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玄幻奇幻 荒沙主宰 第362章 治民之約

《荒沙主宰》 第362章 治民之約

第362章治民之約

從九月十九到九月二十二,端麗城的大雨下了足足四日,潔凈兩軍的,彌合戰爭的瘡痍。

直到城外一座座墓碑打下,將死者們永久釘另一個世界。

九月二十三的黎明,雨勢走到了尾聲。

端麗城的一座小院中,洪範盤膝床榻獨自定。

龍魂樹下迷霧般的生機已經滿溢,可惜遲遲無法轉化修為。

靜謐的白雜訊中,洪範一次次回想白雷神引的那一瞬,描摹彼時的——須臾間,火行靈氣的狂沖刷,燃燒之歡愉、毀滅之莊嚴全然覆蓋魂魄。

約覺得境界有所鬆,但還差了火候。

時間不知過了多久,洪範退出視。

耳邊淅淅瀝瀝的雨聲驟然鮮明,磨砂的窗玻璃已然微亮。

洪範下床推窗,眼是自屋檐滴落、珠串般剔的雨簾。

氣驟,掠走屋三分暖意。

一場秋雨一場寒。

相比三四日前,端麗大約冷了有十攝氏度。

洪範瞥了眼泛白天,開門院,打起築基拳。

高速流轉的炎流真氣蒸幹了每一滴雨。

拳過五趟,有人叩門。

此時是辰時(早上七點)。

來人面目方正、材高壯,是中軍連山營副都尉,名為逢慶,最早在龍湫鎮就曾與洪範見過。

「洪俠,還是前兩日那些事……」

逢慶著蓑,禮數依然周全。

「這回是西城那邊的三個大戶,按我們搜集到的報肯定是有挖私窖,但他們就是不認。」

「末將一時苦手,只能來尋您了!」

他說著又一拱手,語態恭敬。

「分事,帶路吧。」

洪範回道。

他以沙流攝來檐下一頂斗笠,戴上便出門。

端麗一戰,洪範立功頗多,不止於填平城壕、埋設炸藥,還有幾度搏殺以及最後的先登之功。

Advertisement

考慮到他並非百勝軍隸屬,無所謂升遷,最後的獎賞都落在實

共千兩白銀,兩千匹布。

這筆財不多不,對洪範而言頗為肋——當初他國,為的首先是許年承諾的三倍武勛。

所以他最後一分不取,將賞格的三恤給首戰戰死側的左軍軍侯浦堅家人,剩下七散給終戰隨他衝鋒的重甲士。

這讓赤沙在百勝軍聲名再高一籌,逢慶的恭敬也與此相關。

出了院子,後者當先領路。

小巷頗長,兩側樓高,頂上一線青天,辨不出雲雨。

「降兵理得如何了?」

洪範問道。

「快刀斬麻,昨日便差不多了。」

逢慶回道。

「破城后收降的天風軍共千餘人,城防司差不多兩千,各自殺了一部分,剩下的大部打散併軍中,小部發往後方屯田。」

洪範點了點頭,再問:「抄家呢?」

「最上頭的七家除了唐家都抄了,冒雨連干兩天兩夜,末將方才出門的時候恰見到同僚回營。」

逢慶格開朗,開了話匣子就自顧自往下說。

「戰利還是按老規矩三分;一份算公家,一份算各部集,一份算個人。」

兩人閑聊著拐出巷子,匯街道。

空間一開闊,便顯得雨聲稀疏。

相比昨日,街上往來行人漸多,除士卒外竟然已有不步履匆匆的百姓。

這側面說明了百勝軍的軍紀。

以洪範對中古時代戰爭的了解,這近乎於奇跡了。

「都說兵災兇殘;只從破城后秋毫無犯來看,百勝軍便當得起一個『義』字了。」

他出聲贊道。

逢慶聞言卻笑。

「洪俠謬讚,末將自家人知自家事。」

他見對方來,進一步解釋道。

「單憑軍紀刑罰,再森嚴也不住烈戰後的兇兵;能有這個樣子,還得是靠這個……」

Advertisement

逢慶用拇指朝上一指。

「都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此時的淮國還有沒有神仙末將不知,但有鐵掌公坐鎮端麗,說句『監聽數里、瞬息即至』,可是恰如其分。」

