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65章 盆滿缽滿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65章 盆滿缽滿

朝堂鬨哄的,這次朱棣卻沒阻止,最終,他下定決心讓老二就藩。

孫子已經十六歲了,經過他這些年的調教,再加上時常和武將泡在一起,已經備做未來儲君的資質,有他兜底,依舊可以延續以武抑文的策略。

朱棣看不上大兒,卻對大孫子尤為喜,這一點和他老子朱元璋一樣。

昔年,朱棣十分憤懣父皇隔輩兒親,如今到他,卻也是如此。

終於,朱棣活了他最討厭的樣子!

早朝散后,文臣看向李青的眼神愈發和善,出宮的路上,不時有員上來攀談。

手不打笑臉人,李青來者不拒,跟誰都能說上兩句,一副很好說話的樣子。

漢王就藩,文集團振異常,一個個比過年還開心。

不過,有人歡喜,就有人憂。

而最憂慮的莫過於當事人,漢王朱高煦。

憨憨沒想到自己會輸,太子足、閣下獄、尚書被貶、侍郎被斬,種種勢都在表明,他離太子之位近在咫尺。

甚至,昨兒要不是李青干預,他這會兒估計就是太子了。

他怎麼也沒想到,僅過去一天,局勢就來了個大反轉。

可憐憨憨,本沒意識到自己能留在金陵,不是他有能力留下,而是老爹要他留下。

乾清宮。

朱高煦聲淚俱下,「父皇,你忘記了靖難之時的諾言了嗎?」

他真的很悲憤,這不是玩人嘛?

「朕說什麼了?」朱棣疑道。

「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

「……」朱棣臉上一熱,訕訕否認,「朕沒說過。」

朱高煦都驚呆了,好半晌才回過神來,頓時怒火中燒,「父皇你怎麼能這樣?」

「什麼這樣?」朱棣詫異道,「高煦你咋老說胡話呢?」

「我……」

朱高煦一大男人,生生被朱棣的無恥給氣哭了。

Advertisement

「父皇我何罪之有,要把我發配、流放?」朱高煦吼道,「靖難之役,我的功勞就小了嗎?

我捨命作戰,為的什麼?

父皇允諾過我什麼,父皇當真都不記得啦?」

朱棣到底心虛,要擱平時,兒子敢這麼沖他說話,早大子甩上去了,但今日卻異常慈祥。

「煦兒,你真像……」

「可惜我不是老大是吧?」朱高煦吼道。

牛教三遍,也會撇繩了,吃了這麼多年大餅,朱高煦又豈會沒有長進?

「讓我就藩,還不如殺了我呢。」朱高煦悲憤大吼,「我到底犯了什麼罪,你要這麼待我?」

朱棣頭疼,看著兒子一臉委屈,雙眼含淚,他不免也一陣心疼。

「自古立嫡立長,高煦你……」

「我不要太子之位。」朱高煦抓住話中生機,連忙道,「我就想陪在父皇邊,母後也不好,兒臣想好好儘儘孝心。」

為表誠意,他又道:「父皇賜給兒臣的兩衛,兒臣也不要了,這樣還不行嗎?」

話都說到這個分兒上了,朱棣也不好迫過甚,於是道,「你想再多住段時間,也不是不行,但早晚有一天你要就藩;

這樣吧,除了江浙,天下各地你隨便挑,朕無有不允!」

朱高煦不想選,一旦選了,就意味著同意就藩,但有不好明說,只得道:「兒臣全憑父皇做主。」

「那朕就給你選一個。」朱棣沉片刻,道:「去樂安州吧!」

朱棣選樂安州是有考量的,首先,樂安州離未來的京都北平不遠,驛站快馬八百里加急,也就一晝夜功夫,離京都越近,朱高煦越不敢有大作。

其次,樂安州是個小地方,它不像德州,它連個城都沒有。

未來朱高煦若敢反,大軍直樂安洲,連個守城都做不到。

Advertisement

更何況,朱高煦又沒了護衛,即便未來他真有那個心,也沒那個能力。

朱棣自己篡位,卻不想子子孫孫都玩靖難戲碼,自相殘殺。

如此安排,也是為了斷了朱高煦念想,為了保全他。

朱高煦恭敬道:「兒臣全聽父皇的。」

他現在所求不高,只要能繼續留在京師就

見狀,朱棣起拍了拍手,「行了,你回去吧。」

「兒臣告退。」朱高煦拱手告退。

出了皇宮,他仰臉天,愣怔出神。

短短一日,就遭遇如此變故,人生的大起大落來的太快,讓他措手不及。

嘆了口氣,朱高煦準備回去好好謀劃一番,畢竟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不定什麼時候,他就會強令就藩。

~

永青侯府。

午飯後,李青照常靠在躺椅上小憩,很快,丫鬟就來稟報有客人來。

來到前院,見是禮部侍郎,李青多有些詫異。

「李尚書高升,可喜可賀啊!」禮部侍郎冠楚楚,滿臉含笑。

李青有猜到他的來意,笑道,「裡面請。」

兩人來到客堂,分賓主坐下,簡單寒暄兩句,李青進正題,「侍郎來此,不是為了恭賀本吧?」

「呃呵呵……」禮部侍郎尷尬一笑,「下確實有些事兒,想與大人商議一下。」

「但說無妨。」李青十分豪爽,「只要本幫得上忙,絕不袖手旁觀。」

禮部侍郎眼睛一亮,頓時神大振,「李尚書如此爽快,那下也不便藏私了,實不相瞞,下這次來是為了,清丈土地的事兒。」

他憂慮道,「清丈田畝表面看是好事,但其中卻暗藏禍端。」

「哦?」李青來了興緻,「什麼禍端?」

「李尚書剛從武轉文,很多事還不太悉,不曉得其中厲害,京下鄉清丈田畝,就給了員和富紳近距離接的機會,很容易滋生腐敗。」禮部侍郎一臉憂國憂民,「且,會加深紳一的關係!」

