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39章 降維打擊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39章 降維打擊

朱高煦,朱高熾兩兄弟的爭嫡大戲上演,不過,比當年朱允熥、朱允炆的激烈程度要差一些。

畢竟,朱高熾已經是太子了。

文臣武將各顯神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武將之中,張輔、郭銘是朱高熾的鐵桿支持者,畢竟他們是太子老丈人。

文臣之中,也有不漢王麾下,金豆子的妙用還是很強的,不是每個人都像李青那般,拿錢不辦事。

而且,朱棣的對老二寵,表現的太明顯了,這讓文臣中的一些騎牆派,看到了機會。

從龍之功,誰都想立。

但大多數文臣,都還是支持老大。

雙方鬥法不斷,卻一直控制在一個可控範圍,都在朱棣制定的規則中爭鬥。

畢竟,大明才子,永樂大典的總編撰,還在大牢關著呢。

誰也不想步其後塵。

兄弟倆,亦或說,兄弟倆的支持者明爭暗鬥,朱棣漁翁得利,一邊調兵備戰,一邊督修運河、建京都。

大家各忙各的,誰也顧不上誰。

李青這個前紅人,自然是雙方爭取的對象,兩方人時常來侯府做客。

他是來者不拒,送禮就收,就是不辦事兒,連個承諾都沒有。

時間久了,也就沒人來了。

……

永樂八年,春。

朱棣集結三大營銳,準備開始征討韃靼。

同時,把國家大事給了太子。

小胖正式開始監國!

「高熾,你為太子,大明未來的儲君,萬不可懈怠。」朱棣嚴肅道,「政事上要有自己的主見,莫要只聽文臣叭叭,凡事要三思而後行,看問題要看本質。」

「兒臣謹記。」小胖拱手稱是。

朱棣沉片刻,問道:「朕離京后,不得有人為解縉求,如果那般,你會不會放人?」

「解縉並無大罪,且編撰大典有功,父皇何必……」

Advertisement

「老子就知道!」朱棣大怒,「你這道行太淺了,問題本不在解縉上,而是你這麼做,會讓文臣看到你的弱,記著,這個人不能放出來。」

「兒臣記住了。」小胖嘆了口氣,「父皇,天下需要大治,就這麼一直著,也不是辦法啊。」

朱棣淡淡道:「你要這麼想,終有一天會栽在他們上,天下大治需要文臣,但並不是說,就可以讓文臣崛起;

可以讓馬兒跑,卻不能讓馬兒吃草!」

小胖:「……」

朱棣見他不以為然,哼道:「他們今兒吃草,明兒就想吃,總之,文臣要用,卻也得打。」

「兒臣……明白了。」

「嗯,你去忙吧。」朱棣擺了擺手,待大兒子退下,又揚聲道,「來人,宣漢王前來見駕。」

小半時辰后,朱高煦匆匆進來,「兒臣拜見父皇萬歲。」

「起來。」朱棣笑道,「坐吧,父皇有事兒代你。」

「是出征的事兒嗎?」朱高煦眼睛一亮,「父皇,兒臣願隨你一起征討韃靼。」

「不,你得留下來。」朱棣搖頭,「你不在京師待著,父皇不放心,父皇只信任你。」

朱高煦神先是一暗,旋即大喜,的眼眶通紅,「父皇……」

收了收緒,朱高煦道:「父皇要我怎麼做?」

「給我看著老大!」

若說,誰對老大最有意見,非老二莫屬。

朱棣如此安排,除了防止自己親征期間,文臣趁機做大之外,還有另一層擔心。

——怕老大篡權!

