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和董敬打的主意便是憑借瞿塘關的天險攔住朝廷的軍隊,利用朝廷反應不及的這段時間差借此占據湖廣, 以擴大攻勢。
一旦等蜀王攻下湖廣之地,蜀王叛軍將勢不可擋,郭允脾氣暴躁, 深以為裴元嗣等人是畏懼蜀王, 每天都會騎馬親自到夔州城下破口罵。
一連罵了十幾天,夔州城無人理會他,這天郭允悻悻地騎馬回來,一進大帳就催促裴元嗣趕想法子攻下夔州城。
梁濟早忍郭允很久了, 聞言在一旁不冷不熱道:“早就聽聞侯爺英勇無匹, 是位馳騁沙場多年的老將,咱們幾人年輕浮躁, 慣會紙上談兵, 哪里及得上您智勇雙全, 不如侯爺想個法子取下夔州城,也好讓我等見識一番?”
郭允也急啊,嘉帝讓他來戴罪立功, 他來之前想的是最好在三個月之就將蜀王叛軍盡數平之, 讓那些嘲諷他武定侯府的人都瞧瞧他郭允的厲害。
哪里想到蜀王比遼王難打多了, 竟是塊如此難啃的骨頭,他要是能想出法子就不會來催促裴元嗣了!
郭允拍案怒道:“姓梁的你算個什麼東西,在老子面前耀武揚威,老子打仗的時候你還在你娘懷里著屁吃……”
“夠了!”
裴元嗣打斷了郭允,郭允看過去,裴元嗣臉極冷,郭允狠狠瞪了梁濟一眼摔門而出。
“都督,梁總兵,都來信了!”
門外的楊義武探頭進來說道。
“快送進來。”
梁夫人和阿縈這倆月給裴元嗣和梁濟送了三回信,兩人顧不得上客套什麼,梁濟拿了家信回自己的帳子里去看,裴元嗣讓人都退下,拆開阿縈寫給他的信。
兩個月前裴元嗣不告而別阿縈惱他許久,不過惱歸惱,心里還是擔心他的,在裴元嗣到瞿塘關后的第二天信就從都送過來了。
裴元嗣汗,答應阿縈說三個月就能回去,結果現在兩個月了沒有毫進展,裴元嗣嘆了口氣,擰著眉頭將信箋展開。
信上道:“裴郎自領兵以來,取漢州、綿州不費吹灰之力,然久攻夔州數月不下,期以得夔州方斷南北道,即畫疆守,敘州不難圖。故盡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為敬等所挫。”
“夔州難攻,乃裴郎因循守舊之故,何不棄夔州向南直取合州耶,其往敘州之路又非止夔州獨此,裴郎若聽妾一言,則銅陵、定遠之地俱為裴郎囊中之矣。”
裴元嗣看完阿縈的信霍地站了起來,茅塞頓開,他怎麼就沒想到過要棄夔州取合州!
夔州重要嗎,當然重要,其西扼蜀、東控荊楚,占據瞿塘關直取湖北拿下整個蜀地將不在話下。
可如今的問題是攻不下夔州,過不了瞿塘峽,蜀王和董敬大軍在川東耀武揚威,兩個月的時間接連拿下了湖廣兩座大省,再這麼耗下去莫說是郭允,就連裴元嗣都得瘋掉!
果然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被阿縈這麼一點撥裴元嗣便如撥云散霧,心立即就有了新的主意。
一時也不知是慶幸還是憾沒有將阿縈帶過來,阿縈當真是他的解語花,是他裴肅之的福妻!
裴元嗣神振,連夜難眠的疲勞盡去,神采奕奕地讓楊義武立即去將幾位將軍重新請回來。
不提裴元嗣與馮維、梁濟等人商議過后改變了策略,決定繞過夔州棄夔州直取合州,且說都劍州,梁總兵府,阿縈每日盼著前線能有好消息傳過來,眼穿。
雖說這仗不必來打,前世蜀王謀反也被順利平定,但是前世的事畢竟早已離遠去,阿縈不想一輩子都困在前世的噩夢里不走出來,想和裴元嗣過好下半輩子,將一雙兒養長大。
就在那封信送出去不久,梁夫人給帶來了新的邸報。
合州城破,朝廷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地向西南行進,接連攻下銅陵、定遠,士氣大漲!
