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武俠仙俠 雪中悍刀行 第二十二章沒有你們的天下十人

《雪中悍刀行》 第二十二章沒有你們的天下十人

年追上魚龍幫以后,棋劍樂府那位不說話時很有賣相的俊哥兒大大咧咧騎在馬上,毫無鳩占鵲巢的覺悟。

年也不跟這個被鷹鉤鼻老者抖摟份的世家子計較,與王大石一同走在黃沙路上,沒多時那些早前盲目追逐笈的江湖漢子見王維學沒跟上,幾個思量以后就悔青腸子,掉頭狂奔,牽一發而,連同棋劍樂府六名劍士都銜尾追上,面面相覷以后都瞧出對方的憂慮。尸依舊在,見到地上果然還有一本披著《公羊傳》書皮的典籍,一人撿起來一翻,一邊跳腳罵娘一邊撕碎,其余人見到這場追逐逃不掉無疾而終的結局,頓時鳥散,棋劍樂府六人更是納悶,難不王維學猜錯了?那這名倍宗門重的師弟為何不跟上?

一頭霧水的六名劍士沿著道路疾奔,跟上魚龍幫后,見到騎馬黏糊在北涼小娘邊的王維學,哭笑不得,這位寶瓶州王閥的大公子還真是習氣難改,在樂府里頭,也是這般玩世不恭,喜好勾三搭四師姐師妹,連一位子師叔都沒放過,若非結結實實吃了幾劍都不會罷休。這趟追殺手握《青蚨劍典》的魔頭,本宗志在必得,他們這一行七人只不過是其中一最薄弱的勢力,六人師伯,即王維學的師父吳妙哉,與那位人劍雙絕的黃師叔連同幾位宗門里的高手才是主力,只不過魔頭行蹤不定,反而先是被他們給撞到,邊境此時已是撒下無雙張大網,就看誰能先撈到這尾大魚了。王維學拉了拉韁繩停下,他在同門師兄弟面前除去那紈绔勁頭,其余并無膏粱子弟的派頭,翻下馬后,王維學道:“笈真是真的,不過那魔頭委實油,竟也折了回來,我只能乖乖出去,本來撕了一頁做以后的魚餌,也被他看破。”

Advertisement

六名樂府劍士本不懷疑是王維學私吞了去,倒不是他們心開闊如此境界,而是他們都清楚王維學的煊赫份,此子進棋劍樂府絕非貪慕絕世武學,只不過王維學年便已是棋壇的名人,苦于罕逢敵手,是閑來無事來樂府找人下棋的,對于練劍向來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連師尊都惋惜他的劍道天賦。遙遙空中竹響起,以竹煙火傳訊在江湖上并不稀奇,可如棋劍樂府這般能用竹炸出韻味無窮將軍令,在北莽肯定獨此一家別無分號,無需師兄弟提醒,王維學牽馬來到劉妮容前,笑道:“與劉小姐借一些干糧飲水,行否?你們到了北莽遇上麻煩,就說是我棋劍樂府的客人,若還是有人刻意刁難,無妨,再報出我王維學的名號,十有八九就沒事了,至于說是我姐我妹,還是我媳婦,都無所謂,反正我都認的。”

劉妮容不搭腔,只是面無表讓幫眾去取出水囊和食,王維學和兩名劍客都含笑接過,而且還不忘作一劍揖,禮數毫不差,并未因為所在宗門的超然高崇而輕視魚龍幫,更沒有予取予奪。不僅劉妮容吃了一驚,魚龍幫幫眾更是滿臉堆笑,覺得面子大漲,他們雖在北涼陵州,也聽說過這棋劍樂府的名頭,是北莽境可以排在前五的大派,更難得是此派尊法守禮,許多王公貴胄子都樂意去棋劍樂府里耳濡目染,魚龍幫與之比較起來,都不夠人家一個噴嚏打的。王維學再牽馬來到年王大石邊的徐年眼前,松開韁繩,再從腰間摘下那枚價值連城的玉佩,笑道:“本公子從來不小氣,借你的馬騎乘了一段路,這塊蛇游壁就當是賞你了。可別輕易典當和佩戴,鋪子出不起價格,而且容易讓人見財起意,匹夫懷璧,知道什麼意思嗎?”

