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69章 紫禁城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69章 紫禁城

雪越下越大,蕭索的樹枝白花花一片,被積雪的紛紛彎下腰,有種別樣

李青惡趣味上來,一樹一腳,積雪呼呼啦啦,惹得三笑不已。

中午,小太監準備了火鍋,四人涮著火鍋喝著溫酒,滋味兒無窮。

午飯後,李青帶著們,在太監的引領下趕去後院。

~

「拜見皇後娘娘,娘娘千歲。」三行禮,心中有些惶恐,但表面落落大方,禮數周到。

「免禮。」

「謝娘娘!」

,立在一旁。

徐妙雲蕙質蘭心,一看這架勢,就明白李青所求,輕笑道:「你們什麼名字?」

「民李氏紅袖,李氏憐香,李氏婉靈。」三一一作答,行禮再拜。

「無需多禮。」徐妙雲微笑道,「李卿家是國之棟樑,皇上偉績,李卿家理甚大,這其中不得三位賢助的幫襯,本宮聽聞,之前建織造局,你們也幫了不忙呢。」

矜持道,「娘娘過譽了。」

「呵呵……有功自然要賞。」徐妙雲想了想,「這樣吧,敕封你們為二品誥命夫人,李卿家以為如何?」

「謝娘娘賞賜。」李青行了一禮,回頭對三使了個眼

懵了一下,旋即心頭狂喜,差點失態,連忙跟著行禮,「謝娘娘隆恩。」

徐妙雲笑笑,朝一旁小太監道,「小林子,去登記在冊,回金陵后,將誥命夫人的賞賜下發到永青侯府。」

「奴婢遵旨。」

小林子應了一聲,忙去準備。

李青目的達到,朝三揚了揚下

會意,盈盈一禮,「民……臣妾告退。」

徐妙雲含笑點頭,待們離開,這才道:「好了,你目的已達到,是不是得投桃報李呢?」

李青臉一熱,暗道:諸生還是一如既往的明。

Advertisement

「不知娘娘……?」

「本宮大概還能活多久?」徐妙雲道,「如實說,本宮不會怪罪於你。」

李青鼻子,沉思片刻,「好好調養,一載有餘。」

徐妙雲的比當初馬皇后好了太多,主要是從一開始,李青就是主治太夫,如若不然,說不定這位諸生,此刻已是一捧黃土了。

「一年……」徐妙雲點頭,「也不算短了。」

片刻,「李青,皇上對你很是倚重,太子也與你最是親近,若本宮故去,勸諫皇上的任務就給你了,朱家待你不薄……」

拉……

又是一陣大餅,噎的李青直翻白眼,但剛得了人家好,他也不好說什麼,只得反向畫餅,「娘娘放心,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徐妙雲顯然不吃他這一套,瞥了他一眼,「不用死而後已,能鞠躬盡瘁一半,本宮就滿意了。」

「……」李青訕訕道,「娘娘,臣要開始診治了。」

「嗯。」徐妙雲抬起手腕放在桌上,「你也坐吧!」

李青點頭坐在對面,一邊號脈,一邊詢問狀況,一番聞問切后,在原有的藥方上,又加了兩味葯。

「每日早中晚各一次,飯後服用,飲食清淡為主,可以食用許魚蛋,食多餐……」

醫囑過後,李青取出針盒,在徐妙雲肩膀、手臂,幾針灸一番,暗中加持了些真氣。

兩刻鐘后,李青收起針盒,起道:「娘娘可以適量走一番,不過,北平寒冷,要注意保暖。」

「嗯,本宮知道了。」徐妙雲點頭,「你且退下吧!」

李青拱手告退,轉而去找朱棣,取得參觀新都允許后,領著些錦衛,帶著三去了新皇宮。

……

半個多時辰后,一行人來到新都——紫城。

Advertisement

著正前方的午門,三驚嘆不已,「好大,好氣派。」

的確夠氣派,新都比金陵大了太多,當年朱元璋在金陵建都,奉行的從快從簡,而這裡卻是十餘萬工匠,算上徭役、勞力,近百萬人,迄今為止,已耗時近十年。

一磚一瓦一石板,都是勞百姓的結晶。

皇宮主建設已經完,雖然還不夠緻,卻十分壯闊大氣。

午門一共五座門,最中央的正門只有皇帝能走,就連皇后、太子,也只有在大婚進宮、冊封時,才有資格走;

