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東宮嬌藏 第64章

《東宮嬌藏》 第64章

◎“讓秧秧擔心,我不對。”◎

次日, 坤寧殿。

皇後看著在一側翻書的裴宜,忽然放下筆先是擺手屏退了除了徐徐嬤嬤以外的宮,隨後開口道:“太子知道我被奪了統管六宮之權的事嗎?”

宜不敢撒謊,只得點了點頭。

皇後心平氣和的問道:“他可說些什麽?”

宜剛想開口, 但想起自己與趙恂關系親之事還不好讓皇後知道, 于是開口道:“太子沒同臣說些什麽, 只是看太子神自若, 應該是覺得娘娘無過, 不必將此事放在心上。”

“我無過?這是太子的想法, 還是你的想法?”

皇後發問,裴宜不知如何作答, 只得低下頭去,過了片刻才輕聲說道:“臣,也是這麽想的。”

皇後看著的頭頂, 和輕的睫,繼續說道:“昨日你應該是聽到我與家的對話了吧。”

宜將頭低的更低了些:“臣……不敢撒謊,書房開了窗,確實有聲音傳進來。”

皇後并沒生氣,反而問道:“你父親只有你母親一人, 所以這樣妻妾相爭的場景,你大概是沒有見過的吧。”

宜低頭不語,皇後卻來了興致,左右沒了宮務打擾,有空抄經書的時候更多了,也不在乎這一時半會的。

皇後吩咐人撤了紙筆, 隨後命人端來幾碟子點心說道:“太子說你素日裏妙語連珠, 我這才答應讓你過來, 可你來這十幾天,也沒見你說什麽話,眼下我心煩悶,你也說出話來逗逗我開心吧。”

宜臉頰微紅:“娘娘,我不是……”

皇後把茶杯放到面前:“你自然是不必故意說些俏皮話,只是我在這深宮裏待的久了,聽小姑娘說說宮外的事也好。”

Advertisement

宜接過茶杯放在手裏,還是有些局促,不知該說些什麽,面前可是皇後啊,萬一說了什麽不該說的,那可就不好了。

皇後看出拘謹,便問道:“你初宮的時候,人人都傳你乖戾,驕縱,在宮裏到是也惹過幾次事端,但是卻也都不是因你而起,你不如說說,為何你在外有這樣的名聲?”

宜認真想了想,答道:“這件事實在不好解釋,宮外貴多,大家湊在一起難免會有一些或真或假的話傳出來,我不在意,而且願意了解我的人,不會理會這些風言風語。”

皇後笑笑:“你小小年紀,到是看的通,那你說說,若是你遇到我今日這般形會如何做呢?”

皇後的話問的與昨日太子問的一樣,裴宜如實說道:“若是故意有人讓我在衆人面前難堪,我定會找機會狠狠的還回去,讓再不敢這麽對我。”

皇後聽完不說話,只是慈的笑著,或許這話在聽來只是像小孩撒一樣天真。

“若是這宮裏的事,都像你說的這麽簡單就好了,誰對你好,你就與誰好,誰欺負你,你就欺負回去。”

皇後說道這裏,裴宜想起昨日趙恂在耳邊代的話,于是趁機說道:“娘娘,臣雖不知統管六宮要做什麽,但想來一定是一件麻煩事,娘娘將這件事了出去,也算是給自己告了個假,不如樂得清閑,生活。”

皇後聞言笑笑,端起茶杯解釋道:“統管六宮,往小了說是管理後宮上下所有用度,國庫吃,各宮的用度上都得盯著不能超支,若是往大了說呢,還要盤算著宮中大小節慶,雖說禮部會將賬單送來,但其中的每一項都要細細看過細細把控,容不得半點閃失。”

Advertisement

宜點點頭:“如此說來,皇後每日的工作也不必呢?”

人和廷的差事,就算再忙,也不會有家治理天下忙。”

宜又是點點頭,隨後看著皇後的神說道:“如此說來,這樣繁瑣的工作李貴妃是初次做,會做的好嗎?”

皇後聞言不說話,只是無奈搖頭,將茶杯放在了桌上,神憂思。

宜想著趙恂的話,鼓起勇氣繼續道:“我最近在宗學和東宮見行走,偶爾聽見宮人說,歧國公主的儀仗就快抵達遼國,公主一到,想來遼國與我朝的邊境就會傳來好消息,家解決了心頭大患,正是高興的時候,若是能辦一場大宴慶祝與遼議和,家一定高興。只是……”

宜頓了頓,繼續道:“只是不知這樣大的場面,貴妃是不是能辦好。”

宜說完,再擡頭時,便看見皇後若有所思的看著

略帶心虛的低下頭去,皇後開口語氣嚴肅道:“你為什麽要與我說這些?”

宜頓時張不已,腦筋轉的飛快:“方才娘娘問臣,若是自己遇到這事該怎麽做,臣思來想去,想著若是我遇到此事,應該會這麽做,所以便對著娘娘直抒臆了。”

皇後依舊嚴肅:“這話你可與旁人說起過?”

宜趕搖頭:“臣只是剛才想起的,沒與任何人說起這些。”

氣氛有些凝重,過了一會,皇後才開口道:“這話以後你也莫要再提起了。今日你就先回東宮吧。”

宜點頭,起走了。

走後,徐嬤嬤上前道:“娘娘,裴姑娘說得,確實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皇後思索片刻,隨後點了點頭:“裴宜所說的歡迎使臣的大典,坤寧殿先辦起來,看看啓祥宮是什麽說法。”

Advertisement

隨後著裴宜離去的方向有些狐疑道:“我與并未深,說話也不過就那麽幾句,為何會想著要幫我呢?”