雖然這種可能很小,但生多疑的他,還是不放心。

他這個皇位就是搶來的,怕兒子也有樣學樣。

而且,只要好大兒有這個心,文臣肯定鼎力支持。

朱棣自己也知道,文臣心裡恨他,所以不得不防。

Advertisement

「父皇放心,兒子一定看他,有任何風吹草,都會如實記錄。」朱高煦認真道。

「好,有你在,父皇就放心了。」朱棣滿意一笑。

接著,又拉畫了一頓餅。

老二離開乾清宮時,滿臉傻笑。

……

五日後,大軍出征。

李青儘管不願,但仍是被迫做了監軍。

這次,共計出兵十八萬討伐,若算上補給兵,足有五十萬有餘。

補給線十分完善,就上前期的臨時糧倉,後面的驢、小車,大軍行軍速度超級快,簡直用恐怖來形容。

不到五十天,大軍就到了預定戰場。

速度之快,讓韃靼措手不及,尤其是補給兵也在其中,數十萬大軍往草原上一站,不用打,韃靼的戰意就沒了。

韃靼心膽俱裂,穆卓兒的野心被擊得碎,拿腳指頭想也知道結果。

「撤~!」

穆卓兒沒有任何猶豫,立即下令搬家。

打不了,本打不了。

元人的家就是帳篷,按理說,他們只需收起帳篷,就能跑路,但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他們要帶上賴以生存的東西。

——牛羊!

~

朱棣收到韃靼要跑路的消息,二話不說,帶兵就追。

他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補給線相當完善,負責給養的士卒太多了,本不用擔心被劫營。

而且,李青啟發,他給大炮也裝上了子,追的那一個快。

朱棣和藍玉不同,他是皇帝,皇帝親征,對士氣的鼓舞,無與倫比。

士兵們個個用命,加上出征的士兵太多了,正所謂人多壯膽,本沒在怕,嗷嗷追啊!

李青也做了好幾次監軍,這樣的富裕仗,他卻是第一次遇到。

可以說,朱棣只要不用昏招,絕對沒有落敗可能。

朱棣這種迪拜打法,即便韃靼首領是兵仙轉世,也沒有贏的可能。

Advertisement

明軍一路猛追,終於在第五日,追到逃亡的韃靼軍。

穆卓兒目眥裂,立即命五萬銳阻擋明軍步伐,為部落跑路爭取時間。

「不跑了啊,接下來,就得到朕了。」朱棣冷冷一笑,「神機營向前推移,三千營側翼進攻,五軍營正面進……」

「轟轟轟……」

「嗒嗒嗒……」

「殺……!」

三大營協同配合,殺向韃靼軍,韃靼為了給部落爭取時間,不得不和明軍玩兒命。

但這場戰鬥,無論是人數、士氣,還是戰力,明軍都是全面碾

這一次,與以往任何一次北伐都不同。

這一戰,大明真正意義上詮釋了什麼降維打擊!

朱棣創造了戰革新,將明軍的戰力發揮到了極致。

先是大炮轟,轟的敵軍陣型大,接著騎兵沖,沖的敵軍七葷八素,最後五軍營正面剛。

一套連招下來,韃靼本沒有招架之力。

明軍太強了,強的韃靼連戰鬥意志都土崩瓦解。

不得已,他們只能逃。

韃靼逃,明軍追……

追上就一頓毒打!

最後,韃靼被無奈,只好拋棄大量牛羊,亡命天涯。

追逐戰持續了十多日,朱棣才停了下來,令人清點戰果。

此一戰,共計殲敵近一萬七千人,收穫牛羊八千餘頭,而明軍陣亡僅兩千多一點兒,傷五千餘人。

但總得來說,這次戰果並不大。

明軍這次出兵,耗資可不菲,相比之下,這些戰果完全不足以彌補。

不過,此戰的意義非凡,這一仗下來,徹底把韃靼打怕了,打的他們膽寒。

……

大軍休整幾日,朱棣找來地圖,準備再去會會瓦剌,想一次把這兩大部落都打服。

但瓦剌太了,知道明軍有可能打他,早早就挪了窩。

不過,瓦剌也不敢得罪朱棣,於是派人送來了三千頭羊,五千匹馬,恭賀朱棣旗開得勝。

馬哈木如此講究識趣兒,要是再打,就等同於他反抗大明了。

朱棣痛快收下,口頭表揚一番,讓他繼續保持。

八月初,大軍返回看京師。

從出兵,到戰鬥,最後班師,總共就花了五個月的時間,著實夠快。

回京的次月,兀良哈便來朝貢,貢品甚厚。

接著,韃靼部太師阿魯臺來京面聖,表示願向大明稱臣,部落正在準備貢品,最遲冬便來朝貢。

朱棣這一戰,打的蒙古各部盡皆膽寒。

他們對大明有了全新的認識,無不心驚膽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