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法三章之后,劉毅取出將令。
“李肅!趙岑!”
“在!”
“命你二將率領主力大軍,繞過,過偃師,往新安,接管函谷關,屯兵崤函!”
“領命!”
“華雄!”
“在!”
“命你率本部軍兵直往滎郊外埋伏,如遇追兵,先放過他們,待追兵被擊潰,你再揮軍掩殺,到時候我會盡快趕來與你會合,如果能全殲追兵自然是好,即便不能,也能奪他糧草軍械!!”
“這……”
華雄不解,奇怪的問:“如果有追兵,我自然可以放過他們,但誰會擊潰追兵?如果追兵沒有被擊潰,又當如何?”
不止是華雄有這樣的疑問,陳宮也有這樣的疑。
諸侯聯軍破關,大家最多只有一天的時間甩掉聯軍,安排華雄埋伏追兵自然是個好計策,大方向沒錯,可劉毅怎麼知道一定會有人擊潰追兵?如果沒有人擊潰追兵,那華雄這一支隊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劉毅笑了,解釋道:“相國前往長安時間非常迫,為了安全,必定會留呂布斷后!而我料定聯軍占領之后,諸侯們各懷心思,都忙著分果子,除了擁有雄心壯志又手中有兵的諸侯,其余諸侯不會率兵追擊,只要他敢追,遇到呂布,必敗無疑,到時候你再沖出,就算不能全殲追兵,也能撈到不好。”
華雄眼睛一亮,他知道劉毅能夠算命,現在又講出這麼許多道理,這看似冒險的計劃似乎并非不可行,當即興的上前接過將令,大聲道:“末將領命!”
劉毅滿意點頭,拉著華雄的手叮囑:“師父重傷還沒痊愈,戰場之上不用沖那麼靠前,只需要軍之中撿便宜就行了,奪旗斬將,能做就做,不能做就算了,自己安全要。”
“大將軍!”華雄沒想到劉毅竟然這麼關心自己,的熱淚盈眶,鄭重的說道:“大將軍如此厚,華雄怎敢不拼命向前?!這場仗簡單,華雄定當殺他個濺八方!”
“胡鬧。”劉毅皺眉:“若是你沒傷還好說,現在你上帶傷,怎能逞強?我也就是手中沒有別的大將,如果有別的大將,必不會讓你去做這件事。你的安全,比什麼都重要,知道嗎!還有!什麼這場仗簡單?不要小看你的對手,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懂嗎!”
華雄更加了。
九尺男兒,差點在帥案前失態哭出聲。
陳宮更是在旁邊瞪大眼睛,腦瓜子嗡嗡的響。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劉毅小小年紀,竟然能夠簡單通俗的說出如此有哲理的話!
再加上之前的約法三章,陳宮激得渾直冒皮疙瘩。
這不就是他日思夜想尋找要輔佐的主公嗎?!
想到這里,陳宮拱手說道:“不如我跟著華雄將軍一起,也好幫忙出謀劃策。”
“不行,你得跟著我,我還有很重要的事要做。”劉毅搖頭拒絕。
而后又盯著華雄,再次叮囑:“記住了,能戰則戰,不能戰則退,我辦完事后會第一時間來找你。這是命令,知道嗎!!”
“遵命!!”
華雄半跪于地,心中卻暗暗發誓,無論如何也要力往前。
劉毅見到華雄的眼神,心里面就有些放心不下,但也沒有辦法。
蝴蝶翅膀已經扇得很大了,十八路諸侯死了兩路,特別是孫堅,不僅死了,連傳國玉璽都沒有帶回去,以后有沒有江東孫家都不一定。
將來天下大勢還不不會照著原定路線走已經很難說,趁著這個機會,劉毅必須要干一件大事!
那就是殺曹!
董卓死后,劉毅將要面對的最大敵人。
現在大家都是競爭對手,爭奪天下你死我活,劉毅不會因為喜歡曹老板就下不去死手,也不會天真的覺得自己能把曹這樣的人招攬到手下。
天下英雄出我輩,曹這種自詡英雄的人,豈能郁郁久居人下?仁義如劉備,落難的時候投靠過多大佬,最后不也自立門戶去了?
接下來,諸侯進軍,只有曹會追殺出來,被呂布截住殺得大敗,不趁著這個機會把曹殺掉,以后會更加困難。
只可惜華雄上帶著傷,劉毅又沒有別的大將可以用,殺曹多半是不怎麼可能,但殺曹幾個大將倒是有機會,這樣也能給曹的未來增加一點難度。
收起心思,劉毅又拿起令牌繼續下令:
“高順!”
“在!”
“你領本部兵,隨我一同快馬加鞭,趕往!”
“領命!”
“各將接令,依令而行,出發!!”
劉毅一揮手,眾人便行起來。
不多時,守關大軍悄然撤退,只留下一支忠誠兵在關口,按照劉毅的安排,關上旌旗依舊林立,幾個士兵拿著長矛來回巡邏,關下大門開,七八個小兵悠然自得的打掃衛生。
這里的況很快就被斥候匯報到袁紹帳下。
袁紹心中奇怪,立刻召集諸侯商議對策。
“今日汜水關和虎牢關大門開,還有幾個小兵在關口掃地,諸位知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袁紹目掃向眾人,緩緩詢問。
諸侯們你看我,我看你。
公孫瓚先起說道:“管他是什麼意思,昨日呂布已經敗在我們手下,西涼軍也不過如此,咱們只要兩個關口直接強攻,一路碾過去就行,他打開城門,疏于防范,正好方便我們進攻奪關!”
“不可不可!”公孫瓚話音才落,曹便起說道:“事出反常必有妖,昨日董賊才輸了一場,今天必定有作,想要扳回一城。他擺出這陣勢,就是讓我們輕敵去進攻,我們進攻,就中了他的詭計,到時候后悔就來不及了!”
兩人這麼一說,各路諸侯紛紛點頭。
一時間,大帳之中眾多諸侯爭論不休,有支持公孫瓚的,也有支持曹的。
最后眾人誰也沒有說服誰,全都看向袁紹。
“還請盟主做決斷!”
袁紹啊了一聲,著下,一會兒看看公孫瓚:“伯珪說得有道理。”
一會兒又看看曹:“孟德說得也有道理。”
眾諸侯直翻白眼,紛紛再次問道:“請盟主做決斷,是進攻還是如何?”
“啊這……”袁紹沉許久,突然眼睛一亮,想到一個絕佳的辦法:“此事先放下不談,稍后再議。我們先派斥候再去查看況,等況查明之后再做決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