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161.第161章 大開殺戒,孫策蒙了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161.第161章 大開殺戒,孫策蒙了

要說孫策南下平叛之後,過得可算是事事不順。

他先回軍吳郡,卻因賊勢衆大,不得已停留石城,本調集兵馬南下,不想卻被呂布一陣辱,導致其失去麾下良謀秦鬆。

結果周瑜見孫策哀嘆,便舉薦魯肅給孫策出謀劃策,卻又被劉備截胡。

聽得魯肅被劉曄舉薦與劉備之後,周瑜便對孫策嘆道:

“魯子敬乃文武全才,劉子揚亦淮南名士,今同劉備麾下,來日必我軍大敵!”

孫策聽到這話,自是暗恨劉備搶他人才,又想到江東局勢糜爛,竟有幾分頹廢之意道:

“昔日我下江東之時,只以爲天下諸侯不過如此。”

“如今對上劉備、呂布等人,方知以往皆是坐井觀天。”

“如今劉備勢大如此,又得諸多良輔,可當如何之?”

шшштt kǎnCΟ

其實本來孫策的本不改如此,奈何他一路南征北戰,連戰連勝,早已不將天下人放在眼中。

此時經秦瑱帶來的一系列打擊,自是難免意志消沉。

而周瑜見之,卻是忙勸道:

“兄莫以爲如此我等便無法可制,須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自當如此苦之心智!”

“小弟與兄縱橫江東,早已驕兵,如今兵敗,正和驕兵必敗之理!”

“眼下局勢雖至此,兄卻仍有雄兵數萬。”

“於孫家叔父,吳將軍皆有良才,又有諸多兄弟輔佐。”

“於外張子布、張子綱皆國士之才,又有陳端、呂範、朱治、程普、韓當、黃蓋、蔣欽等文武助力。”

“兵馬衆多,良輔齊聚,比之劉備亦不差分毫,比之當初起兵之時,更是勝上萬分。”

“如今衆文武尚在各地戰,皆兄領兵平定局,兄豈可如此頹喪,已致失之衆臣所?”

Advertisement

他一番話語勸出,正是苦口婆心,意圖激孫策再起雄心。

孫策聽得這番話,一時想起江東局勢再,比之當初他南下之時卻已好上百倍。

他當初能憑千餘兵馬,打下江東三郡,如今尚有這麼多兵馬人才,怎麼就意志消沉了?

算來算去,終究還是因爲他一路發展太過順利,以至於有些目中無人,方至於大敗!

思慮之間,已是虎目微紅,看著周瑜容道:

“幸得賢弟於此,不然兄恐無再戰之心!”

“正如賢弟所言,而今局,正是愚兄之過。”

“正是眼下尚有志士隨我平,爲兄豈有暗自消沉之理?”

一番話語說完,孫策便再度振作起了神,又忙問起周瑜破敵之策!

周瑜聞之,思慮許久,便對孫策獻計道:

“眼下江東雖,可源頭卻在廣陵,如今局,必是陳登於背後指揮。”

“首要當遣水軍,沿江乘、丹徒等地巡視,斷絕南北兩岸通信。”

“除去陳登之外,當慮劉備趁我軍不在之時禍我軍後方,可多派細作於歷等地探知九江軍!”

“此二患一去,則江東源便可治,餘者患,只在嚴白虎、焦已、祖郎等人。”

“可先集中兵力,奪還吳郡,再揮軍南下,掃平各部!”

“待得二郡定後,會師宛陵,進軍涇縣,攻滅祖郎,則三郡可定!”

孫策聽得此策,心中自也有了打算,便先下令讓麾下大將凌、朱治負責沿江巡視,完全阻斷了陳登的干擾。

而後在其調令之下,孫賁、孫靜、吳景等人紛紛率兵前來。

孫策得以合軍兩萬,便一路殺向了曲阿,解了曲阿之圍,又相繼南下奪回了毗陵、無錫等地,將嚴白虎圍在了吳縣之中。

Advertisement

嚴白虎本就是孫策手下敗將,面對孫策大軍,自然不是對手,連戰連敗,至於吳縣,麾下已經只有數千兵馬。

見此景,他便派人外出準備向孫策獻降!

