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太夫人的榮華富貴 第146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夫人的榮華富貴》 第146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萬平安故意賣了一個關子, 沒說他和蒼大夫是如何心意相通的,而是說了另外一個好似不相干的事

他笑著說:“蒼和那位楊大人相互通信有些日子了。”

最初的一封信是楊喜寫給蒼的。

太醫們雖然醫厲害,但他們并不是很會教書。

讓他們去楊喜的培訓班授課, 就有點像是一群北大清華的教授去小學里教低年級數學。

他們教得用心, 但學生聽得吃力。

楊喜覺得這麼下去不是辦法。

按說事實,家傳的技都已經貢獻出來了, 朝廷不會出爾反爾把職收回去,所以就算什麼都不做,問題也不大。

但在京城待了一些日子, 楊喜心里漸漸也生出了許多從前從未有過的想法。

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楊喜觀察了幾日,發現某位太醫推薦的蒼寫的那些圖文并茂的書正適合班里的這些學生。

便想著能不能把這位蒼大夫請來,由來負責教大家基礎醫學知識。

說不得這樣的效果比太醫教了更好。

知道書是安信侯府幫蒼出的, 也知道蒼在五溪鋪的技堂里當師傅, 楊喜就給蒼去信了。

楊喜本人還不怎麼會寫字,小吏幫著寫了, 再簽上自己的名字。

這麼一來二去的, 們就聯系上了。

一直沒同意去教書, 因為在五溪鋪這邊還有一些放不下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周邊貧寒人家的姑娘。

二來,蒼手頭還在繼續編寫下一本圖文版科普醫書。

不過蒼給楊喜推薦了幾個自己的學生。

這幾個學生都是屬于各有各的難的, 們孑然一, 并不介意未來是留在京城,還是去往各地縣衙;說不得去了縣衙更好一些,因為那意味著們會有一份朝廷的任命書, 算是“吏”這一級別的了。

Advertisement

對于升斗小民來說, 為吏就算是越階級了。

當了吏,每月都有俸祿, 尋常人也不敢欺上門來。

這幾個學生都跟著蒼學了兩三年,會辨認藥材、理藥材,會看一些基礎常見的病。

等去了楊喜的培訓班,只要學到了楊喜的手藝,們可以被直接派往各地。

楊喜很高興,把蒼推薦的所有的學生都收下了,包括一位瘸的姑娘和一位臉上長了大塊花斑的姑娘。

五溪鋪的技堂中收了不上有所殘缺的人。

像是這個瘸姑娘,如果技堂當時不愿意收就要被家人“嫁”給那種沒有田地的山民了。

楊喜是掛在工部名下的。

收了這兩位姑娘后,工部有些微詞。

楊喜以前常在市井,有些小人的智慧,先暗示這兩人來自五溪鋪,誰都知道那就是安信侯府太夫人的產業。

們跟著蒼學得那樣好,不收下簡直是浪費了! 再說瘸也好,臉上有花斑也好,都不影響手上的功夫,不會影響接生。

“在我們那里有一種說法,產婦生子時,產房里最好有一個命之人鎮著。

有異,正是命格的表現,這樣的人其實更適合當產婆。”

楊喜信誓旦旦地說。

工部的大人們不知道有沒有信這個說法,但安信侯府的面子確實是要給的,誰他們始終圣寵優渥、不見衰減呢?于是無人再說什麼,由著楊喜把人全都收下了。

過了幾日,大家就發現這些被蒼推薦來的學生,確實一點就通! 太醫們的就更深了,他們發現這些被蒼培養過的人,基礎非常扎實,做事還尤為仔細,甚至可以說比他們邊的一些小藥還要更聰慧細心,就連一些經過理后非常容易弄混的藥材,這些人都能百分百地辨別出來,不存在任何一

Advertisement

“因為蒼大夫說了,制藥也好,看病也好,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們說。

“于是楊大人就一直寫信給蒼,想說去培訓班里教一陣子。”

萬平安非常得意、十分與有榮焉,“蒼確實有些心了。

別誤會,倒不是想去培訓班當師傅,覺得像現在這樣在五溪鋪里待著好的。

就是有點想去學楊大人的獨門絕技。”

楊喜是產婆,想學產婆的本事,就不能是姑娘

要麼是已經嫁了人的,至于嫁人后又和離了,或者守寡了,這都無所謂,總之要嫁過人。

要麼姑娘也可以,但需要自梳,把辮子挽發髻,表示自己永不嫁人。

姑娘家且未自梳,在各地的習俗里,們進產房都是不吉利的。

楊喜的兒就是自梳的。

覺得當比嫁人有前途,所以在跟著母親進京的路上就自梳了。

推薦給楊喜的學生里也有幾位尚未嫁人的,也都更愿意選擇自梳。

想學楊喜的本事,楊喜很樂意教,接下來就看蒼是自梳,還是嫁人了。

萬平安覺得自己再不表明心意,以后就徹底沒了機會。

“但我又不知道蒼是怎麼想的……正好莊子上養著一條狗,阿黃。

平日里蒼總喂它骨頭吃,它也親近蒼

哦,它還讓蒼肚子,都不給別人

我弄清楚了它每日去蒼那兒的時間點,就寫了一張小紙條卷起來,綁在阿黃的肚子上……” 萬平安說著說著,發現姑姑好似走神了。

萬平安:“……” 是姑姑你先表現出興趣,我才說的啊! 詹木寶聽得饒有興致,覺得等到舅舅舅母正式去蒼大夫家里提親了,就把表哥和蒼大夫之間的故事說給媳婦聽,說不得媳婦有了靈,日后能寫出更多好故事呢。