Advertisement

見李青聽的認真,他趁熱打鐵,「不僅如此,還會出現員為了提高政績,故意報高田畝數,榨士紳……咳咳,榨百姓的況……」

拉……

李青心中冷笑,臉上卻深以為然,表凝重。

「侍郎所言有理,國家施政需慎之又慎,一項好的國策,若施行不當,反而會做壞事。」

「哎呀呀,李尚書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出關鍵所在,下欽佩之至。」禮部侍郎喜形於,語氣更加親熱。

一陣攀談過後,禮部侍郎慧眼如炬,一眼就發現喝茶的茶杯是唐朝青花瓷,非要買。

李青好笑道,「這就是從集市上買的,不是唐代青花瓷。」

「那是賣家不懂。」禮部侍郎一本正經道,「下對古玩頗有研究,這個絕對錯不了。」

他把玩著茶杯,不釋手,希冀道:「李尚書可願割,下願出一百金購買。」

頓了頓,解釋道,「下家裡做著小生意,還算殷實。」

李青心道:還得是讀書人,送禮都這般講究。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不行賄,這是買賣。

至於是不是真品,沒人在乎,買賣雙方願意就,律法也沒規定,一個杯子不能賣一百兩黃金。

而且,這種方式的行賄,也不用怕翻舊賬。

買定離手,即便後悔,賣家也可以不認賬,咬定賣的是真品就了,可謂是給足了退路。

李青笑道:「君子人之,既然侍郎喜歡,拿去便是。」

「哎?這麼珍貴的東西,下豈好白拿?」禮部侍郎取出早已準備好錢袋子,「李尚書點點。」

李青打開瞅了瞅,金燦燦的很是晃眼,當即道,「侍郎的為人,本信得過。」

「啊哈哈……」禮部侍郎見李青收了禮,頓時心花怒放,上卻道,「謝李尚書忍痛割。」

Advertisement

又聊了一陣,禮部侍郎起告辭。

李青懶腰,拎著一小袋金子回了後院,剛坐回躺椅上,屁還沒暖熱,又有客登門。

這次來的是刑部侍郎,一樣的話,一樣的配方,李青又賣了個茶杯。

不待他回後院,工部侍郎又來了。

兩刻鐘后,寶貝似的揣著茶杯離開。

接著,戶部侍郎、吏部侍郎,先後趕來,不過他們不是為了清丈田畝,而是為了撈陷大獄的黃淮、金孜等閣臣。

閣品卑,但權重!

同時,書離皇帝、太子最近,自然是文臣拉攏的對象。

文臣本相輕,但在武將、皇帝的高下,大明的文臣總來說,還是很團結的。

而且,不管好、壞,都看不起武將。

當然,武將也看不上文臣。

雙方的關係,就如婆媳,目前而言,武將是婆,文臣是媳。

自洪武朝起,文臣就扮演著媳婦兒角,沒武將婆婆氣,也就在建文朝,支棱了一陣兒,但很快就遇到了老四靖難。

說實在的,他們也難。

每部只來了一個侍郎,代表的卻是整個部門,李青不知道的是,這些金銀都是一點點湊出來的,真心下了本。

只可惜,他們並不了解李青的為人。

半天下來,李青賺了個盤滿缽滿。

……

翌日,早朝。

朱棣宣布削去漢王護衛,就藩地改為樂安洲,同時,釋放了獄中的金孜、楊士奇等人。

文臣神振,直呼錢沒白花,他們不知道的是,李青就沒提,是朱棣要放人。

畢竟,讓太子輔國,不給他人用也不行。

下了早朝,李青隨朱棣去了乾清宮,給徐妙雲診治。

針灸過後,徐妙雲的氣好了許多,輕聲道,「皇上莫要為了臣妾誤了國事。」

「沒事兒,有高熾撐著呢。」朱棣笑道,「妙雲你好好養病,等過些時日,朕帶你回北平看看,過些年新都建好,咱們就搬過去。」

李青見兩人你儂我儂,起告辭。

朱棣卻道,「你先去中殿,過會兒朕有事跟你說。」

「嗯,好。」李青拱了拱手,轉去了中殿。

……

李青在中殿等了兩刻鐘,朱棣才姍姍來遲。

「行了,不用行禮了。」朱棣打斷李青的惺惺作態,「關於清丈土地,你有什麼建議?」

說著,拿出一封奏疏,「這是史言上的奏疏,裡面闡述了清丈田畝的弊端,雖危言聳聽分很大,卻也有幾分道理;

這項國策是你提出的,你有什麼辦法杜絕不良影響?」

李青展開奏疏,發現容和昨日禮部侍郎所言,幾乎毫無二致,笑了笑,道: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朱棣怔了一下,旋即啞然失笑,「說的是,戶部、史、錦衛、勛貴、太監;這都五個和尚了!」

「不,僅是這樣還不夠。」

「哦?你……又有計?」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