除此之外,只有取得績的狀元、榜眼、探花的士子,在出宮的時候,能有幸跟著皇帝走上一次。

正門東側的門,是文武百宮路徑,西側的門是宗室王公宮路徑,儘管沒有完工,李青也不想犯了忌諱,領著三從東門進皇宮。

午門后,首先映眼簾的五座金水橋,與午門五門對應,正中央的金水橋,又寬又大,石橋上雕刻著真龍、祥雲,是帝王專用道。

下面的金水河還未引河水,工匠們正在做著收尾工作,好不熱鬧。

奉天門,僅是殿前廣場就佔地數十畝,著實夠大。

工匠們正在清理積雪,為後續鋪設石板做準備,這時代沒有批量式生產線,每一塊石板,都是純手工打造,可以想象是這殿前廣場,就要耗費多人力、力。

李青不嘆:難怪,海上貿易收益頗,仍填不平建都的窟窿,在這時代建這樣一座皇宮,是真他娘燒錢啊!

別的不說,就拿最中央的那座敦實金水橋來說,僅是運送石料、雕刻,就不知要耗費多力。

對於新皇宮的規模,李青並未出太多意外,因為這地方他來過。

不過,雖然規模一樣,但現在的皇宮,和後世的故宮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給人的覺更為震撼。

Advertisement

驚嘆連連,這麼大的建築群,著實突破們的想象。

奉天門前,兩座石獅子高一丈有餘,頂得上兩個年人的高度,威武不凡。

進奉天門,到奉天殿,但奉天殿作為皇宮最重要的大殿,其建設進度最是細、考究,只建好了小半,並沒啥看頭。

李青帶著三繼續往裡走,一座座殿宇聳立,朱漆高牆琉璃瓦……無不散發著工匠們的智慧結晶。

大,太大了。

逛了小半天,連皇宮的十分之一都沒逛完,臨近傍晚,四人才返回燕王府。

回到住,三仍驚嘆連連,問李青明兒還能不能去看。

李青已經得到參觀許可,自然無有不允。

晚上,李青接到召見,去了閣樓見朱棣。

「紫城如何?」

「真氣派!」李青笑道,「如此規模的建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朱棣臉出一自得,欣然道:「再過幾年就能完工了,運河也到了收尾階段,以後大明的京都就在這北平了,千秋萬世,永垂不朽。」

「千秋萬世,永垂不朽!」李青附和,朱棣這話倒也沒錯,北平自他之後,還真就了華夏的京都。

朱棣這一舉,造就了後世的繁華大都市。

而北平,也的確符合做京都的條件,左環蒼海,右擁太行,中原,外控朔漠,只是眼下還比較荒涼。

畢竟在這時代,北平是苦寒之地,氣候寒冷,且環境不好,每年都會來幾場沙塵暴,生產力、經濟也低下,遠比不上金陵。

「皇上,到時候遷都只怕是困難重重啊!」李青嘆道,「文臣武將的家,幾乎都在南方,讓他們大老遠地來北邊,定然心中不願。」

朱棣點頭:「這個朕也有所預料,但遷都勢在必行,再說了,北平除了冷點兒,其他也好啊!」

Advertisement

「……」李青苦笑道,「皇上你在這兒習慣了,當然覺得好,但百卻不這麼想,他們肯定更喜歡富庶的金陵。」

「這個可以從長計議,遷都還得個幾年呢。」朱棣擺了擺手,嘆道,「你上午說的那些話,朕覺得有一定道理,以後,朕會收著些,不過……」

朱棣冷哼道:「天子就要有天子的威嚴,朕絕不會慣著他們。」

李青點頭,就朱棣這脾氣,能收斂些就謝天謝地了,畢竟老四和小小朱,本就不是一類人,讓他禮賢下士,簡直癡心妄想。

真要那般,也並非好事。

只要朱棣能收著些,加上小胖調和,就能極大程度的平息禍患。

又聊了會兒,李青問道,「皇上,你打算在這兒住多久?」

朱棣想了想,「馬上就過年了,元宵節后再回金陵吧!」

懶腰,朱棣又道,「其實朕在這兒住的舒服的。」

你是舒服了,小胖可夠累的……李青翻了個白眼兒,「皇上,漢王是不是該就藩了呢?」

儘管朱棣已經削了朱高煦兩衛,並重新定了就藩地,但朱高煦一日不就藩,朝堂就不會真正平靜。

朱棣沉半晌,輕輕點頭,訕訕道:「李青啊,你說…高煦會不會恨朕?」

這還用說嗎?肯定恨死你了……李青拱手道,「漢王心豁達,不會記恨皇上的,再說了,哪有兒子怪罪父親的,皇上你多心了。」

朱棣心虛笑笑,臉上浮現一抹愧疚之意。

嘀咕道,「這孩子就是心眼兒直,聽不得場面話。」

李青:「……」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