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

建安七年九月,彷彿是在迴應去年秋收之時的寧靜,這一年的秋收顯得異常混

從關中再到河北,越千里的範圍之,各家兵馬都在急集結之中。

不過相較於渡之戰來說,這一場戰爭,更類似於多年前的壽春之戰。

開戰的勢力一共有四方,但各方的利益訴求卻又一致,那就是意在關中之地。

而相較於之前的壽春之戰劉備軍的艱難形勢,這一戰的天平似乎從一開始,就朝著劉備軍開始傾斜。

戰爭的開始,是源於長安城的一次兵變,卻說八月份時,馬超被伏完等人說反叛,從那以後就開始準備。

其人先說了劉雄鳴軍,隨後又讓馬騰率兵進京準備裡應外合奪取長安。

但馬超並不知道的是,遠在事開始之前,他們的謀劃就已經被暴給了郭嘉。

隨後郭嘉便依照曹之言開始謀劃,但在調夏侯惇的同時,他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由是在掩蓋了曹的死訊之後,他便來找到了荀彧和賈詡等人說了曹命。

而當荀彧聽到曹死訊時,便是伏地痛哭不止,唯獨賈詡一臉冷靜道:

“昔日韋晃等人來勸我讓校事將金禕放歸,吾本以大局爲重,前往助彼等之力!”

“不料此舉竟讓彼等聯合至此,現在觀之,彼等能聚衆謀反,賈某難辭其咎啊!”

沒錯,賈詡聽到衆人要謀反之事不是意外,也沒有獻計,而是直接承認自己的錯誤。

因爲他勸盧洪解放金禕之事,在朝中人所共知,這個事瞞不了羣臣,也瞞不了二人。

所以他要先將自己撇清楚,表示他是爲了大局才放了金禕,而不是與衆人同謀此事。

Advertisement

老實說,郭嘉並不瞭解賈詡的爲人,但荀彧多還是知道的,他很清楚,賈詡這個人在大局上的判斷從不出錯。

即便面對曹的大軍境,賈詡也沒有對不起張繡,其人雖善自保,但並不

見其主說出此事,他便抹著眼淚道:“賈公此事並無差錯,若是彧聽之,也會助力!”

“當務之急乃是曹公已去,朝中混,又有敵軍潛,我等當先從之方可!”

郭嘉見狀,亦是點了點頭道:“賈公乃執金吾,負責京城防衛,若是賈公想叛,無須等到今日。”

“我此番尋到二位,一則乃爲告知曹公言,二則乃爲與二位商議如何除去我城中兵馬!”

現在他們的問題在於馬超這個之源,要先除去馬超,他們纔可以繼續之後的步驟。

本來郭嘉自己也有計策可以行事,但現在他權柄比不過荀彧、賈詡,所以需要調二人之力。

二人聽其言,自也知道當前當以除掉爲妙,至於降不降劉備,得等形勢穩定再看。

於是衆人商議一番,決定一旦馬騰韓遂進關中,便發出曹的死訊,藉著辦喪事的緣由,引馬超主手。

就在這樣的謀劃之下,馬騰韓遂進了關中之地,還未抵達,其人便傳信馬超戒備。

信上言說九月十七日便可抵達長安,彼時舉火爲號,他們在外攻城,馬超趁機取城!

然則此時賈詡知道了馬超將叛,自然防著他對外通信,沿路凡是西涼口音之人皆要嚴搜查。

由此獲得了馬騰信,獲悉了其人抵達日期,便將消息告知郭嘉,郭嘉聞之便道:

“彼等十七抵達,我等十五便可發喪,先敗城中兵馬,再挫敵軍之勢!”

Advertisement

由是他便將其上的日期改了提前一天,又令手下西涼細作前往馬超府報信。

馬超見得信件並未生疑,滿以爲馬騰將至,心中自是歡喜,又衆人前來商議。

衆人看著信上的信息,自然都頗爲興,便各自招募城好手,至於九月十五日,曹突然放出曹的死訊。

此時距離曹之死已經月餘,在渡過了初期幾天之後,爲了防止仇家所忌,郭嘉便讓許褚將曹悄悄送至城外安葬。

消息發出之時,曹的棺材之中只有一個冠冢,丁氏帶著曹丕等人守在靈前流淚。

衆臣聞之,紛紛前來弔唁,孔融甚至親自爲老曹寫了一封悼詞,讓衆人聞之無不哀傷。

唯獨伏完見之,心中暗喜,出得曹,直接召集耿紀等人前來道:

“如今馬壽韓文約將至,曹便即發喪,此天助我等行事,不可錯失。”

“明日馬孟起雖可奪城,我等卻須防備馬孟起難以事,吾意先擒曹家小威脅衆人。”

“諸位誰還未前去弔唁,可明日夜間往之,若見府防備鬆懈,便先來告知。”

“某自在後門點火爲號,讓那許褚前去救火,諸位可往前門攻!”