「兵災再兇,又哪裡兇得過元磁宗師?」

他說得理所當然、不假思索。

洪範琢磨片刻,默然頷首。

兩人步子輕快,沿著街道一路往北,行至條窄河前。

此河名為「賢淑涇」,與護城水系相連,這幾日填濠沙土影響賢淑不再、格外渾濁。

賢淑涇上坐著道石拱橋。

洪範走上橋心,視野漸高,能越過披著水霧的重疊黑瓦,見到二里地外的北城牆。

今日雖只是破城后的第四日,已然有許多軍士披蓑冒雨修補,唯有那被白雷神炸開的口子暫未理,整個豁開,像是牙床上缺了的門齒。

「大戰得勝,大夥仍不得閑啊。」

洪範嘆了一聲。

「何止,比攻城時還要忙了!」

逢慶介面道。

「軍務方面,后軍圍繞端麗城搜捕軍,左右兩軍則散出多隊伍清繳周圍縣鎮;騎兵營那邊,前鋒今明日應當能前抵瑤河,與王庭的游騎哨探上手了。」

「軍務之外,醫治傷兵、軍驛寄送,還有我們中軍負責的抄查錢糧的差事,都是忙得焦頭爛額。」

兩人邊說邊聊,不多時到了城西第一目的地。

一座掛著「常氏宅邸」匾額的大宅,規模不小但裝飾不顯豪奢,大約是端麗城二三等的大戶。

此時常宅前已有一隊士卒站崗,裡頭還傳出爭執聲。

經過無甚可說。

豪強大族本就是百勝軍主要的軍需來源,其中參與城防的要抄,次一等要「捐」。

按理說大軍境,能花錢保平安已是萬幸,但總有些聰明人自以為把握到段天南的「」,藏私抗捐——常家人此刻便是如此,甚至以裘元魁城后所發的安民告示相

Advertisement

直到洪範接手。

他只是進去走了一圈,以沙世界輕易定位了宅邸一大二小兩個地下暗窖,待隨手指出之後,常家幾位家主家老便汗如雨下,癱倒在地了。

幾樁瑣事跑完,還未到午飯時辰,洪範又被請去轉作百勝軍中樞的端麗城守府,正撞見古意新坐在屋檐下端碗飯,其衫髮髻半,長槍靠在廊柱,槍刃有新沾的跡。

後者這兩日伴隨左右二軍行,負責肅清周遭,大約是剛趕回。

兩人一同

「治民之約」四字匾額高掛,其下,百勝軍眾高層正匯總數據。

「諸公,忙活三日,所獲種種已有數字。」

行軍司馬陳彥手持文書,清了清嗓子。

「存糧方面共二十五萬石,後續或還能上浮一;金銀絹布合計二百餘萬兩白銀,扣除獎懲恤,結餘六十餘萬兩!」

讀到最後他的聲音微微抖。

「到底是百年結餘之大城!」

剛從後方趕來的常逸民嗟嘆連連,臉上笑容甚至有些飄忽。

「如此收穫,可該如何置?」

他口中念叨,倒不是真的發問。

段天南面卻認真。

「古老弟,你這幾日兜轉所見如何?」

大漢轉過來,面容比平日越發沉靜嚴肅。

「村舍荒,多有民;黃狗瘦可見肋。」

古意新回道。

段天南聞言有了決意。

「留下足夠的軍糧,就定為十萬石;剩下的放給百姓。」

他回頭說道。

裘元魁出言補充:「秋收剛過,一次上糧太多容易跌價……」

但他立被打斷。

「不。」

段天南抬眼蔑視樑上金匾。

「不是賣,是放。」

堂下一時沒了聲音。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