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66章 表面形勢大好,暗裡波濤洶湧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66章 表面形勢大好,暗裡波濤洶湧

朱棣來了興趣兒,「說來聽聽。」

「清丈土地的所有人,不得去本省清丈田畝。」李青認真道,「另,檢舉揭發同僚不法的獎賞,一定要大於清丈土地本的功勞,這樣才能極大程度避免為求功績,多報田畝數量的況;

蘇湖,天下足,江浙一帶要更加重視,前去清丈田畝的員,最好用北方人……」

朱棣頻頻點頭。

「清丈田畝是為了提高賦稅,而不是掠之於民。」李青嘆道,「千年田八百主!

百姓貧苦,沒有抗風險的能力,風調雨順還好,稍微遇到一點困難,就不得不變賣土地,換取生機;

清丈田畝,還能很大程度減免百姓的多餘負擔,由於信息延遲,很多百姓都是耕地沒了,還要稅。」

李青建議道,「臣以為,清丈田畝應設為常駐,比如:三年清丈一次。」

朱棣深以為然,點頭答允。

聊了會兒細節,朱棣又把話題引到了皇后病上。

對此,李青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承諾儘力醫治。

~

午朝,朱棣頒發清丈田畝政策。

群臣暗暗苦,尤其是聽到清丈田畝改為常駐,隔三年一次,更是苦不迭。

但他們沒有正當理由反對,提出的種種弊端,都已被完解決,他們還能說什麼,只得違心道:「皇上英明。」

不過,利益損如此大,他們自不會善罷甘休。

於是,永青侯府。

昨日送禮的侍郎,先後到來,尋求李青幫忙。

不巧的是,李青病了,無法見客的那種。

昨日收錢笑嘻嘻,今日辦事連人都不見,可把文氣得不輕。

他們個個明,哪裡看不出來李青這是在裝病,卻拿李青沒有辦法。

……

李青這一病,就是半個多月,直到清丈田畝的員下鄉,他才有所好轉,勉強上個午朝。

Advertisement

木已舟,員們也只能洋興嘆。

這次清丈田畝,利益損者不止是紳,勛貴也到了極大波及。

他們也貪,在老家都聚攏了大量田地,幾乎個個是地主,這次清丈后,損失的錢財不是個小數目。

這些,朱棣自然明白,因此,他對勛貴明裡暗裡做了一番賞賜,用以安

國庫沒錢,但他可以印鈔。

這次,李青也沒勸住,朱棣一口氣印了兩千萬貫鈔,用作朝廷開銷,員俸祿一半米,一半鈔,其餘寶鈔,全都用作新都建設、通運河。

沒辦法,國庫是真沒錢了,寶鈔貶值和朝廷破產只能選一個,朱棣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

好在大明寶鈔堅了數十年,並未造,眼下,寶鈔信用還是很能打的。

印鈔意味著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脹也不一定是壞事,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經濟發展。

不過,這是建立在經濟發展,能跑過通貨膨脹的基礎下。

就目前而言,超發兩千萬寶鈔,大明完全能吃下,沒有任何問題。

李青謹慎觀察局勢,發現超發寶鈔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嚴重,錢都花出去了,帶了就業率,加了大寶鈔流通。

雖然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些許價上漲,但在可接範圍。

時間一天天過著,李青這個兵部尚書,很會,沒有仗打,兵部還是很清閑的,除了給皇后診治,上朝打卡,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家裡。

