我們對於現有的飼料糧減產,並非是爲了對抗漢室的戰略,而是有了更好的選擇,陳侯,想必您也不是那種是非不分,不辨對錯之人。”

“好,我看看你們能拿出來什麼樣的理由。”陳曦不再多言,靠在椅子上,等待張昭等人能拿出來什麼樣的證據說服自己,畢竟有些事哪怕不同意,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

更何況張昭也不是傻子,事弄到陳曦面前了,想要靠小手段糊弄過去,那就純屬是扯淡了。

真憑實據,詳細的材料對比這些纔是最重要的。

很快,蔡瑁就被諸葛亮派人帶到了這裡,而蔡瑁一看這個場面,就有些慫慫的想要離開。

“蔡將軍,有些事是必須要走一遭的,畢竟只有在陳侯面前將之前的事挑開說穿了,我們才能名正言順的做某些事。“張昭幾人皆是看向蔡瑁,而蔡瑁有些畏,但最後長嘆了一口氣,他就不應該在張昭那次試探的時候,給出那個回答,他媽的,真的要死人了!

我打孫策、周瑜?好想死!

蔡瑁最後還是被諸葛亮帶人按偏中立的座位。

“這是部分的材料證據。”張昭同樣派人去將證據攜帶了過來,順帶一提這也是周瑜不完全知道,但卻同意了減產大米的原因,因爲他們因地制宜的找到了替代品——西谷椰子樹。

“一公頃這玩意兒,能產出超過15噸的米。”張昭將相關的證據和資料給陳曦後,緩緩地開口說道。

Advertisement

西谷椰子樹,是一種很奇怪的棕櫚科植,其的標誌就是髓的細胞裡充滿澱顆粒,也就是說這玩意兒開始長的時候是樹,長大了就變了,而且這貨長到最後,髓的澱含量會接近90%,而大米的澱含量也就接近80%.

換句話說,這玩意兒之後是可以當飯吃的,西米之中的西米其實就是拿這玩意兒製作的。

而且相比於草本植的稻穀在產量上糾結於公斤和斤的時候,木本植的西谷椰子樹,直接按照噸算產量,所以在產出方面這東西是極爲逆天的,而且相比於稻穀需要耕細作,西谷椰子樹這種玩意兒,你放在那裡不管,什麼都不施,甚至是純粹野生的況下,一棵的西谷椰子樹也能掏出來幾十千克的澱……

當然,你要是沉迷於耕細作,良種培育,

這玩意兒一棵可以掏出來五百斤朝上的澱,也就是說單就產出而言,這玩意兒一棵良品的產出暴殺當前漢室一畝地稻穀的產出。

這也是東南亞地區的古代人不種田,也能靠在林子搞水果和西米活下去的原因,這玩意兒不管是從產量,還是管理上,都是非常逆天的存在。

相比於陳曦面無表,劉曄、糜竺、劉琰等人皆是倒吸一口冷氣,糧食產量按照噸計算,這是什麼逆天的玩意兒。

“是真的嗎?”諸葛亮對著蔡瑁詢問道,這是他老婆的親孃舅,這年頭這是什麼級別的關係,你懂的。

“真的,所以我這幾年一船船的往這邊送西米,甚至我都不種,直接在島上收的這種東西,然後拉去加工,加工完運過來。”蔡瑁點了點頭說道,“自種的話,一公頃十幾噸我估計問題不大,而且這東西都不說種植和管理的難度了,這玩意兒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

Advertisement

“當你發現一棵產量很高,甚至帶氣的植株之後,你可以用這個植株的芽培育出更多的同類。“蔡瑁給諸葛亮直接了底,畢竟這是他外甥婿,外甥生的孩子,在脈上和孃舅是必然有清晰可見的關聯,所以給點準話是理所當然的事

諸葛亮覺到牙酸,這話的意思就是說,蔡瑁手上已經有這種東西了,產量高,好管理,還能讓良種自什麼無敵農業產品!

“我們減產的理由很簡單,改稻種樹!”張昭沉聲說道,“從產出上西谷椰子樹的產出更高,從管理本上,這個無需管理,種完直接解放,等時間到了收割就是,進一步解放人力,所以哪怕從人力的邏輯上講,將百姓從繁重的農活之中解放出來,都應該種這個!”

劉曄側頭看向陳曦,張昭的理由已經非常充分了,甚至應該說,就算是陳曦也沒有反駁的餘地,更何況,張昭給出的理由也不是不給漢室供給飼料糧,而是在切換經濟作的這段時間,需要減產,等西谷椰子樹種起來之後,再給漢室進行供應。

劉曄也是吃過椰西米這種逆天的玩意兒,口好,吃飽也能頂,所以在資料完整的況下,劉曄表示自己可以接這個理由。

再怎麼說,西谷椰子樹也是樹,需要時間發育,縱然是慢點,也是可以接的,張昭的理由已經非常完善了。

“這東西需要十五年,哪怕你們找到了良種,又有專業人士幫忙優化,恐怕也需要十年左右,當然從管理和產出上講,對比稻穀依舊有絕對的優勢。”陳曦點了點頭,仿若是接了張昭給出的理由,但在陳曦開口的時候,張昭的面開始鬱起來,他知道陳曦拒絕了。

Advertisement

“明明可以作爲稻穀的替代品,爲何不同意?“顧雍先一步開口詢問道,“明明所有的條件應該都符合了陳侯您的需求,明明種植西谷椰子樹能將更多人從農業勞之中釋放出來,爲什麼

您會拒絕。”

“因爲我意識到這並非是你們做出這個選擇的本理由。”陳曦嘆了口氣說道,“你們說的很對,西谷椰子樹確實是可以作爲糧食的替代品,縱然有一些差別,但加一些別的輔料問題不大,至於稻穀,也可以選擇其他的地方種植,反倒是西谷椰子樹對於環境要求,只能在你們那邊。”

“一定要聽本理由?”張昭眉頭皺一團,他們給出的理由已經足夠充分了,充分到陳曦是無法辯駁,除了強令他們繼續種植稻穀,不應該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糾纏,畢竟陳曦在很多事上是很開明的,只要不涉及底線和原則,陳曦願意給每一個人選擇和面的機會。

然而這個時候陳曦居然會詢問理由,不是同意,也不是否定,而是問理由,理由重要嗎?

