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陳泰清的毒打是從來不會限制住陳義山不斷探索的腳步的。520網
神諭簡單上手,拘神與釘魂同步試煉,前後不過數天時間,陳義山都已練掌握,但唯獨託夢,有些費周章。
此其實並不複雜,它跟神諭一樣,是神祇們的常規法之一,而且也是聯絡手段。
只不過,神諭是用於神與神之間的聯絡上,託夢則是用在神與人之間的聯絡上。
簡而言之,就是神祇以魂念人類的夢,跟人類聊天,表達訴求,或傳達指令。
那為什麼有話不當面講呢?
呵呵,畢竟神祇們是要講格的,哪怕是塘主這種池塘里的小神也知道對信民要保持神,要玄之又玄才能強化神權。
所以,通常況下,神祇們與凡夫俗子通,要麼是附著於神塑顯靈,要麼是半夜三更夢,如此方顯得神且高貴。(5,0);
更何況,神祇也是有私慾的,當神祇們想做一些不大好擺在檯面上來說的私事時,也會選擇用託夢的方式告訴自己的信民,假手於信民去完。
譬如大城隍想索個賄,怎麼好說出口呢?託夢啊,託夢給趙老員外,委婉的表達一下最近口而且恰巧金嶺有新茶可以採摘……趙老員外還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託夢的儀式也很固定,一般是捲起一陣突兀的風悄然帳,被託夢者被風吹得昏昏沉沉,接著神祇就出現了,或是故作威嚴,或是和藹可親的絮叨一番之後,影隨風消逝,被託夢者悠悠醒來,眼睛,略一回想,啊,恍然大悟,竟然是神祇顯靈託夢給我啦,好有面子啊……
但是,如何準的完一個託夢,還是需要一些輔助條件的。
譬如,大城隍要給趙老員外託夢索賄新茶,須得先從生死簿上找出趙老員外的名字,而後才能有的放矢,讓魂念侵擾進老趙的夢裡去。
這樣的法子略顯麻煩,畢竟一個郡府大城隍庇護的百姓多則百萬之眾,說也有數十萬,若是每次託夢,都得翻開生死簿,找花名冊,怕是從天黑磨蹭到天亮,也托不。(5,0);
所以,怎麼解決呢?
辦法很簡單,神祇們化繁去簡——託夢只找人托!
至於一般人,想要這個待遇?呵呵,做夢去吧!
不是門路,想送禮也沒機會!
譬如郡府大城隍固定的人是郡太守,還有給他上供最多的香火大戶如趙老員外、老馬族長等,至於其他人,還不夠格讓大城隍親自託夢。
大城隍手下的神、神將、司公大神們,則對標了郡太守麾下的佐,如郡丞、郡別駕、郡司馬等,當然也包括了自己的香火大戶……
這個神對於陳義山來說,大的用幾乎沒有,他實在是想不來找誰去裝這個。
給自己的父親、母親託夢?告訴他們早上起來給自己做一碗牛湯?怕是牛湯沒有,拳頭和掌是有的。
給葉南星、雨晴、無垢道長託夢,告訴他們早點起床勤加修煉?們怕是會覺得掌教仙師瘋了……
再者說,陳義山手頭上也沒有城隍廟獨一份的生死簿,做不到有的放矢,不可能想找誰託夢就能找到誰,所以他為什麼要學託夢?(5,0);
他學託夢完全是從中看到了其他的可能——分化魂念!
按照《修神錄》的記載,託夢就是靠著魂念夢才得以實現的,怎麼樣才能讓魂念夢?當然是要先分化出魂念。
三魂之力的境界決定了魂念分化的難易程度和數量多寡,境界越高,分化魂念就越容易,可分化的魂念也就越多。
《修神錄》表示,三魂之力的境界由低到高,分別是散魂境、離魂境、斂魂境、幽明境、澄明境、空明境、無為境、小圓滿境、大圓滿境,直至傳說中只有先天神才擁有的混沌境。
巧了,陳義山的三魂之力境界是大圓滿狀態,比大城隍還要強得多。
分化魂念完全沒有力!
可說到底,分化魂念對陳義山又有什麼好呢?
要知道,沒有好的事,陳仙長是從來都不會去做的。
陳義山喜歡琢磨神、妖甚至異,從來都不是為了改換門庭,棄仙修別的道去,他就是為了改善法,將其他道改善適合仙人使用的,簡單且威力奇大的,最好是既能唬人又能實用!(5,0);
他之所以琢磨託夢,是因為那天神來家裡串門的時候,他無意中從自己姐姐裡聽說了兩個傳聞中的頂級大仙法!
一個是外仙法,另一個是元神出竅仙法。
這兩個仙法頂級到什麼地步?頂級到葉南星本就沒有聽說過,頂級到連神都沒有見過!
傳聞中的外仙法,是修煉到一氣混元境界的大仙才可以施展的,該境界的大仙可以幻化出許多分來,這些個分還都不是虛,是完全實打實的、活生生的可以跟本尊做同樣的事,甚至施法,戰鬥……這種仙法要是能學會,就厲害大發了!
但陳義山在功分化出魂念之後,卻意識到了一個尷尬的事,那就是,自己的魂念可以分離出來一道、兩道、三道……但是自己的不能分啊。
一氣混元?那到底是個什麼境界啊。
再說元神出竅仙法,傳聞中,有大仙能運八九玄功,讓元神出竅,屆時即便毀滅,真卻能保持不死。
這種仙法是能在極端危險的況下保命的絕招,畢竟,元神可超六道,不五行,沒有那麼多限制,卻不一樣……陳義山眼饞了許久,突然又意識到了另一個尷尬的事,他連元神都沒有煉出來呢,出個屁竅啊。(5,0);
元神怎麼煉出來?用八九玄功?可八九玄功又是什麼仙道法?陳義山一概不知。
神說的時候,也表示自己都道聽途說而已。
陳義山至此才覺仙路慢慢,自己怕是才初窺門徑而已。
眼下,最有可能的倒是可以試著把魂魄弄出竅,驗下靈魂出竅的覺。
初七夜裡,他試了。
於是,初八清晨,已經收拾停當,準備赴京面見大宋皇帝的陳泰清,發現兒子坐在房間床上,泥塑木雕一樣不如山,上前一推,兒子倒了,再一,兒子居然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