面對此狀,周瑜便對孫策建議道:

“嚴白虎雖反覆之輩,可如今已至強弩之末。”

“若再迫,恐其負隅頑抗,不若先降其人,再尋機殺之!”

孫策聞言,卻是直接反對道:

“嚴白虎此人本爲吳郡大賊,昔日聯結許貢,被吾所敗。”

“後逃至餘杭,投奔許昭。吾念許昭其人有丈夫之志,故不追擊。”

“不想此人毫不悔過,今又聯繫城士族作,著實可恨!”

“吾若先饒,而後再殺,乃無義也!”

“再者,嚴白虎雖可恨,這吳郡世家更爲可恨!”

“吾自吳郡之後,秋毫無犯,並不許一人擄掠,犬不驚,百姓皆悅。”

“獨此等人一經煽,便即反叛,今日寬恕嚴白虎,便如寬恕彼等!”

“嚴白虎雖可殺,彼等卻再難殺之!”

“留彼等在此,來日我若出征,必然再叛。”

“當趁如今之勢,攻滅其衆,拷問聯結之人,一一滅族,以免來日再遭爾等之禍!”

要說孫策在江東有什麼致命缺點的話,那就只有一點,屠戮太過。

從劉繇開始,許貢、盛憲、周昕相繼被其所殺。

尤其是盛憲、周昕等人,皆是滿門皆斬。

故有陳琳所書:‘周盛門戶,無辜被戮,類流離,湮沒林莽,言之可爲愴然’之語。

不過這也是難以避免的,因爲孫策在江東起家完全作爲‘賊寇’起家。

一路攻城陷地,沒有朝廷詔令背書。

Advertisement

所殺所屠,皆是朝廷任命的正統員。

由此導致孫策在江東世家之中風評極低。

他若不殺幾個出頭鳥,鎮不住場面。

而此時,面對江東世家的再度反叛,孫策自然難忍,索連嚴白虎投降也不,就想攻破城池,將嚴白虎與江東世家一併清算。

周瑜聽得此言,自是大驚失,急忙對孫策道:

“江東士族多在吳郡,兄若如此,嚴白虎胡牽扯,豈不是要濫殺無辜?”

他本是士族出,很清楚孫策此舉意味著什麼。

現在一殺是爽快了,可以後想取天下,就要面臨士族階層的抵抗。

這等舉,無異於自毀長城!

可孫策聞之,便是微微一笑,寬道:

“吾自不多牽扯,只誅首惡,只爲震懾彼等,似那等良善之家,吾卻不!”

言罷,不等周瑜等人繼續勸解,孫策便斬其使,喝令麾下加攻城。

由此孫策包圍吳縣,親自督戰,幾次登城,終將吳縣取回。

嚴白虎與嚴興兄弟皆被孫策斬首示衆。

隨後孫策又以通敵之名,牽扯搜捕城士人,連帶此番參與叛的許氏、王氏以及平時對孫策有非議者全部抓捕,攏共牽扯五百餘人。

見孫策這一次是玩真的,吳中士族自然大驚。

似顧、陸、朱、張等大族家主,紛紛前來求

其中一人名爲陸遜,年僅十六歲,卻已經撐起來了偌大一個陸家。

見得這些人前來,孫策便指著陸遜道:

“吾昔日攻廬江,爾陸氏族人死大半,算起來也當有怨與我!”

“何以此次許、王兩家反叛,陸氏不反?”

“爾等不反便罷,何以又來求?”

Advertisement

陸遜見狀,便即拱手恭順道:

“因將軍攻廬江,乃爲公事,我族人雖死,亦是爲公!”

“如今許、王二族反叛,皆爲其私,故我陸氏不願與之!”

“至於我等前來相勸,乃因將軍爲江東之主,當施仁政,不當殺戮太過,故來相勸,非爲私,乃爲將軍所慮!”