當夜阿縈終于安心地歇了個好眠。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兵陸續收回了順慶府與重慶府,因裴元嗣先前在湖北與遼王打過道,悉水戰以及長江以南的環境和況,因此在穩定了蜀地大部分地區的局面之后,裴元嗣便親自率領另一路十五萬朝廷大軍走水路前往湖北,準備與西路馮維、郭允等人的部隊,對董敬和蜀王形東西夾擊之勢。
金秋十月,蜀地的溫度依舊很高,阿縈上還穿著單,換京城這時候早該穿上夾了。
閑暇之際梁夫人會帶著阿縈出去走走逛一逛,前線捷報頻傳,阿縈心也暢快許多。
就是不知道為何,偶爾還是會做一些駭人的噩夢。這日晌午在房中小憩,夢中忽見城殍遍地,哀鴻遍野,阿縈驚醒后心慌不止,讓桂枝趕去將梁夫人給請過來。
“夫人可知張豫所為何人,嚴鼎正與吳遠謀反后逃走的反賊中可有此人?”
“張豫?”
可惜梁夫人平日里對夫君的朝政之事并不興趣,聞言也是一怔,細細思索片刻后搖頭道:“未曾聽聞此人,三個月前逃走的那人名為曾老,乃是嚴鼎正的幕僚,裴夫人怎麼會突然問起這麼個人?”
阿縈地抿了起來。
適才做夢時似乎魂魄又回到了前世,約在夢中聽到有人議論蜀王叛之事,其中提到了三個人的名字,除了蜀王,有嚴鼎正、吳遠,還有一個人便是張豫。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穿到深山裡,有戶青山家,攜兒又帶女,吃喝來發家,四季五穀味,山林茶香美,忠厚丈夫好,渣男滾邊去.別拿豆包不當乾糧,老虎不發威你也別當我是小奶貓~ 這是一個吃貨逆襲,發家致富的故事.穿到深山裡,有戶青山家,攜兒又帶女,吃喝來發家,四季五穀味,山林茶香美,她,一個當著僱傭兵的特種兵,腹黑狡詐,陰招層出不窮.本來是海上游玩來著
現代勵志姐林心安前一刻才站在事業的頂峰,下一刻就被空難發配到了莫名的時空,奶奶的,人倒黴喝涼水都塞牙,更倒黴的是這窮地方連水都快沒得喝了. 爛草屋,破門窗,缸無米,地無糧,一家十幾口,還有兩個嗷嗷待哺的小包子,守著羣山碧湖,愣是各個面黃肌瘦,精神萎靡. 唉,上輩子是個窮孤兒,這輩子好歹有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還能怎麼辦,挽起袖子把活幹吧! …
平民出身的樑瓔,幸得帝王垂青,寵冠後宮。 她陪着魏琰從一個傀儡,走到真正的帝王。爲魏琰擋過箭、嘗過毒,因魏琰受過刑,被百官罵爲妖妃。她以爲這是同生共死的愛情,哪怕落得一身病痛、聲名狼藉,亦從不後悔。 直到大權在握後的帝王坐在龍椅上,眼裏再無以往的柔情。 “朕可以許你皇貴妃之位。” 至於先前說的皇后的位置,他留給了真正心愛之人。 原來自己自始至終,不過是他捨不得心上人受苦的棋子。 樑瓔心死如灰,俯首在紙上一筆一畫地寫下:“臣妾懇請皇上准許臣妾出宮。” 她在一片死寂中,終於等來了帝王的一聲:“好。” 自此,一別兩歡。 他江山在握,美人在懷,是世人稱道的明君,風光無限。 她遇見了真正相知相許的人,夫妻舉案齊眉,倒也安穩。 出宮後的第五年,她在大雪紛飛的季節裏,看望已是太子的兒子時,被喝醉酒的魏琰圈在了懷裏。 紅着眼眶的帝王似癲似瘋,乖巧得不見平日的狠厲,卻唯獨不肯鬆開禁錮的雙手。 “朕後悔了。” 後悔沒有認清自己的心,放走了真正的摯愛,留餘生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