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153.第153章 出兵廬江,橋蕤提親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153.第153章 出兵廬江,橋蕤提親

第153章 出兵廬江,橋蕤提親

公元198年,也即建安三年二月初時,在沉寂數月之後,劉備軍再次出兵。

不過這一次,常年擔任主將出兵的劉備留在了壽春。

只以秦瑱爲主將,趙雲、橋蕤爲副,並令梅乾、梅等人率軍兩萬一路朝著廬江方向發來。

消息隨之傳到皖縣,頓時讓劉勳大驚失,急忙招來麾下門客幕僚議事:

“今劉備先攻袁取淮南,又服秦翊、鄭寶等人,兵力強盛!”

“吾本不與之爲敵,奈何其軍即至,當如何應之?”

要說劉勳其人,也是袁麾下老資格大將,其本是瑯琊人,豫州沛國建平縣長,與曹有舊。

因爲資格甚老,又兼地位高,故而在孫策幫袁奪取廬江之後,便出任廬江太守。

雖然也有能力,可其好財貨,喜奢華,豢養了不門客。

此時衆人聚集一,自是意見不一,有說上表投降的,也有說發書勸退的,唯有一人出列道:

“將軍放心,吾觀劉備此來,未必便是攻我軍!”

“因我軍兵馬雖,卻也有近三萬衆,劉備此番出兵不過兩萬,我軍若據城而守,劉備絕無機會!”

“再者,劉備歷來用兵,皆是親任主將,再不濟也是關張二人。”

“可如今張飛劉備皆在壽春,獨有秦瑱一人領兵,可見此軍未必是來進攻!”

劉勳聽聞此言,擡頭看去,便見說話之人乃是其麾下門客,喚作董幹。

其人頗有見地,兼之寫得一手好字,被他收門下。

眼下衆人之中貌似只有此人的話頗有道理。

劉勳細細思慮一陣之後,須沉道:

“話雖有理,可那秦瑱其人用兵之能不凡,亦或是以此輕慢我軍之舉?”

Advertisement

說實話,若是別人領軍前來,他還不懼。

可若是秦瑱親自,他便需要謹慎應對了。

畢竟秦瑱之名早已傳遍天下,任誰都知道秦瑱打仗有一手,雖然兵馬不多,可威懾力卻是十足。

因而即便董幹說得有理,他也不能懈怠。

而董幹見得此狀,沉一陣便道:

“既是將軍憂慮其軍,不妨分兵一支屯於居巢,再派量兵馬前往龍舒觀其舉止!”

“若其果真與我軍爲敵,便增居巢之兵,以爲掎角之勢。”

“若敵軍不與我軍爲敵,有此防備,也可讓敵軍知曉我軍堅守之心!”

劉勳聞得此言,便即點了點頭道:

“此計正可行事,吾當先觀其軍!”

當下,他便依照此法,派遣其弟劉偕率兵五千前往居巢,又令麾下門客孟口率軍前往龍舒,觀察秦瑱兵馬向。

而與此同時,一支兵馬正在朝六安方向進軍之中。

這一戰,秦瑱是以趙雲爲先鋒,領軍在前,他自令中軍領軍於後。

大軍行進之時,忽見一人來報道:

“軍師,趙將軍遣人來報,我軍前鋒現已至潛縣以西。”

“沿路之上並無敵軍阻攔,但有一軍於今晨駐了龍舒縣,恐是劉勳所增兵馬!”

秦瑱此時正騎在馬上,聽聞此言,便對橋蕤一笑道:

“由此可知劉勳已驚弓之鳥,畏懼我軍之勢!”

如此笑語一番,便對探哨道:

“且傳令子龍,無須慮之,可一路西進,再探再報!”

“主要探知陳策向,務必一一探知!”

探哨聞言,當即策馬而去。

橋蕤在一旁看著秦瑱這幅輕鬆模樣,也是心下佩服。

作爲高級將領,他自然知道這一次他們的主要目標便是劉勳。

Advertisement

而現在劉勳這般舉,就說明他們很難出奇兵。

這種況下秦瑱還如此淡然,可見其已有萬全之策。

跟著這種軍師打仗,心裡就是穩妥!

思慮之間,他便須笑道:

“軍師用兵沉穩,實有名將之風。”

“說來在下當日得軍中,還是軍師規勸!”

“自軍中之後,還未向軍師表過謝意。”

“若非當日軍師勸解,末將現在可怕已黃泉之中,哪有今日領軍之機!”

秦瑱聽得此言,不由搖頭一笑道:

“此事早已過去,何須再提!”

“實則我之所以規勸將軍,亦是將軍實乃忠義之人,不忍將軍助紂爲,故而相勸!”

“也是將軍自己醒悟,吾只是多言幾句,無須稱謝!”

可他話音剛落,卻見橋蕤問道:

“我聞軍師有意納側室,卻無良配,不知可有此事?”

秦瑱聞之,頓時一愣道:

“將軍又是從何聽來此事?”

關於納妾之事,按理說本是他的家事,甚至是私事,理論上來說,橋蕤不該知曉纔對!

而橋蕤一聽,便自須笑道:

“此事吾亦是從夫人之聽來!”

