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現代言情 天上掉下個美郎君 056有花堪折直須折

《天上掉下個美郎君》 056有花堪折直須折

不是不讓他來了麼?怎麼這麼魂不散。

這是謝敬之腦子里下意識蹦出來的第一個反應,這個反應連帶著的是不高興地緒,連周群和他說話他都沒聽見。

周教授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目所指之著下笑了一聲:“不僅僅是單純的朋友吧。”

謝敬之回過神來,向周群微笑:“沒有,我們是世。”很顯然顧錦時不想和他牽扯上任何非正常男關系,謝敬之不高興歸不高興,說話還是比較理智的,然而周群作為一個老藝家,也澎湃的很,年輕時也是招蜂引蝶地一把好手,聽謝敬之這麼說,只是笑著拍了拍他的胳膊:“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謝敬之的現代化教育還沒進行到唐詩三百首這一章,對這句七律還陌生的很,然而作為一個魏晉的高級知識分子,理解一句古詩還是不問題,他不習慣將自己的私人生活拿出來討論,當下也只是點了點頭,敷衍一句:“教了。”

濱海院向北七百米有家設計工作室,是院幾個平面設計的本科生合伙開的,在業并不算有名,歐訣在聯系供貨商接數據庫的時候,從他們那里得知這個工作室的存在,又看了幾幅設計作品,覺得還不錯,就打算帶顧錦時過來踩踩點。正巧趕上謝敬之過來辦講座,顧錦時跟著湊熱鬧,便順手開上的車過來,接人順便公干。

謝敬之當然不知道其中的曲折,他一直誤以為歐訣和顧錦時有距離不是太安全的男關系,連帶著看歐訣也不是很順眼,周群約午餐的時候,他很自然而然地暗示歐訣從哪來滾哪去,別老對本公子的……呃,本公子屋檐下的郎心懷不軌。

Advertisement

訣不知道是真遲鈍還是裝的,居然愣是沒聽出來謝敬之的弦外之音,他見講座完了,謝敬之還得跟周群一起吃飯,也相當自然地打算跟總監大人去公干順便一起吃個飯,兩方人馬誰也不讓誰,分分鐘陷對峙狀態。

周群老頑一個,很樂意在這場他以為的保衛戰中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幫一幫他欣賞的這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于是他也話里有話地暗示歐訣,我們這個文藝的圈子不適合你混,你還是一邊涼快去吧。

訣1V2,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地跟他們打太極,顧錦時在一邊聽他們廢話半天,終于忍無可忍,一錘定音,對謝敬之道:“你先跟周教授吃飯,我辦完事回來接你。”

謝公子于是又不高興了。

吃飯的時候李苑的電話打過來詢問講座是否功,謝敬之沒有手機,直接把電話打到了周群手機上,周群對謝敬之大加贊賞了一番之后,很八卦地問了一句:“謝老師他家了沒?”

李苑以為老頭想給謝敬之做,趕替謝敬之表明立場:“了,馬上就升級孩子他爸!”

老頭問道:“他夫人是不是一米六五高,黑卷發,看起來很干的人?”

李苑對照了一下顧錦時,覺得每個條件都符合,于是肯定道:“嗯,姓顧,顧錦時,是做廣告的。”

老頭咂咂:“原來都家了啊,我以為還在談呢,今天見到他夫人了,兩個人好像鬧矛盾的樣子,他夫人邊還跟了一個男人。”

李苑想起和謝敬之在顧錦時家里第一次見面的形,兩個人之間好像存在著種種似的,頓時心里咯噔一下,急忙對著電話道:“您能把手機給他一下麼?我事要跟他說。”

Advertisement

周群笑瞇瞇地把電話遞給謝敬之,謝敬之莫名其妙地接過來,李苑在電話里劈頭就問:“你和錦時還好著嗎?”

謝敬之頓了一下,慢條斯理道:“錦時怎麼和你說的?”

李苑沉默了一下:“你今天晚上有空沒,我們聊聊吧。”

謝敬之欣然應約,由于他沒有代步工,李苑還得忙完手頭的事,專門開車跑一趟濱海院,把他接走。

下午周群邀請他去學生畫室參觀,謝敬之第一次接素描,新奇得簡直如同頭一次進大觀園的劉姥姥,看見什麼問什麼,而且都是最基礎,甚至是不知如何回答的常識問題,周群被他連珠炮似的疑問打懵,特別疑地反問:“謝老師學畫的時候從來沒有學過素描嗎?”