Advertisement

他就催著萬平安往下講。

萬平安沖著萬商的方向使了使眼神。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詹木寶忙問:“娘,難不你又有什麼(利國利民的)好想法了?” 萬商醒轉過來:“我怎麼就沒想到這個呢!我早該想到的!肯定是我最近腦子得太了……”世家一老實,就懈怠了。

這樣下去可不行是。

腦子是常用常新的。

雖然萬商沒第一時間想到,但幸好被楊喜和蒼誤打誤撞地做了!@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萬商對五溪鋪的定義一直都是“科研為主、培養人才為輔”,時間長了,就更在意五溪鋪的科研,從而忽略了技堂里一直都在培養人才。

“大多數人學了一技之長后,不過是多個養家糊口的本事,這些人只要能幫著他們自己家里富裕起來,這就很好了。

我開設技堂最初的目的就是幫助周邊的窮苦人,他們的生活有奔頭。

但總有些人學得特別好,這些學得特別好的人,如果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說不得能擁有一份了不得的事業。

好比說那幾位被蒼大夫推薦給楊大人的姑娘。”

萬商高興極了,“所以技堂可以和工部合作,點對點地給他們輸送人才。”

好比說后世的職高,如果學校路子比較廣,就能給學生安排專業對口的去

在朝堂先后任命了莊三妞、楊喜為后,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選擇向朝廷貢獻獨家技,用以換一個做。

而朝廷得到了這些技,肯定是要推廣出去的,只有把技轉化為生產力,才能利國利民。

所以未來朝廷肯定會開設各式各樣的培訓班,這些從培訓班里出來的人肩負著轉化生產力的重任,直接掛靠工部,獲得“吏”的份。

Advertisement

培訓人員時,如果人員已經有了一些基礎,這樣培訓起來就會更順利。

所以技堂完全可以和朝廷合作! 我先對人才進行一個基礎的培養,然后送去你那里進行專項培養;對于我來說,我培養出來的人才沒有浪費,對于朝廷來說,這樣更有效率了,絕對是雙贏。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不過這樣一來,等我死了,我們安信侯府估著要把技堂獻上。”

萬商又說。

等到技堂的規模越來越大,很多小吏都和安信侯府有了聯系,那時候如果有皇帝懷疑侯府的忠心,那肯定是怎麼看怎麼可疑。

不如一開始就不給皇帝懷疑的機會。

但現在還不用去考慮那麼遙遠的問題。

而且技堂只是把小部分的英人才輸送給朝廷,數量肯定會大大于朝廷需要培訓的人才,不存在侯府壟斷了小吏的現象。

詹木寶覺得母親一切都好,就是總不避諱地說死啊死啊的,啊呸呸!都呸掉! 萬平安說:“那要是這樣,技堂的規模還要再擴大,五溪鋪的院子就不夠用了。”

“這沒事,五溪鋪可以是總校,我們在京郊選個別的地方開分校嘛!”萬商說。

就是又要砸好多錢進去了。

本來搞科研就花錢,現在還要加大力度培養人才,錢花得更多了。

好在用印書坊去皇帝那里換了兩個大莊子,現在私產相當富。

三個人就技堂如何擴大規模討論起來。

萬平安說:“生源肯定是不用愁的,一聽說是侯府開設的技堂,百姓們都會搶著把孩子送來。

咳,說句不好聽的,以前聽說誰家把孩子賣去堂了,第一反應就是這一家子真是喪盡天良。

現在說到技堂,大家都默認就是侯府的技堂,都比大拇指。”

萬商最開始取“技堂”這個名字,完全是從“技校”一詞轉變來的。

后來有一陣子也覺得這麼好似會人誤解。

一直都沒有改名字。

既然有一些詞語能在時間的流逝中逐漸變了意思,說明語言本來就不是一不變的。

盼著終有一日當大家提起“技堂”,第一反應就是一個供所有人學習技的好地方。

盼著世間能有越來越多的技堂,然后再無堂。

討論到很晚,才討論出一些章程。

詹木寶想表哥留宿,萬平安表示還要去父母那里,請父母去正式提親。

萬商這才想起自己忽略了什麼,不應該啊!真是太不應該了!明明很喜歡大侄子,也很喜歡蒼大夫。

頗為不好意思:“咳……不如再說說你和蒼大夫的故事?” 萬平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