“若能劫了曹賊家小,我等大勢便可矣,還諸位皆盡全力助之!”

衆人聞言,無不應答,唯有金禕皺眉道:“我等所怨,曹賊也,豈可禍其家小?”

“此事諸位自去行事,某願助力馬孟起,不願與諸位共謀這等不義之事!”

他一說罷,衆人自是不喜,耿紀更是連聲呵斥,可金禕卻是拂袖而去,唯獨韋晃再次自薦前去探查曹防備。

衆人如此商定,到了次日傍晚,便由韋晃來到了司空府,一見曹棺材,便是痛哭弔唁。

Advertisement

丁氏勸之,其人方止,又對丁氏勸諫道:“方今司空早逝,府人多手雜,當謹防火燭。”

丁氏然其言,索令下人皆番值守前堂,韋晃得計之後,便回伏完府上答覆,衆人聞言,皆贊其機敏。

由是衆人便各自集結兵馬,待得夜間馬超一,衆人便都開始行了起來。

另一邊,卻說馬超信之後,便悄悄聯絡城兵馬,加上其人與金禕等人家僮,共計兩千五餘人。

籌得兵馬,他便各自準備械,等待伏完等人匯合,不料伏完還未等來,卻先等來了金禕。

聽得金禕言說衆人打算,馬超便一臉不恥道:“虧爾等皆爲公卿,竟劫人家小,屬實不義!”

“既是爾等不前來,我等便即暗中行事即可,休要與爾等爲這等損名之事!”

如此說罷,他便不再等待衆人,只與金禕在府等候,至於二更,忽聽人報城外火起。

馬超一聽,便帶兵馬行出府,至於街上,沿路匯聚,正遇守將巡邏,問之緣故,其人便翻上馬高呼道:

“如今我兵馬已至城外,只奪一門長安便可自破,封侯當在今日,諸公各憑本事!”

一番言罷,那守將心知不對,連忙率兵上前,卻被馬超上前一槊刺穿了膛。

殺了巡邏將領之後,馬超便帶兵馬朝著火起西門殺來,一時間喊殺聲響徹整個城

同一時間,伏完等人見之便分別行事,伏完在後放火,耿紀等人從前門殺

火勢一起,司空府奔走,伏完見之只覺心暢快,帶家僕突,卻見一黑塔般的漢子立在巷口,甕聲甕氣道:

“司空待爾等不薄,今日發喪,爾等豈敢爲,虎士聽令,與我殺之!”

Advertisement

此人正是許褚,其後全是曹軍銳的宿衛虎士,衆人一聽,紛紛殺上前來。

伏完退之不及,被一刀砍翻當場,倒地大呼衆人反賊,隨之嚥了氣息。

又說耿紀韋晃等人見司空府後門起火,便從司空府前門突,才一,便見萬箭齊發。

原來是郭嘉等人雖然設計除掉馬超,卻也沒有放鬆司空府戒備,讓許褚於此防備。

許褚得令之後,便在前院安排弓箭手,他本人親自在後院防備敵軍。

由此耿紀韋晃等人一殺至此,便被一衆弓箭手攻擊,耿紀躲避不急被一箭穿了肩膀,韋晃則是中數箭,死當場。

也是因爲二人沒領過兵馬,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

耿紀見韋晃死,便即翻上馬,策馬去,卻被虎士追出死。

至此,襲曹的衆人全滅,獨有馬超還在長安的西門苦苦進攻。

因是他見西門起火,以爲馬騰等人就在城外,由是朝著西門行來,不料此地卻是徐晃駐守。

馬超剛一至此,城上便即放箭,徐晃立在城牆之上一陣高呼快降,馬超見之,則是舉盾上前,誓死拼殺,中數箭不退。

由此來到了城門之,雙臂用力,生生推開了城門,可就在這時,讓他絕的事發生了。

只見城外的並非馬騰,而是曹洪所領的銳,一見馬超,曹洪便道:

“馬賊,吾早知汝叛,今日伏於此地,定要殺汝,與我死來!”