說著,他便將消息來源說出,原來是蔡琰當日對秦瑱說完之後,便開始悄悄尋訪。

不料這事兒傳到了劉備耳中,一聽這事兒,頓時就上了心。

他自己自然不方便尋找,於是便讓糜夫人和甘夫人各方打聽,在給關平找媳婦的基礎上,再給秦瑱找個側室。

結果秦瑱這裡還沒作,消息自然傳到了夫人圈子裡。

橋蕤的夫人姓陳,本爲淮南人,一聽這話,就尋思秦瑱是橋蕤的頂頭上司,這可是拉近關係的好機會。

Advertisement

於是又將這件事告知了橋蕤,言說族中有,或可許之。

橋蕤其人雖然忠心可用,爲人卻不呆板,也懂這些人世故。

只是可惜一直沒有機會詢問秦瑱,故而此時見得有機會,便將此事提了起來。

他這麼一說,秦瑱便是一愣,隨之便苦笑道:

“納妾之事,本是私事,如今倒好,衆所周知矣!”

如此說著,他又是一奇道:

“莫非將軍有未嫁?”

貌似後世有傳聞,橋蕤乃是二橋之父,之前他不甚在意,可現在橋蕤說起,他可就得確認一下了。

不過他一問起,便見橋蕤搖頭一笑道:

“末將膝下只有一子一,子方十五,才八歲,卻難配軍師!”

秦瑱見之,自是搖頭一笑,心道果然沒有這麼湊巧。

可他正笑著,卻見橋蕤須道;

“不過吾有一族兄早逝,膝下二皆未婚配。”

“長者十八,者十六,孤苦無依,末將正愁該許何人。”

“若是軍師有意,或可擇而納之!”

這話一出,秦瑱便見怔在當場,眼睛一瞇道:

“將軍所言二,莫非皆居於皖縣不?”

而橋蕤見之,不由一驚道:

“軍師如何知之?”

他心想自己這兩個侄自從他這族兄去後,就一直待在他老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理論上來說,秦瑱不該知曉纔對!

可他哪知道,秦瑱此時心中亦是一驚,暗道果真就這麼巧了。

橋蕤不是二橋之父,卻是二橋的叔父!

但想一想,卻也合合理,畢竟歷史上橋蕤就極爲推崇孫策和周瑜。

雖然死的早,但和孫策周瑜都有往。

這樣也就能解釋爲什麼皖縣陷落之後,孫策會‘得橋公兩,皆國也’

Advertisement

並且還對周瑜說‘橋公二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爲歡’這等話語。

因爲橋蕤和他們哥倆相識,得到了橋蕤家小之後,才能見到二橋國

不然的話,若是二橋早就名遠揚,那哪裡還到孫策和周瑜?

可見事實應該是孫策周瑜攻陷了皖縣,得到了劉勳和橋蕤家小,這哥倆瞟見了二橋,就相約一人納下一個當妾室。

結果這件事傳到老曹耳裡,就讓老曹多了一個攬二橋的願

而此時,橋蕤了他們軍中,又爲了和他拉關係,準備把二橋許配給他當側室。

屬實是有些偶然,又偏偏有其因果關係,著實讓他始料未及。

思慮之間,見得橋蕤驚訝,他便笑道:

“吾亦聞廬江橋公二皆國,又因將軍姓橋,故而如此猜測!”

見秦瑱如此模樣,橋蕤自是心中暗忖,他怎麼沒聽過自己侄這麼大名頭?

不過秦瑱此言倒是不錯,他兩個侄長得那是沒的說,不然他也不敢推薦給秦瑱。

見秦瑱如此盛讚,他不由笑道:

“那依軍師之意,莫非有意納之?”

秦瑱見狀,自是有些疑慮道:

“雖說有意,然則即與將軍有親,豈可爲側室?”

原本歷史上,二橋份確實都是妾。

不過那個時候,是橋蕤已死,大小橋沒有依靠。

現在卻是橋蕤仍然在,二橋爲妾,屬實有些辱沒了橋蕤。

可橋蕤聞此,卻是笑道:

“若於別人爲側室,吾自不願,然則軍師年英才,形貌不凡,若配軍師,自也不算辱沒!”

他這話自也不是奉承秦瑱。

說實話,若是嫁給普通人爲側室,即便只是侄,對他老橋也是奇恥大辱。

可秦瑱不一樣,年紀輕輕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遠在曹麾下,就被封爲弋亭侯。

現在在劉備麾下更是一言九鼎,地位超然。

以後若是真輔佐劉備掃平世,秦瑱必然位極人臣。

到了那個時候,側室又能如何?

只要秦瑱有心,庶子同樣可以封侯拜相。

與之相比,嫁給別人當妻,反倒不如這一個側室。

而且秦瑱在劉備麾下,那是出了名的好丈夫,自然也不會虧待他的侄

更關鍵的是,他在劉備麾下無依無靠。

唯有秦瑱對他有舉薦之恩。

現在他已經年邁,早就過了拼搏的年紀。

如果能和秦瑱結親,對他橋家而言自然也是好事!

因而此時見得秦瑱鬆口,他便繼續笑道:

“若是軍師果有此意,那此事便算定下了?”

秦瑱見之,索點了點頭道:

“便依將軍之意就是!”

正是娶妻娶賢,納妾納,人家都送上門了,他自也不可能拒絕。

能不能下去不說,見也得先見見。

“不過如今皖縣尚未奪取,等皖縣攻陷再言!”

橋蕤見其同意,自是點頭一笑,不再糾纏。

如此商定之後,秦瑱便領兵一路行過了龍舒之北,朝著西邊行去。

消息傳回皖縣之後,劉勳自是大喜。

心說秦瑱如此行軍,果然不是前來討伐於他。

雖然陳策投降會增加劉備軍實力,但只要不是對他刀子,那就是好事。

在知道之後,他索令劉偕繼續屯駐烏巢,自己則是繼續領兵屯駐皖縣。

可劉勳這邊是高興了,遠在山中的陳策,卻陷了恐慌之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