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這次的親征,一舉擊潰了北元的野心,收穫的政治果很大,數月後,韃靼太師阿魯臺攜帶大量貢品前來朝貢。
接著,瓦剌部也派了使臣到來。
雙方進貢的馬匹、貂皮、銀鼠皮……等大量貢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明財政。
朱棣也象徵地回贈了綢、茶葉,但總得來說,還是大明賺。
不過,這次親征對爭嫡,也帶來一些變故。
百見當今皇帝如此尚武,愈發覺得漢王有戲,有不投到漢王門下。
老二的勢力發展愈發龐大,甚至已經蓋過了老大。
這讓朱棣始料未及,這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太子之位沒有懸念,朱棣沒有真要立老二的打算。
但老二太好用了,朱棣不想讓他走,只要老二在,文臣和老大就折騰不起來。
對於帝王而言,適當的朝爭並不是壞事,反而是大好事兒。
朱棣要的是讓老大做事,讓老二制老大。
但,得太狠也不行。
於是,他找到李青想辦法。
臨近年關,李青正舒服的準備過大年呢,抱怨道:「皇上,大過年的,沒你這麼使喚人的啊!」
「廢話。」朱棣道,「你還有計沒?」
李青對老二無,直接道,「讓漢王就藩。」
「他還不能走。」朱棣搖頭。
李青無奈:「那就多親近親近太子。」
「這個……也不行。」朱棣道,「朕不想讓老大和文臣嘗到甜頭。」
「……啥話都讓你說了,我還能說什麼?」李青沒好氣道,「我也沒辦法。」
「不,你有。」
李青:「……」
沉片刻,李青道,「既如此,那就給太子找個幫手吧。」
「朕信不過。」
「不,你信得過。」
「是誰?」
「皇長孫!」
「瞻基?」朱棣一怔,旋即大點其頭,「好,這個好。」
……
永樂九年,百上朝第一天,朱棣便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
——冊封皇長孫,為皇太孫!
皇太孫意味著什麼,群臣再了解不過,因為大明第一任皇太孫就是建文。
一時間,爭嫡局勢再度發生變化,太子黨猶如注了一針強心劑,而強勢的漢王黨,也收斂許多。
爭嫡重新恢復了朱棣想要的結果,太子黨佔優,漢王黨窮追猛打。
朱棣這下放了心,再次將力放在了建都,通運河上。
去年下半年的賦稅,加上貢品,國庫總算是有了點兒小錢。
這一下,朱棣腰桿又了。
修,繼續修!
老四敢這麼干,也是有依仗的,最遲下半年,三寶就能回來。
到時候,又是一大筆財政收。
不過,國庫實在經不起朱棣這麼大手大腳,只三個月的景,再次陷枯竭,連上半年的賦稅都等不到了。
當此時也,一個人站了出來。
——漢王,朱高煦!
為討朱棣開心,他直接拿出大半家,鼎力支持老子的事業。
老二拿了錢,老大也不能幹看著,於是,小胖咬咬牙,節食,變賣了不值錢玩意兒。
據說,連傢都賣了。
總算是出一筆錢,雖趕不上老二,但也盡了心。
見此況,朱棣立即開大朝會,隆重表揚倆兒子,當然,主要表揚漢王。
無他,漢王出的錢最多。
與此同時,皇后徐妙雲也捐了錢,朱棣更是把帑的錢,全部拿了出來。
趙王聽到消息,也派人送來的大量錢糧,消息傳遍到其他藩王耳朵里,眾藩王罵罵咧咧,卻也不得不做做樣子。
儘管他們捨不得大出,但那麼多藩王聚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皇帝、皇后、太子,乃至整個皇室宗親,都拿了錢,勛貴也不好乾看,紛紛捐錢。
勛貴一捐,文臣也不好袖手旁觀,他們致力於打武將,自然不會讓人比了下去。
於是乎,群臣轟轟烈烈的大捐款開始了,李青也捐了不。
夏原吉數錢數到手筋,笑的合不攏。
但他沒高興多久,就笑不出來了,朱棣手裡就不能有錢,一有錢他就覺得刺撓,必須花出去。
當即下令:修,加大力度修。
如此浩大的工程,對百姓造了嚴重負擔,國力強盛的同時,百姓的生活卻越來越苦。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朱棣的政策,從長遠來看絕對正確,但對時下百姓來說,並非好事。
為保證工程順利,徭役制度愈發嚴苛,讓百姓苦不堪言。
一時間,彈劾朱棣的奏疏如雪花一般,言大罵朱棣好大喜功、勞民傷財。
這是事實。
朱棣和老朱一樣,知錯、改錯,不認錯。
他適當減輕了徭役制度,讓百姓得以息,同時,也把彈劾他的言打了板子。
這次倒沒打死人,但言也不好過,一頓廷杖下來,半月都下不了地。
李青不好勸朱棣,也不想勸,朱棣的這些政策只有他能施行,如果就此打住,到了太子、太孫那兒,本就施行不出來。
苦一代人,造福許多代人。
尤其是通運河,疏通后可以一直用下去,利在千秋。
他能做的,只有保證在這些政策實施的同時,儘可能的讓百姓些苦。
……
有閣在,李青的工作量並不大,每天工作不到兩個時辰,只提一些關鍵意見,其餘時間都在玩樂。
三歲數漸長,李青愈發珍惜眼前時,得閑就帶著們逛逛街,有時還會請個假,帶們去蘇杭轉轉,領略大好河山。
九月份,三寶還朝。
這一次,三寶去的地方更多,占城、賓龍、真臘、暹羅、假里馬丁、闌山、爪哇,重迦羅、吉里悶地、古里、滿剌加、阿魯、蘇門答臘、蘇祿等數十國。
帶回來的東西也比上次多了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明的綢、瓷等商品,被奉為天,但他們那兒的土特產,在大明也是稀罕。
其中,有不都是價值連城。
三寶不僅帶來了大量財富,同時,還把各國使臣都帶來了,數十個國家的使臣,一一朝拜。
全部向大明稱臣納貢,和大明建立了朝貢貿易。
如此萬國來朝的景象,讓朱棣、群臣,乃至京師百姓,都與有榮焉。
民族的自豪油然而生,此時的大明,是世界的王者,沒有之一。
——羅馬帝國,也不行!