言罷他便一聲令下,喝令麾下兵馬朝著馬超殺了過來,馬超見之,心知生路斷絕,索上馬再殺。

在城門口,數百人的圍攻之下逐漸力竭,結果曹洪深恨馬超,見之將死,便道:

“與我閃開,某要手刃此賊,將彼頭顱,以祭兄長在天之靈。”

他大呼一陣,策馬便朝馬超殺來,豈料馬超亦是恨之,迎著他的馬匹,直將長槊折斷,將上馬朝著曹洪刺來。

曹洪一個不備,竟被馬超刺落下馬,衆親衛連忙上前護住,又與衆人圍攻。

在衆人圍殺之下,馬超就此力竭而亡,臨死之前,他的目任舊西向。

彷彿是在質問,本該在城外的馬騰、韓遂,現在爲什麼遲遲沒有出現!

建安七年九月十六日,馬超遭到了郭嘉等人算計,被圍殺於長安城

而他一直在等待的馬騰與韓遂,卻是在十九日方纔抵達的長安城外。

之所以遲了兩日,是因爲就在馬超死後的十七日,關中連續下了兩天秋雨。

既然是雨天,不僅攻城不利,就連想要點火也頗爲困難,所以馬騰也只得順延計劃。

不過在他看來,既然是舉火爲號,他不舉火,馬超自然也不會作。

馬超沒有作,那自然也不會出什麼事,他們計策就依然有效。

所以在十九日的夜間,馬騰讓楊秋於城外點起大火,主力兵馬朝著長安靠近。

正如他所預想一般,城不一會兒就響起了喊殺聲音,馬騰連忙令攻城。

這般過了兩刻,忽見城門開,馬騰見狀大喜,急忙率著兵馬殺

可其兵馬剛一甕城,城上便是萬箭齊發,隨之徐晃帶著兵馬朝著城外衝出。

馬騰沒有防備,中兩箭,險些落馬,虧得龐德誓死拼殺,方纔逃

而回到大營之後,馬騰來不及顧慮上的疼痛,便是大哭,衆人問起緣故,他便道:

“我軍事已泄,孟起必然遭難,吾已年邁,今失彼等,來日當無人送終矣!”

衆人聽著,這才反應了過來,既然他們的計策已經暴,馬超等人怎麼可能沒事。

要知道,曹爲了防備馬騰反叛,不僅收了馬超,還讓馬休、馬士皆爲人質,現在一下死了三個兒子,馬騰怎麼可能會不傷心。

見其傷如此,衆人連忙勸解,韓遂亦是勸之寬心,指不定馬超等人早已逃

不過馬騰對此,卻是一點都沒有寬心之意,直到次日,城上掛出馬超等人頭顱,馬騰哭至暈厥。

韓遂見之,則是下令兵馬開始猛攻長安,準備擒下郭嘉、荀彧爲馬超等人報仇。

但在這時,城卻也面臨著一場死離別,因是曹洪逞能,被馬超一槊刺於馬下。

這一槊直接在曹洪的腹部形了貫穿傷,這種傷在這個時代無異於不治之癥。

所以在被救下之後,曹洪就進了彌留狀態,還沒撐過三日,便死在了榻上。

曹洪之死,對於郭嘉等人無疑又是一個噩耗,因爲城已然只有徐晃一個外姓大將領軍。

如果徐晃有一點異心,順勢投降了劉備的話,那對他們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

還好徐晃爲人忠心,每天都在城上城上巡邏,防備敵軍來襲,這纔打消了郭嘉等人的疑慮。

但城外兵馬對於他們還是一個極大的威脅,由此衆人商議之後,決定以馬超等人的人頭先敵軍軍心。

在懸掛頭顱之後,郭嘉便親自上到城上指揮守城,正逢韓遂下令攻城,兩軍相爭,一戰未果。

如此又相持了數日,夏侯惇的兵馬總算到了長安,然則就在其後,袁紹大軍也隨之前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