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天唐錦繡 第二千零四十七章 漢人善於建設,夷狄只會破壞

《天唐錦繡》 第二千零四十七章 漢人善於建設,夷狄只會破壞

;

  第5113章 漢人善於建設,夷狄只會破壞

  祿東贊盯著房俊看了許久,終於點點頭:「如此,便依從越國公所願,只是老朽這一把老骨頭卻能讓越國公這等人傑殫竭慮、萬里迢迢不辭辛苦,也算是一樁榮幸了。」  sᴛ𝐨➎ ➎.ᴄ𝑜𝗆讓您輕鬆閱讀最新小說

  「在大唐眼中,吐蕃全國可憂慮者唯二人,贊普與大相而已。如今聽聞贊普病膏肓、藥石無效,或許命不久矣,大相一旦返回邏些城便可執國家之牛耳,大唐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絕不容許那等況發生。」

  到底是「時勢造英雄」?

  亦或「英雄造時勢」?

  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答案。

  但終究還是要承認,英雄也好、時勢也罷,必然是相輔相

  時勢已至,必然人才輩出、嘯聚風雲;同樣,人才井噴,亦是風雲際會、江山如畫。;

  歷史沒有如果,但缺了松贊干布與祿東贊的吐蕃,必然不會是歷史上的那個吐蕃。

  至於是否會有其他英雄應運而生,依舊按照歷史的慣滾滾向前,房俊並不知曉,他只能做他能做、該做的。

  一旦超出他的認知,他也無能為力。

  祿東贊好奇問道:「今日隨越國公前去,會否在越過祁連山之後,謀害老夫命?」

  看似廢話,若有人想要謀害你的命,又豈能當面承認?

  但他認為若房俊真有此等想法,並不會否認。

  何謂人傑?

  自是不屑於撒謊。

  房俊想了想,嘆氣道:「若以我之見,當不容許大相存活於世……」

  亭外,悉多於怒喝:「你敢傷我父親一,噶爾部落上下,必然於你不死不休!縱使你躲在長安城,吾等亦要將你筋拆骨、滅你滿門!」;

Advertisement

  「你看看!」

  房俊攤手,無奈道:「留著大相在世上,後患無窮;可若是殺害大相,患依舊不小。兩害相權取其輕,也只能讓大相去往長安頤養天年,將來長眠於世間最為興盛繁華之,也算是我對大相有個待。」

  祿東贊笑著點點頭:「我雖不怕死,卻也不願死,既然越國公不會害我命,我自隨你去便是。」

  悉多於也知道事不可為,只能道:「家父年邁,即將遠行,還請越國公準許家父回城準備行囊。」

  房俊便指著悉多於,對祿東贊道:「若贊悉若、論欽陵甚至贊婆在此,斷然不會說出這般愚蠢話語,您這個兒子不如其兄弟多矣。」

  悉多於遭辱,面紅耳赤,不忿道:「越國公此言何意?」

  房俊奇道:「你真當我是傻子不?伏俟城中總不會缺了逃生之道吧?」;

  「我父子縱然能夠逃,卻如何能夠捨去這十萬部族?可不敢將部族之命寄託于越國公的仁慈之下!」

  房俊仿佛聽不出他譏諷之意:「我不是怕你們逃,而是怕你們派人給大食人送信!一旦大食人得知盟友落唐人之手,勢必改弦更張、更換戰略,說不定開戰之時唐軍便會一頭扎進陷阱。」

  祿東贊也好奇了:「即便我父子不得回城,越國公焉知我事先沒有安排?」

  房俊哂然一笑:「私通大食這件事,不僅我大唐絕不容許,吐蕃也會視為叛逆,一旦泄出去,大相一輩子的名毀於一旦,所有吐蕃人都會將您視作叛徒。所以這種事豈能假手於人?若我所料不差,縱使令郎也沒有與大食人聯絡的辦法,這件事只能您去做。」

  「都說老夫乃『吐蕃第一智者』,徒有虛名而已,越國公才思敏捷,老夫自愧不如。」;

Advertisement

  祿東讚嘆息一聲,沮喪道:「既然如此,那老夫父子這就隨越國公去往西域。」

  「且慢!」

  房俊笑道:「還有一事,需要勞煩大相。」

  「何事?」

  「給大食人傳個信兒。」

  祿東贊不解:「越國公不是怕老夫與大食人聯絡嗎?」

  「現在是當著我的面給大食人寫信,與您私下聯絡豈能相同?信上就說您被我挾持,掠為人質,故而心中對於大唐恨之骨,即便在敵營也堅貞不渝,若有機會,會將唐軍在西域的戰略布放傳遞過去……」

  祿東贊瞪著房俊看了半晌,大笑起來:「拿紙筆來,依了越國公便是。若將來越國公於西域大獲全勝,是否會記上老夫一樁功勞?」

  房俊很是爽快:「所有為帝國效力者,皆不會沒其功勳,有不外族之人獲取帝國國公之爵位,或許,大相將來也能達此項就。」;