“還將軍看在我等面上,寬恕爾等罪孽!”

聽著陸遜之言,孫策神一異,當即讚道:

“真良驥也,陸氏有汝承繼,來日必當興盛!”

說著,他又看向衆人道;

“正如伯言所語,爾等前來相勸,乃一心爲公,吾不怪爾等!”

“然我朝廷之令暫管江東,此次北上,亦爲討伐國賊,乃爲朝廷效力!”

“而今彼等叛我,便如叛逆,吾移其族,亦是爲公!”

“爾等切莫再勸,只管還家,嚴令家中之人不再犯即可!”

衆人聽著這話,自是心有慼慼,無奈還家。

次日孫策又告令城百姓士族出城觀禮,押出一衆大小罪犯於護城河外排隊斬首。

數百人無論老弱婦孺接連斬殺,鮮流淌,映紅了護城河幽幽河水。

吳郡士族見狀無不畏懼,城百姓盡皆膽寒。

而孫策以此鐵手段鎮吳郡叛之後,暗忖日後吳郡恐難再反,便準備率兵繼續南下。

不料此時忽然聽得丹傳來消息,言說太史慈捲土重來,襲取涇縣、宛陵二縣。

孫策剛穩定了吳郡大局,見得此信,便是然大怒道:

“昔日神亭一戰,未擒此人,後聞劉正禮兵敗,此人遁山中,吾以爲此人恐已喪于山越賊手。”

“不料一個不慎,又讓此人襲我郡縣,該當伐之,擒來問罪!”

若是原本歷程,聽到太史慈的消息,孫策恐怕不知該多高興。

因爲他對太史慈這人十分欣賞,恨不得納麾下爲己用。

可現在這個時間線,太史慈出現的時機著實不妙。

眼見他剛定吳郡,正準備南下,太史慈卻又出兵丹,還自稱丹太守。

若是他再南下,那恐怕丹會被太史慈佔據!

如果劉備趁著機會將其招至麾下,那他即便平完畢,也要被劉備著打!

思慮之間,他急忙招來周瑜、張紘等人問計。

周瑜等人這邊正在憂愁孫策開了殺戒該如何穩定形勢,就收到了太史慈去而復返的消息,自是大驚不已。

然則周瑜終究還是年老,探知詳盡之後,便對孫策道:

“太史慈實乃良將,又與劉備故,如今佔據宛陵,若被劉備拉攏,不利我軍,當速擊之。”

“然吳郡距丹路途遙遠,若我軍回軍,太史慈收到消息,或聯劉備、或聯祖郎,皆爲大患。”

“爲今之計,不妨假意南下奪取會稽,以水軍接應,從水路回軍奇襲之!”

東漢船隻雖不能深海,卻已經可以沿海行進。

孫策聽得此計,便調令麾下水軍出海,準備從會稽登船。

他這邊則是領上萬餘兵馬,留下孫靜、吳景鎮守吳郡,一路南下經由拳至海鹽,最終登上了船隻,又順著海岸一路北上。

結果還未至丹徒,就收到了西邊傳來劉勳出水軍的消息。

孫策見狀,自然一陣不解,心想劉勳這貨當了這麼久烏,劉備南下之時不想著率軍抵,現在劉備已經在淮南站穩腳跟,這個時候兵,莫非是突發惡疾?

他雖也頗爲機敏,但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亦是心生疑

隨後他便將周瑜過來,將自己的疑慮問出道:

“眼下劉備軍據淮南、穩民心,兵馬衆多,劉勳如此,豈不是自討苦吃?”

而他話音剛落,便見周瑜俊俏的臉龐猛地變得煞白道:

“兄長豈不知秦瑱之謀也?劉勳如此,非是自討苦吃。”

“恐是中了秦瑱調虎離山之計矣!”

“現在劉勳出兵九江,廬江必被劉備所取!”

孫策一聽,頓時怔在了當場。

啥玩意?劉備要奪取廬江?

還沒平完,劉備就要佔據江北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