Advertisement

年輕輕接過手涼手心的玉佩,笑了笑,沒有作聲。

王維學肩而過時,輕聲道:“刀不錯哦。”

等到棋劍樂府遠走,劉妮容重重揮了一記馬鞭,魚龍幫這才驚醒,一些有資格騎馬的幫眾都在悔恨當時沒有讓出馬去,蛇游壁,聽名字就知道這枚玉佩的珍貴了,除去北莽皇室可佩龍玉飾,蛇蟒就了達顯貴的首選,他們也不是傻子,方才那風流劍士與劉小姐說起師門與家世,是棋劍樂府在前王維學這個名字在后!這塊蛇游壁說不定就能值個幾十上百金!魚龍幫拼死拼活走上千里路才掙多銀子?偏偏那姓徐的還一臉裝腔作勢的鎮定,誰不想上去兩個大。徐年低頭看著玉佩,是六蛇走壁,按照律法規格,是三品以上員才有的佩飾,這王維學果真是北莽一等權臣之子。與那名貂覆額子的鮮卑頭玉扣帶,在伯仲之間。徐年啞然失笑,這家伙有自己當年的風采啊。不過真要鉆牛角尖比對家世的話,誰配誰不配?

看到姓徐的終于著樂了,時不時窺這家伙的魚龍幫員冷笑不止,你小子趁著劉小姐騎馬前,才出小人得志的狐貍尾,真是無恥!缺心眼的王大石倒沒這般想,只是好奇問道:“徐公子,那王維學很有來頭嗎?怎麼出手就是一塊蛇游壁,好像家里有金山銀山似的。”

年收起玉佩,微笑道:“也差不多了。”

年咂舌。

年突然問道:“你騎過馬?”

在馬下小跑著的年搖頭嘿嘿道:“哪能呢。小時候去看燈市,被馬踩過,以后見著馬就怕,就算給我騎也不敢的。”

北涼家子孫與膏粱子弟,誰不曾鮮怒馬鬧市行?不這麼做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有錢人啊。徐年皺了皺眉頭,年心思單純,卻在困苦中培養出一種清晰知周邊氛圍的敏銳,擔憂問道:“徐公子,咋了?”

Advertisement

年搖頭道:“想起一件事,可行與否,還得以后做了再看。”

已經由敬畏轉為敬重徐公子的年咧笑道:“那一定是大事。”

角勾起,向遠方,自言自語道:“可惜誰都不知道該謝你。”

烈日下年跑得大汗淋漓,大口氣道:“徐公子,我可聽說那棋劍樂府在北莽蠻子里十分有地位,門下弟子的棋,劍,樂,都很擅長,就算是平常家世的人進去一遭,走出來以后個個都像大家族里出來的公子哥。”

年打趣道:“你羨慕?”

年趕忙擺手道:“再厲害也是北莽蠻子的門派,求我進都不去。”

年嘖嘖道:“好大的口氣。”

上氣不接下氣的年苦道:“徐公子,我不能再說話了,再說就跑不了。”

年點了點頭。開始憑借記憶搜羅有關王維學與棋劍樂府的事項,北莽州數遠不如一統春秋的離王朝,只有寥寥八州,傳承數百年的慣用州名,在北莽帝手上無一幸免被篡改了一遍,分別是姑塞龍腰東錦西河,金蟬玉蟾寶瓶橘子。

王維學的老子應該就是寶瓶州的持節令,是徹底掌控一州的北莽實權重臣,北莽素來不分持節令的權,不像如今離王朝在一道分設節度使和經略使相互制衡,故而在北莽當上持節令,若還是沒些話語權,只會被嘲笑,但這種況極出現,能夠擔當一州霸主的人,無一不是備雄才大略的梟,北莽帝從不否認對這八位權臣的信任,直言不諱遠勝過宮城那些養不的親生骨,當下北莽八個持節令中只有一名是出王庭皇室,還是排在末尾的橘子州,寶瓶州是北莽境唯一土地沃不輸江南的軍糧來源地,轄境雖不大,但寶瓶州持節令的權柄,分外沉重。年王大石說王維學家中坐擁金山,還真是被他給一語中的了,所以價值百金的蛇游壁,對寶瓶州持節令的公子而言,九牛一