  有人拿來紙筆,祿東贊執筆在手,挑了一下眉:「越國公就不怕老夫在信箋之中耍弄什麼手段,故意向大食人示警?」

  房俊笑問:「您會那麼做嗎?」

  「當然不會。」

  「我也相信您不會。」

  「呵呵……小狐貍,果然狡猾。」

  「在您這條老狐貍面前,在下豈敢稱一聲『狡猾』?您抬了。」

  祿東贊搖搖頭,再不多言,揮筆寫了一封信,而後裝信封,從懷中取出一枚印章蓋上印給房俊:「派人去我臥房,床底磚頭有益隙,信封塞其中即可。下邊是一道,有大食人日夜在此守候,但老夫從來不與其相見。」

  房俊將信封給程默:「你親自去辦。」

  「喏!」;

Advertisement

  ……

  翌日清晨,唐軍拔營,倏忽而來、倏忽而退,一路向北撤退有如水一般撤得乾乾淨淨。

  一路疾行,不敢有毫懈怠,直至由大斗拔谷橫穿祁連山回到河西,全軍上下才鬆了口氣。

  抵達甘州,裴行儉見到隨行的祿東贊、悉多於父子,頓時驚得目瞪口呆,同時佩服得五投地。

  居然將祿東贊父子挾持而來,這等於對噶爾部落釜底薪,只要祿東贊活著一日,贊悉若、論欽陵兄弟從此只能對大唐千依百順,不敢有毫違逆。

  吐蕃乃蠻人,不知孝道,未必會因為父親被敵人挾持而有所掣肘,但祿東贊在整個噶爾部落威如山、有若神明,一旦被族人知曉贊悉若兄弟幾個因不願遵從大唐命令而害死祿東贊,必將群起而攻之,無論噶爾部落亦或是整個吐蕃,將再無他們兄弟立足之地。;

  等於一下子住了整個噶爾部落的咽……

  「盧國公是否已經啟程回京?」

  「回大帥,盧國公已經率領所有左武衛將士啟程回京,如今河西之防務由瑯琊郡公負責。」

  房俊對牛進達很是信任,此人看似木訥,實則既能衝鋒陷陣、亦能坐鎮指揮,乃不可多得之帥才,只不過因為貞觀勛臣人才濟濟,這才名聲不顯。

  「馬上將河西所有防務移給瑯琊郡公,你隨我一併前往西域,不可拖延,否則一旦下雪,路途難行。」

  這個時候河西前往西域的道路雖然很是順暢,但路況極差、遙遠難行,一旦大雪封山,不僅途中時間倍增加,條件更是惡劣,徒然消耗更多輜重不說,也會折損更多兵卒、戰馬。

  不如趁著尚未下雪,急行軍去往西域再做休整。;

Advertisement

  「諾。」

  ……

  祿東贊披著一件大氅從馬車上走下來,抬頭看看雲低垂、朔風陣陣,著街道之上人來人往、商鋪林立,行人雖是行匆匆,但著得、面紅潤,房屋鱗次櫛比,遂輕嘆一聲。

  悉多於跟隨其後,見狀問道:「父親因何嘆息?」

  「單以『治民』而論,吐蕃不如大唐多矣。」

  與贊普鬥多年,固然統一高原、立志於雄霸天下,可吐蕃民眾的生活卻並未有太多改善,貴族自然錦玉食、生活奢靡,可底層的奴隸卻連最基本的自由都沒有,生死只在貴族一念之間,更遑論吃飽、吃好?

  悉多於想了想,道:「吐蕃貧瘠,高原苦寒,資不如大唐富,自然是比不過的。」

  祿東贊搖搖頭,沒心思討論下去。;

  事實上,他多年之前便對這個問題有過深了解,何至於是吐蕃人的生活不如唐人?突厥人、高句麗人、倭人、乃至於西方的大食人……當所有人的生活都不如唐人的時候,就不能簡單以富與否去論斷了。

  房俊從後走來,在大唐境早已卸去甲冑,一錦帽貂裘渾似翩翩佳公子,姿拔英氣,哪裡有半分權傾朝野的霸道氣勢?

  「大唐之所以富足,與是否苦寒無關。事實上,大唐之耕地數量若平攤至每一個人,其數值甚至遠遠不如高句麗、倭國,較之大食國更是差距甚遠。可華夏先民自古以來面對飢、貧困之時,首先想到的是向土地索取,培育良種、改革技、興修水利……而不是如彼輩夷狄一般只知扛起刀槍四擄掠。你們只知搞破壞,看似容易,實則其興也焉、亡也忽焉,古往今來,多蠻族走馬燈一般興起殞滅?華夏熱衷於建設,初始很難,但卻基深厚,縱有衰弱之時王朝更迭,但只需熬過一段戰歲月,便能夠很快崛起。」

  左近的唐軍紛紛直腰桿,臉上洋溢著自豪、驕傲。

  「所以吐蕃強盛與否,我們其實並不放在眼裡,縱然任憑你們在高原之上嘯傲一時又如何?不搞建設、也不懂建設,你們的未來只能是亡族滅種而已,就如同往昔的匈奴、如今的突厥一樣,時長河滾滾滔滔,所有蠻族都將湮滅其中,唯有華夏才是一塊堅不可摧的礁石,任憑波浪滔天,我自巋然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