看著、發、甚至瞳孔都不一樣的各國使臣,朝廷上上下下都滿心自豪。
下西洋的政治正確,讓所有人都無法反駁。
就連利益損的文臣,也沒辦法睜著眼說瞎話。
大明的國威名揚世界,如今的大明是國力最鼎盛的時期,就連野蠻的北元都稱臣納貢了,可以說,本沒有一個能打的。
~
酒席宴間,李青看著這些個使臣,愣怔出神,慨良多。
他從沒想過,還能在古代,如此近距離的接這麼多外國人,一時間竟有回到後世的既視。
「李青!」
李青回過神,拱了拱手,「皇上。」
「如何?」朱棣笑問。
李青見他一副『快誇我』的模樣,不由有些想笑,但老四的確牛,「皇上英明神武……」
拉拉……
朱棣很用,意氣風發道,「朕要將大明再提一個高度,朕之後,哪怕後繼之君,照本宣科的施政,也一樣能延續盛世。」
他傲然道,「朕打下的璀璨盛世,無論誰接手,都是盛世。」
李青笑著點頭,「皇上聖明。」
朱棣這話雖狂,卻也是事實。
若無永樂打下堅實基礎,何來仁宣之治?
大規模的北伐,勞民傷財的通運河、建新都,大造寶船、將大批量華之銷往海外……
表面看,都是耗資彌巨,屬於賠本的買賣,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耗資彌巨是真,獲利頗大,功在千秋也是真。
且,利遠大於弊!
不過,站在百姓的立場來看,朱棣並不算是個好皇帝,甚至還不如建文,至人建文還減了好幾撥賦稅。
而朱棣呢,是,也減了賦稅,但沒幾年又加回來了,更是達到了大明之最,遠超洪武時期。
大明是強了,但百姓過的苦。
富紳更是苦不堪言,暗地裡沒罵,但也只敢暗地裡發牢。
文臣對上這麼一位武皇帝,也是哭無淚。
他們對朱棣的怨念遠勝朱元璋,儘管朱棣殺的人,遠沒有朱元璋多,但,朱棣搶錢啊!
只可惜,朱棣不是建文,可以隨意拿。
文臣縱有怨念,也只能憋著。
這種矛盾正在逐漸加大,只是懾於朱棣的皇威,沒人敢發作罷了。
…………
ps:青紅睡落枕了,好難啊,晚上還有一章,寶子多擔待
一朝穿越,殺手變村姑,兩間破茅屋,一塊小菜園,家當少到可憐. 孃親早亡,爹爹再娶.後孃小氣,繼妹刁鑽. 好在,她有懂事親妹,聽話小弟,只是養活他倆實屬不易. 看著破破爛爛,低矮簡陋的茅屋,再看看空空如也的小廚房.木香咬咬牙,甩開膀子去掙錢. 沒錢沒屋咱不怕,咱有智慧. 修新房,打水井,開荒地,挖塘摟魚,小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紅火. 秀出極品廚藝,換回銀兩置辦家當. 買小豬,買雞崽,多養家禽,早致富. 偶遇當朝一品大將軍,長的帥,身材棒,戰功赫赫,還是一個身心純潔的好青年. 蝦米?將軍想納妻? 抱歉,本姑娘志在種田,不在宮鬥. 將軍怒:"想種田是嗎?來人,把本將軍的後花園,即刻改成農田,全府上下,扛上鋤頭,隨夫人種田去!" 《本文一對一,男主身心乾淨,女主霸氣率性》 (輕煙出品,跳坑無悔!) 且看小村姑如何調教威武大將軍.
穿越成后娘?相公還是史上有名的大暴君?不慌不慌,看她霸氣馭夫,俘獲三崽。惡霸來襲?打!不講理的親戚找上門?關門放狗!心懷不軌的人逐一被她拿捏,順便收了各方大佬為徒弟。編撰書籍,造福百姓,不管走到哪里,都留下先進的知識和思想。眼看日子越過越紅…
簡介:獨自一人在末世里茍活三年,結果又被隊友陷害喪尸抓傷,不想變成喪尸被爆頭,楊涵自我了斷,沒想到穿越成農家小子,還是千里良田,一顆獨苗,地里拋食的工作干不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能一路往科舉路上……
【重生+青梅校花+戀愛日常+狗糧+單女主】身患絕癥的易楓重生2000年,這一年,青梅校花顧沐希18歲。“易楓借我筆用一下!”“……你昨天不才借了嗎?”“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今非昔比懂不懂?”“……服了你了,好吧,給你。”“易楓撕一張紙借我用一下!”“……干啥撕我的?你沒有?”“我有啊,但撕你的,我不心疼。”“……你好有邏輯啊!算了,給你給你。”“易楓……”“……你又想借什麼?我啥都沒了啊!”“哼,借你的手過來一下!”“……干嘛?!”“沒什麼,我就想牽一下男朋友的手。”“嗯???”這是一對青梅竹馬雙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