徐嬤嬤對裴宜印象很好,故而幫著說道:“這裴姑娘許久不在母親邊,許是在皇後娘娘邊思念母親,看見了母親影子,所以才仗義執言吧。而且,奴婢聽說,這裴姑娘和李貴妃本就有些過節,娘娘難道忘了當年二大王……”

“啊……”皇後恍然大悟,隨後微笑道:“這孩子,到是言行一致,心裏藏不住事。”

次日坤寧殿中便有消息傳出來,說皇後想要大辦宴席,慶祝與遼議和。

李貴妃聽見這個消息自然是坐不住的,現在可是統管六宮啊,歡迎使臣,在家面前這麽臉的機會怎麽能讓給皇後?

盤算著,要是自己這差事辦得好,說不定家一高興,以後都讓管六宮事宜了呢。

自己的兒子雖不爭氣,自己雖做不得皇後,但起碼也能稍微過過癮。

帶著這種想法,李貴妃便踏進了坤寧殿的門。

上說著不想讓皇後勞,其實還是把辦歡迎大宴的事攬到了自己頭上。

皇後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最後只得說道:“既然貴妃現在統管六宮,那我也就不再摻和這些了,只是禮部送過來的單子,貴妃一定要好生查驗著,議和之信回朝可是大事,場面不可以太小氣。”

李貴妃看了看坤寧殿簡樸的裝飾,心裏有些不屑,但臉上還是堆著笑說道:“娘娘放心吧,臣妾一定做好此事。”

走後,坤寧殿又重複安靜。

東宮的安靜卻與坤寧殿不同,今日宗學告假,皇後也說免了裴宜今日過去翻書。

宜陪著太子坐在書房,看著他面凝重的寫著什麽,便好奇的問道:“殿下在寫什麽?”

Advertisement

趙恂擡頭,扭了扭有些僵的脖子:“這是像家推薦你父親做巡鹽使的劄子。”

宜都快忘了這茬事了。

家不是不想提起巡鹽的事嗎,殿下怎麽又寫起劄子了。”

趙恂放下筆,皺眉憂心道:“我算著日子,傳信的騎兵不過三四日就要回到汴京了,到時候議和失敗,前線必定馬上就要燃起戰火,巡鹽的事不能耽擱,這些事都要早做準備。”

聽見打仗二字,裴宜便有些心慌:“殿下不去前線吧。”

趙恂思慮片刻,搖了搖頭:“不到萬不得已,朝中不會讓家或者皇子親征。”

宜松了口氣,趙恂又說道:“其實我是想去的,皇子親征,戰可以實時變化,否則前線將軍都要拿著宮中批複的輿圖兵法作戰。”

宜不懂這些,走上前,環著趙恂的胳膊撒道:“你不許去,刀劍無眼,我會很擔心的。”

看著委屈的樣子,趙恂笑了笑,攬了在懷裏,輕輕吻了吻的眼睛:“若非萬不得已,我必然不去以涉險,那士的話我還記在心裏,秧秧是替我擋災之人,這三年我必定萬分小心。”

宜撅撅,把臉靠在他肩膀上,雙臂環著他的脖頸:“不是為了這些,我也不想讓你去,你去那幾個月我過得提心吊膽的,那滋味可不好了。”

趙恂輕輕的背:“是我不對。”

聽見這話,裴宜只覺得有些好笑,明明是家讓他去的,他何必道歉呢?

支起子,笑著問道:“你且說說,你哪不對?”

趙恂看著裴宜笑彎月的眼睛,認真道:“讓秧秧擔心,我不對。”

宜撅撅道:“你若只是我一人的太子那便好了,只是你懷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太子,所以才有那麽多不得已的時候,我都知道的。”

趙恂微笑:“秧秧竟如此善解人意。”

宜紅著臉推了他一下,趙恂握住他的手,俯上前,輕輕吻住了

這天是六月初一,豔高懸,樹影婆娑,一只蝴蝶飛落在廊下花盆中的的花朵上,稍作停留,複又飛走。

六月初五,使臣的船抵達了大慶殿上文武百齊聚,歌姬樂伎都在廊下待命,家坐在龍椅上,焦急的等待信使帶回來的消息。

皇後稱病沒來,太子尚在足之中,李貴妃坐在家下側,看著自己懇求家放寬預算一手策劃出的大場面,心裏有些驕傲。

過了一會,自宣德門開始,宮門層層打開,馬蹄聲嘈雜,信使將馬騎到大慶殿外方才下馬。

人還未進殿,便聽見他大聲呼喊:“家!遼人拒絕和親!奪了公主的嫁妝,將公主棄在兩國邊境于不顧!遼人聲稱七月便會南伐我朝,戰書已下!”

大慶殿一片嘈雜,滿殿盛裝打扮的大臣妃子,站在廊下著清涼的舞姬樂伎,與跪在殿外風塵仆仆的信使對比鮮明。

家的臉一陣紅又一陣白,最後他扶著龍椅站起:“衆臣隨我到福寧殿議事。”

李貴妃臉慘白站在原地,家在路過側時,冷聲呵斥道:“朕的臉,都被你丟盡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