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寧被問得啞口無言。
當然知道如何討人歡心。
可……
賠罪與討喜,本就是兩件事。
“……我怕王爺誤會。王爺送的那些首飾,太貴重了。我穿戴起來,不像是真心懺悔,反而是癡心妄想。”駱寧說。
“妄想什麼?”
“打扮得花枝招展,妄想勾搭王爺。”駱寧道。
眼眸澄澈,似墨寶石的眸熠熠,帶著幾分狡黠的瀲滟。
蕭懷灃說:“巧舌如簧,又自作聰明。”
話是這麼說的,表卻不算嚴肅。
不承認自己不夠用心,還試圖拿他。
自己做的事,被他點破了,也能說出正兒八經的理由。
蕭懷灃對的意圖一清二楚,也承認的分寸把握極好:寧可不及,也不會越線。
作為下屬,這是非常合格的。
下屬僭越是大忌,比碌碌無為還可恨。
蕭懷灃知道歸知道,愣是覺得哪里不對。
因為他不悅。
他的心,毫沒有被取悅到。
鄭家之事,算是駱寧和蕭懷灃第一次鋒。
過程不太滿意,結果卻意外好,兩個人能坐下來心平氣和聊天,默契更深一層。
駱寧留在雍王府用了午膳和晚膳。
其實,吃完午飯就想要走,是蕭懷灃挽留。
他和駱寧聊起了私鹽。
駱寧當即發揮的馬屁本事,吹捧了蕭懷灃。
說:“朝廷管束鹽,太過于苛刻死板,像小池塘里的水。一旦失去了活,水就了死水,池塘也滋養不了其他生。
私鹽便是在急切需求之下誕生的。與鹽礦,要求增產,工匠們迫切需要改進技;
與百姓,可以買到更便宜的鹽,從而富生活;與經濟,銀錢的流通更快捷后,會滋養出各種買賣。”
把私鹽夸得很高。
駱寧說到這里,想起雍王登基后重用的丞相謝箏庭,他曾屢次與人爭論“錢生錢”。
他這個論調,做鬼的駱寧沒聽過,偶爾在街頭聽到他說,覺得太有趣了,跟了他一段時間。
因此知曉了謝箏庭不事,也把謝箏庭的一套說辭聽了。
雍王采納了他的論調,改革新政,民生的確繁榮。
駱寧佩服謝箏庭的,沒想過搶他功勞,況且這一套“錢生錢”想法,的確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駱寧不想冒領。
只是簡單說了錢流通的好。
蕭懷灃的確喜歡這套說辭,故而前世他破格重用年輕的謝箏庭,把不到三十歲、出寒門的他扶上丞相之位。
現在他聽駱寧講一點皮,就不肯放走,愣是與探討了半日。
駱寧與他聊得口干舌燥,留下來吃飯。
蕭懷灃可能也很久沒說過這麼多話,一樣覺得口干,吩咐婢上一壺酒。
“……王爺,麓山書院的謝箏庭,他就匿名出過這樣的書。他是裴氏遠房親戚,很有想法。
只因他總喜歡搞些新奇點子,夫子們不太喜歡他,說他離經叛道,他在書院名聲不顯。我倒是覺得,他頗有實才。”駱寧道。
蕭懷灃:“改日空閑了,我人去尋尋他。”
青梅酒很淡,加了冰糖,酸酸甜甜又帶點酒味,很好喝。
駱寧酒量不太行,這麼薄的酒也上臉。
沒醉意,可雙頰似著了火般緋紅。
蕭懷灃倏然手,手背了的臉:“這麼燙,你醉了可以,別吐本王飯桌上。”
駱寧失笑。
沒顧上躲,因他手背涼,覺很舒服:“我要是吐了,再吃回去,絕不贓王爺的眼睛。”
蕭懷灃聽罷,自己想吐了。
他順手了下面頰:“你好大膽子!”
“不敢。”駱寧道。
蕭懷灃松了手,站起說:“來人,送王妃回府。”
駱寧:“……我還沒吃飽。”
蕭懷灃沒理,站起,腳步快速回院去了。
估計是被惡心狠了,懶得再看。
駱寧無法,只得離開了反正。腳步穩健,只五分醉意,可上臉得太厲害了。
回到鎮南侯府時,從角門回了文綺院。
簡單洗漱,丫鬟們扶著,給拆了頭發,已經依靠著秋華睡著了。
翌日早起,還迷糊了片刻,問丫鬟:“我昨日幾時回來的?可鬧了酒瘋?”
“您一回來就睡了。”秋蘭笑道,“睡得可香了,給您更的時候都沒知覺。”
駱寧:“那酒真有點上頭。”
不過,的確是薄酒,這會兒沒有宿醉的難。
反而因一夜無夢,駱寧神清氣爽。
用了早飯,駱寧想去駱宥的院子。
因獄,駱宥暫時停了課業,要等春山書院的通知,才能重新學。
駱寧打算去和弟弟聊聊,卻有壽宮的侍來傳話,說太后想要見駱寧。
當即更梳頭,去了壽宮。
太后坐在邊,問起弟弟:“可驚著了?”
“無礙。他看得開,年紀又小,經得住打擊。”駱寧說,“不過,我聽聞鄭三公子畏罪自盡了。”
“也算是他保全了勛國公府和法華寺最后一點面,還知道‘畏罪’。”太后道。
鄭霄死得大快人心。
那些齷齪事,都可以被他這個自盡一張錦被蓋住,從此不提。
史臺也不好攻訐皇后了。
“阿寧,上次……”太后言又止。
駱寧:“母后,您一直很公道,我心里明白,駱家也激您撐腰。”
“是鄭三犯錯在前。若真公道,就該著大理寺拿了他,而不是你們兩家商量著辦。
哀家一時糊涂。皇后為大皇子之病勞,又哭得厲害,哀家當時是偏了心。阿寧,你莫要怪哀家。”太后說。
駱寧眼睛里有了點水。
很想說,真正偏心的人,是意識不到自己偏心的。
太后能說出這番話,駱寧在心里的地位,只多不,沒有輸給皇后。
“母后,我只看結果。此事,駱家聲張了正義,民眾也知曉朝廷律法嚴明,皇家不曾包庇門閥。
不管是對駱家還是對社稷,都沒惡劣影響。這就足夠了。母后,我很惜福,您一直對我很好。”駱寧道。
太后握住的手:“你真是個通的好孩子。”
喊了管事姑姑,拿一套頭面賞駱寧。
駱寧道謝。
“……陛下跟大皇子這幾日如何?”駱寧問。
太后:“都好了。祖宗保佑,算是熬過一劫。”
“母后也些勞。”駱寧道。
太后又握的手:“你心里時刻記掛著哀家。哀家這廂事太忙,不能只顧著你。你要顧好自己,了委屈要說。”
駱寧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