Advertisement

北莽的江湖與州數稀雷同,遠不如離王朝這般百家爭鳴,人脈資源都被三十來個高門大宗給壟斷十之八九,其余幫派不過是茍延殘長脖子討要一些殘羹冷炙罷了。

棋劍樂府能在這些龐然大里坐五爭三,殊為不易,樂府能人輩出,每一任大府主都是驚采絕艷的絕世通才,幾乎無所不,往往都會出任北莽制里真實存在的帝師,地位相較持節令還要尊崇三分。棋劍樂府尤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不管能養活多,一定是按照天底下全部詞牌名的數量來收納弟子門徒,如今天下公認的詞牌名有六百一十二個,便意味著這時的棋劍樂府最多共計有六百一十二人,除非有文壇大家新創了詞牌名,并且有名篇傳世,樂府才會新添一個名額。但樂府中已經棄用用詞牌名六十四,而且還有相當數量的詞牌名絕不輕易用,只要沒有合適人出現去摘取頭銜,也任由空懸。

滿打滿算,如今棋劍樂府應該不會超過五百人,也難怪如過江之鯽的北莽顯貴子瘋魔了一般想要進這座宗門,而上次頭回登上武評位列第七的洪敬巖便出棋劍樂府,其詞牌名是更子,此詞牌名原本在樂府并不出奇,只在居中的第四等位置,但相信洪敬巖橫空出世以后,更子會為樂府將來最炙手可熱的詞牌名,下一任如非是不輸洪敬巖的大才,肯定沒辦法摘囊中。

年屈指算來:“一等詞牌名五個,傳承數百年始終不作變更,二字詞牌名以寒姑奪魁,三字以太平令和劍氣近兩者并列,四字詞牌中以卜算子慢第一,加上一個銅人捧盤。歷代太平令都是大府主,劍氣近是劍府府主,棋府與樂府兩位府主在詞牌名上并無要求。不過上代與當代兩位太平令沒能做帝師,緣于北莽帝登基以后曾經當面斥責太平令一句,自古而來,祭祀以天地君親師排位,寡人無父母可跪拜,你若自視能與天地齊肩,再來做這個帝師。這話不愧是當皇帝的人說出口的,聽著就霸氣。不過太平令沒當帝師,現任寒姑了太子妃,也算打一個耳給顆棗子。北莽自己排位的頂尖高手,離王朝武評第四的斷矛王茂所在四大江湖支柱,要遠多于棋劍樂府,但要說離北莽王庭最近的一個門派,還是棋劍樂府。”

北莽借著南邊武當山年輕掌教劍斬氣運、以及李淳罡一劍破甲兩千六的東風,新鮮出爐了一份囊括兩朝高手的武評,但是這兩人都因為一位兵解一位重傷,沒有登榜,有過河拆橋的嫌疑。離王朝一直對本朝武評頗有微詞,但這次對北莽蠻子給出的排榜,竟然大多數都心服口服,榜首當仁不讓是武帝城王仙芝,榜眼是北莽當之無愧的軍中第一人拓跋菩薩,探花是桃花劍神鄧太阿,接下來依次是棋劍樂府蟄伏二十年終于一鳴驚人的洪敬巖,三皇宮如過廊的曹長卿,新晉為天下刀客領袖的大將軍顧劍棠,唯一一位敢正大明進北莽帝城的魔道巨擘,橘子州持節令慕容寶鼎,當年惜敗于槍仙王繡卻知恥后勇的鄧茂,綽號人貓的韓貂寺排第十。

一朝各五位,稱得上是南北平分天下。但顯而易見,北莽的排名要相對更低,這也是離王朝認可這份點評的關鍵。這種不偏頗嚴重的排榜,水分才

額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份榜單末尾還專門點出了兩位三教中的圣人,分別是北莽兼國師的道德宗宗主,麒麟真人。還有就是兩禪寺的主持方丈。

其中偏偏不用劍的洪敬巖一人便撐起了棋劍樂府的大梁。

“不知道王維學的詞牌名是什麼。記得好像詞牌名里有個凰臺上憶吹簫,豈不是與人見面就得報上這麼長長一串?而且,這個名號,實在是雅俗共賞,不知道哪個倒霉蛋有魄力走出棋劍樂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