謝敬之很理所應當地搖頭:“我所習的畫派注重寫神,對這樣真的寫形不是很看重。”

周群恍然大悟:“你是用最老派的方法學的畫呀,難怪能在弗興畫一途有這樣高的造詣,原來是從沒有被歐畫法打擾過思緒。”

托《全球通史》的福,謝敬之還能聽懂“歐”一詞的含義,他暗暗將素描一詞記在心里,打算回去仔細了解一下。畫室里有正在做靜速寫的學生,他在人家后看了一會兒,跟周群點評道:“這種畫法雖然形態上更近實,可若想畫出神來,難度便高了一截。”

周群點頭:“素描之于繪畫,就如同八之于文學,一旦畫好,就是要神有神,要形有形的,只不過畫好太難了,我學了一輩子的畫,在素描方面,也只能說是技巧略好而已。”

正在畫速寫的那位是上午聽講座的學生,認出謝敬之來,驚訝地站起跟他們打招呼:“周教授,謝老師。”

Advertisement

周群笑呵呵地擺擺手:“坐下,繼續畫,讓謝老師給你指點一下。”

謝敬之卻搖頭:“我對素描一道一竅不通,不敢枉稱人師。”

那學生站在畫板邊,糾結了一下,很怯怯地問謝敬之:“謝老師能現場作幅畫讓我學習一下嗎?說實話,我先前覺得魏晉的畫技還不,并沒有十分重視它。”

謝敬之微笑了一下:“與后世相比,魏晉的畫風的確是略了點,還有很多缺憾之。”

學生道:“今天聽您講課,真是益匪淺,我中午還專門去圖書館借了兩本有關佛教的書,打算仔細研究一下魏晉佛畫與佛教關系,把這個當論文題目。”

謝敬之點點頭,環顧了一下畫室:“這里沒有筆墨嗎?”

周群急忙道:“隔壁就是國畫畫室,那里備著筆墨呢。”

于是一行人又轉戰去了國畫畫室,悉的墨香繚繞在室,安了謝敬之一直不安的緒,曹弗興擅長畫人和走,謝敬之習曹道,自然也不了這兩個門類,他落筆的時候神莊重,不一會兒,一只大鳥便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獨腳,姿態倨傲,眼睛里同時帶著戾氣與慈悲之意,明明是簡單的線條,卻讓人覺得這只鳥隨時到都有可能化形而出。

同學橫看豎看看了半天,不確定地問道:“凰?”

謝敬之搖頭:“畢方。”

同學表示他沒文化,沒聽過,不知道此乃何方神圣。

周群卻問道:“是《山海經》里提到的上古神畢方鳥?”

謝敬之笑了一下:“周教授學識淵博。”

同學恍然大悟,又問:“這個畢方鳥,不是傳說里的生嗎?既然沒有實,又怎麼畫出它的神呢?”

謝敬之晃了晃手中的筆:“魏晉畫中所要求的畫神,其實就是畫覺,這個人,或者這件東西給你什麼樣的覺,你只要將這種覺如實畫出來就行了,《山海經》提到畢方不吃谷、吞吃火焰,它的出現預示著大火,還有傳說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著蛟龍牽引的戰車,而畢方就伺候在戰車旁。這些話給了你什麼樣的覺,你就將這覺畫下來,如果被賞畫的人知,便是一副優秀的畫作了。”

Advertisement

學生表示太象了,能不能再詳細一點。

謝敬之心想這可怎麼解釋,想了半天,將筆遞給同學:“不如你來畫我。”

同學遲疑地接過筆,就像給皇帝畫像似的,一筆一筆極其細地畫了起來,他畫得相當慢,一直畫到李苑忙完了手上的工作,開車找到濱海院來,才只畫了個上半

謝敬之對李苑笑了一下算是打招呼,比了個噤聲的手勢,很有耐心地等同學一筆一筆全部畫完。

周群站在畫案旁邊,很失地搖了搖頭:“只有形似,并沒有畫出神韻來。”

謝敬之走上去看桌子上的畫,拿過筆來,在服和臉上各添了幾筆,如同畫龍點睛的那支筆一樣,整幅畫霎時活了起來,雖然也沒有十分傳達意,但比起剛才的原作,卻已經好了不

“真正好的畫作并不現在技藝上,而現在更深的,畫里面所蘊含的東西,比如佛畫,不同的菩薩傳遞不同的信息,在作畫的時候,就要把這些信息融在筆墨間,在傳遞給賞畫的人,再比如仕圖,作畫的人是對圖中仕心存慕,還是心懷恭敬,都要通過畫筆表現出來。作畫要走心,如同作文,先要自己,才能別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