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葉春秋說的話,唐伯虎不由撓了撓頭,不明白葉春秋的話裏是什麽意思。
說起打理文書雜,他是一把好手,可掄起行軍打仗,他實在是過於外行啊。
葉春秋見他一副呆愣的樣子,也覺得說得沒什麽意思,卻是突然道:“伯虎兄,我問你,眼下的政事,你可稔了嗎?”
這葉春秋的話題轉變得還真快,唐伯虎怔了一下,不明就裏地道:“什麽?”
葉春秋含笑道:“我說的是鎮遠國的事,你在我這裏已做了兩三年,那鎮遠國的事務理起來,也算是得心應手了吧。”
“這……”唐伯虎謙虛地笑了笑,道:“哪裏,還是多蒙公爺指點。”
這話,他的確是說得謙虛,跟隨葉春秋的這幾年,葉春秋其實對他主指點的並不多,而他確實學了很多很多東西,通過無數的公文,了解了鎮遠國的運作方式,曉得了商業立國的本質,曉得新軍每年所靡費的錢糧多,曉得那鎮遠國既是以商為本,也是以牧為本。
所以許多事報到這裏來,一般都是先由他進行理,隻有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才和葉春秋商量著來辦。
唐伯虎終究還是個絕頂聰明之人,隻要給他機會,漸漸的,上的稚早已洗了個幹淨,把詩作畫的時間放在了理這些政務上頭,也確實稱得上是頗有建樹。
此時,葉春秋便道:“而今鎮遠國已非從前的鎮遠國了,人口日益增多,需要管的東西也是方方麵麵的,而今強化行政係,已是迫在眉睫,故而我打算在鎮遠國設立一個閣,分設學士,不知伯虎兄以為如何?”
閣?
唐伯虎頓時嚇了一跳。
在大明初期的時候,閣可是和現在的閣意義完全不同,明初的時候,所謂的閣,其實和唐伯虎現在的工作差不多,說是學士,其實就是書,隻是到了後來,學士漸漸開始掌管國家,陛下已越來越不需要親力親為,這些權利,也就統統轉移到了閣上頭。
唐伯虎麵猶豫之,道:“這,隻怕若是朝廷知道了,不免會遭人議論吧,朝廷有個閣,鎮遠國也有一個閣?這……”
葉春秋自是明白唐伯虎話裏的餘慮,笑了笑,道:“誰說就一定要閣了?大可以小閣,你看,我也懶得取名字了,可多了一個小字,就不同了,也不必有其他擔心了。”
唐伯虎卻依舊不敢苟同地道:“可是學士還是學士啊,難免會讓人有誤會的。”
葉春秋想想也覺得有道理,雖說他不怕什麽,可是因此惹出點麻煩也是沒必要,於是道:“這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那麽不妨這學士,也小學士吧,你看,小閣首輔小學士,如何?”
“呃……”唐伯虎腦子有點發懵。
聽公爺這話裏的意味,似乎是……似乎是想讓自己做鎮遠國的‘宰輔’?
這對唐伯虎來說,真是喜出外的事,他雖然一直待在葉春秋邊,參與機要,可名分一直沒有確認呢,因為從前的事兒,所以葉春秋也就將就著,幾乎是他直接給鎮遠國的各個機構發號司令,現在隨著事務越來越複雜,再親力親為,或者親自發號司令,顯然已經很不妥當了,弄出這個小閣,等於是將來要將許多權利,轉移到自己的上了。
隻是……
小閣首輔小學士?
唐伯虎在心裏念著這幾個字,有種覺不大良好。
這聽著,怎麽像是在罵人?
唐伯虎不哭笑不得,好在他這舞文弄墨的功夫總算是沒有荒廢,於是道:“公爺,我覺得很不妥,其實小學士,可以稱之為學士。”
葉春秋一聽,居然覺得頗有一些意思,便道:“伯虎兄倒是提醒了我,這聽起來的確好多了,那擬立的小閣,勞你上一個章程來吧,其實也不必急,不過我們這個閣啊,和大明的閣也是有不同的,除了首輔學士,其他的學士也不全從讀書人裏選,這裏得留四個位置,其一是分管軍務的新軍統帥,其二是分管商務的總掌櫃,其三便是諳牧場事務的人,這三個位置,是雷打不的,這第四個位置,得留給研究院,其餘的,方才能是讀書人,你記下這個即可。”
這便意味著,未來鎮遠國的閣裏,是不了王守仁和孫琦的!
葉春秋這樣做,也是擔心太多讀書人充斥閣,反而使閣的許多人隻知空談,卻不切實際,如此一來,也說明了鎮遠國不忘自己的立國之本,新軍、商務、牧業、研究,有了這些人進閣,便能盡力將閣的資源向這四方麵傾斜,從而斷絕上層的閣對下頭的況不了解,盲目推的政令,最後卻導致僵化。
唐伯虎頜首點頭道:“學生這幾日盡力製定。”
葉春秋對此頗為滿意,倒也沒再說什麽,便去歇息了。
隻是次日清早,葉春秋連早點還來不及吃用,便有人急匆匆地來通報說宮裏又來人了。
葉春秋卻見劉瑾居然親自來了,而且還是一副心急火燎的樣子,也是大吃一驚,他很快地就冒出了一個不好的念頭:“陛下不見蹤影了?”
劉瑾驚愕地看著葉春秋,接著便哭笑不得地道:“還是公爺最是了解陛下,這一次,陛下倒是實在,留了書信,命太子監國,帶著那錢謙,說是去宣府了,還嚴令任何人不得他的召喚,不得進宣府一步,否則便是抗旨不尊。”
臥槽……
那家夥玩的這個招式還能更新換代了!
葉春秋真不知是該哭還還是該笑好了。因為按道理來說,陛下雖依舊是任而為,可怎麽說,也不再是不告而別,至這已是很有進步了,比起從前的萬事不理,然後直接不知所蹤,實在要強得太多。
隻是,葉春秋覺自己又被朱厚照耍了,這孫子昨日不是才對他信誓旦旦地說不去了嗎?可這才一天功夫,就全無信用,轉眼還是跑了。
如果您覺得《庶子風流》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838/)
靈魂重生在原本不存在的宋微宗第四子荊王趙楫身上,想著混吃等死,奈何總有麻煩上門。宋江,方臘造反!六賊亂政!西夏犯境。大遼南下中原!金兵入侵,靖康危在旦夕!不要慌,穩住。
崇禎十六年,軍醫朱劍穿越到了朱慈烺的身上,成為了大明朝的倒黴太子。肆虐的鼠疫,糜爛得朝政,席捲天下得李自成,肆虐西南的張獻忠,白山黑水還有磨刀霍霍隨時可能殺入中原得女真鐵騎,偏偏還攤上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便宜老爹。朱慈烺將屠刀一次次的舉起,不光是對準戰場上的敵人,同時也對準了朝堂上的敵人,對準了民間的敵人!殺貪官!除晉商!剿闖逆!滅獻賊!在不斷地血腥殺戮中興大明,成就一代屠皇!各位書友要是覺得《大明屠皇》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臉書和推特裡的朋友推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