“因爲蔡將軍出現在這裡了啊。”陳曦嘆了口氣說道“所以有些理由不得不詢問,這已經涉及到更深的方面了,你們認爲應該從蔡將軍那邊出售西米,而不應該從周都督那邊出售稻穀,這問題很大了。”

“這個涉及到我們江東的務。”龐統沉默了一會兒開口說道。

“難以置信。”陳曦神變得異常的複雜,看向周瑜,“我的推測該不會是真的吧,你們這麼瘋癲嗎?”

諸葛亮和劉曄這個時候也都流出了難以置信的神,實際上陳曦之前推測出來此事涉及到

周瑜手上那部部價格冊,讓諸葛亮去通知蔡瑁的時候,就意識到了某些可能,但現在,陳曦徹底確定了一個事實。

Advertisement

如果事實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很多事他可真就理解了。

“江東是一個吳國?還是一個吳國和其他國家的聯盟?”陳曦看著周瑜很是認真的說道,而劉曄捂著額頭,對於這種可能他就一個覺,癲狂!孫策和周瑜是瘋了嗎?

“一個吳國,和其他國家的聯盟。”周瑜緩緩地開口道。

“擊敗賽利安之後,伯符表示要按照功勞進行賞賜,不貪墨任何一個人的功勳,哪怕是死者的功勞,也絕對不能剋扣,有後人者發給後人,沒後人者發給父母,無父母者發給宗族,由宗族四時祭祀。”周瑜緩緩地開口說道,而糜竺和劉琰第一次聽到這種玩法,倒吸了一口冷氣。

江東和賽利安的戰爭損失有多大,他們可是非常清楚的,要是按照這麼進行賞賜,那吳國怕是得分完。

就跟當初討論秦始皇打完天下爲什麼沒給士卒進行賞賜一樣,因爲百萬滅國的秦軍,如果要封賞的話,需要幾億畝良田才行,而這幾億畝發下去之後,這天下還是秦皇的天下嗎?

甚至考慮到將校的功勳,王翦的功勞封個齊國沒啥問題吧,王賁的功勞小點,封個燕國也夠吧,這麼算下來,封賞完之後,還能剩下什麼?

然而孫策真的兌現了,他把東南亞的島嶼封完了,合計超過三百萬的版圖,孫策和周瑜拿了不到七十萬,這也是爲什麼,這幾年的消息一直都是孫策和周瑜在建設蘇門答臘島之類的,因爲他倆的核心區就這個地方!

“怪不得從元六年開始你們一直就在建設蘇門答臘,沒見建設別的,合著其他的地方都不是你們的!”陳曦倒吸了一口冷氣,孫策居然真的敢給麾下這羣人這麼分封。

“我其實並不同意,但伯符表示大家生死一場,他要對的起那幾十萬戰死的弟兄,於是就分了差不多兩百多萬平方公里給了所有追隨的世家,追隨的個。”周瑜神平淡的開口說道,他早先接不了,但到現在他已經完全接了這一事實。

雖說這二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封地之中,大多數都是需要進行改造的地方,但就像劉備給自己手下的老兵分封時一樣,這麼大的地方,你找不到一塊好地兒,那肯定是你的問題!

所以孫策當初分封之後,人直接拉滿了,而收了這個好的江東世家就算再怎麼不要臉,最起碼在這一代人也會鐵了心的跟孫策幹。

嗯,至在那個時候,那些人是這麼想的一一就算是爲了吳侯去死,死掉一代人都可以接,這麼大的好,不讓去死的話,我擔心我的後人拿著不踏實!

大致就是這樣的想法,可問題出在後面--命你可以拿走,但利益你不能拿走啊,草,雖說

你給了我這麼大的利益,但你持續的剝削我啊!

“孫伯符果然是天人。”陳曦無比佩服,這種事都能做出來,那他還說個屁啊,怪不得孫伯符在周瑜出事的時候,敢單槍匹馬衝回去,江東現在真的有敢殺孫策的人嗎?

周瑜死就死了,孫策要是被殺了,那江東世家哪怕是爲了自家的法統都得一個螞蟻一個螞蟻的往過查,給出一個清楚明瞭的結果才行。

“果然,改稻種樹的原因在你上啊,公瑾。“陳曦看著周瑜嘆了口氣說道,而周瑜聞言神平淡。

陳曦轉頭看向諸葛瑾,畢竟張昭和周瑜這倆現在明顯都在局裡了,陳曦只能找個中立人選,“子瑜,中原收購稻穀給你們回返的錢,採購全套的白糖生產工藝和加工設備,大概是市價的多?”

“七五到八之間。”諸葛瑾回憶了一下,給出了答案,而已經提前知道了答案的蔡瑁憋著一張苦瓜臉,這事之所以鬧到陳曦面前,甚至鬧到以張昭爲代表的江東世家用腳投票,準備改稻種樹的地步,就是因爲蔡瑁被張昭詐騙的時候,給出了六的價格!

陳曦聞言斜視周瑜,而周瑜臉都沒有毫的變化。

“你們先出去一下,我和周都督得好好談談。”陳曦吐了口氣,他覺得吧,這事他媽的放在他頭上,他知道了也得到長安這裡來告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