刊印永樂大典的事宜,由戶部夏原吉在做,李青倒也樂得自在。

不過,每一版大典印出來,他都弄了一套,一冊不落。

現收藏的永樂大典,已有近兩千冊。

……

十二月,瓦剌部歡前來朝貢,朱棣接了他們的朝貢,並重開茶馬貿易。

接著,韃靼部也前來朝貢,朱棣一樣讓禮部接待,適當加大了些貿易規模。

Advertisement

與此同時,運河也到了收尾階段,新都建設也工程過半,可謂是形勢一片大好,唯一不好的是徐妙雲的

朱棣見媳婦兒一天不如一天,索將國家大事給太子,帶著老婆回了北平。

其名曰是去查看新都建設進度,實際上就是去旅遊了。

朱棣一走,文臣們立即來了神,舊事從提,嚷嚷著頻繁清丈土地的危害。

小胖心俱疲,只好找李青商議。

客堂,兩人相對而坐。

小胖愁容滿面,苦笑道,「父皇只是暫離京師,他們就集反彈,若是父皇哪天不在了,還不得造反啊!」

他現在是越發到力有不逮,這一大攤子事兒,他還真玩不轉。

李青沉默片刻,「紳反抗是早晚的事兒,早點兒顯出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提前有個準備,真到那一天也不至於手忙腳。」

朱棣對紳太狠了,反抗在所難免,眼下只是開胃菜。

真要哪天朱棣崩了,雖說紳不至於造反,但肯定會有髮生。

小胖沉片刻,道:「過剛易折,若一直這樣下去,到時候絕對出事,我準備擴寬規則!」

「如何擴寬?」

「清丈田畝改為五年一次。」小胖道,「我仔細算過,全國清丈一次,大概需要一年時間,三年一次的確有些頻繁,對政務也有一定影響;

水至清則無魚,絕對的明不可能存在,只能盡量讓明多一些,黑暗一些;

天下不可能沒有貪,也不可能所有人都一心為國。」

李青點頭,憂慮道:「五年一次也無不可,只怕開了這個口子,文集團會變本加厲。」

「若是那般,就殺!」一向溫和的小胖,頭一次展殺伐,「殺人手段必不可,讓他們明白,不遵從規則的下場。」

Advertisement

「當然,朝廷也要做出部分讓步,不能迫太甚,讓他們有可轉還的餘地,不然,天下真可能大。」

小胖憂慮道,「若再一直這麼下去,等不到父皇千秋萬世,他們就可能起來。」

「這個應該不會。」李青搖頭。

「一定會。」小胖嚴肅道,「青哥你關注的都是大局走向,對朝中暗鬥不了解,現在的事態就很嚴重了。」

李青還是覺得不太可能,問道:「朝局如此,你父皇不知道?」

「他只管大事,小事兒上從來不管,都是我在理。」小胖嘆道,「朝堂之上,誰也不會一上來就展目的,都是一點點試探,等到圖窮匕見之時,大勢已。」

「這些,你沒跟皇上說嗎?」

「說了,他不聽啊!」小胖苦笑,「他認為只要有鐵手腕,文集團就不起來,但真實況並不是這樣。」

他胖臉滿是凝重,「其實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紳一,而且,不只是文,還有勛貴。」

「開國勛貴、靖難勛貴、國戚,這類群的能量,比之富紳只強不弱,隨著大明的發展,勛貴、國戚會越來越多,還有藩王……」

「青哥難道忘了,我爹這個皇帝是怎麼來的了嗎?」

李青一滯,神也凝重起來。

小胖又道,「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真正忠君並不多,他們更在意的是自利益,說句不好聽的,大明皇帝只要姓朱就了,誰給他們謀求利益,他們擁護誰!」

他語氣略顯疲憊,「當初建文之所以會敗,不是就是因為勛貴利益嚴重損嗎?

就拿這次清丈土地來說,勛貴利益到的損害並不比文小,更有甚之;

他們之所以老實,是因為有父皇在,他們沒得選,可若是父皇百年之後就不一樣了。」

「你是說……漢王?」李青皺眉道。

「不管是漢王,還是趙王,亦或天下所有藩王,誰能抗拒九五至尊的?」小胖道,「當文武百暗中允諾擁護,你猜他敢不敢揭竿而起?」

李青沉默,良久,才道:「你有什麼辦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