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30章 決裂

《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30章 決裂

富紳的能量很大,因為他們有錢,有錢好辦事,在什麼時候都通用。

通運河,有百姓鬧事;建造京都,材料運輸阻;織造局,有亡命之徒放火;儘管沒有造,織造局失火也被及時撲滅,但工期的進度卻被嚴重拖延。

一系列噁心朱棣的事相繼發生,搞的朱棣暴跳如雷。

事實再次證明,皇帝並非可以為所為。

如此局面,主要是朱棣太霸道了,富紳可不是善男信,他們沒有家國大義,看中的只有利益。

如果有人阻擋他們發大財,那麼即便是皇帝,他們也敢反抗。

也就是朱棣了,若換建文,說不定真的有人敢造反。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何況朱棣已經到了割富紳的地步。

朱棣心力瘁,只好暫緩北伐事宜,把力放在出海貿易、通運河、建京都的事上。

有了大量的軍隊看管,小總算平息下來,工程進度重新步正軌。

但很快,禍又起,諸如:建造木材被燒,磚窯塌方……

朱棣火了,他明白,不見是不行了。

於是,他下旨昭告天下:之前的事既往不咎,但有再犯者,格殺勿論,凡是出問題的地方,當地所有吏全部格殺,一個不留!

朱棣敢這麼干,因為他能這麼干,軍隊牢牢在他手中掌控,天下不了。

詔書下達后,僅一個月,就誅殺了千餘人。

見皇帝來真格的,富紳頓時收斂許多,況瞬間好轉。

但依舊有大大小小的問題,此外,建文帝沒死的消息,也在民間流傳開來,搞的朱棣焦頭爛額。

這個信息傳的很快,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等到朱棣得知,再想肅清本源,也無從查起。

總不能把百姓也都殺了吧?

無奈之下,朱棣只好率百祭奠建文,並將齊方黃三人所犯的罪行,昭告天下。

Advertisement

這一舉措,緩和了流言蜚語,但依舊沒有遏制。

並在有心人的鼓下,愈演愈烈。

為此,朱棣頭疼不已,但更多的是憤怒。

朱棣不是一個弱的帝王,也深知禍源頭在哪兒,於是,他做了一個絕大數皇帝都不敢做的決定。

——和富紳徹底決裂。

接下來,凡是流言盛行之地,總會有百姓控訴富紳欺民,巧的是,錦衛總能第一時間得知。

接著,勒令、監督地方,從快,從嚴論

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

富紳利用百姓對付朱棣,朱棣也反其道而行之,用百姓來對付富紳。

不同的是,朱棣只是名譽傷,而他們丟的是命。

富紳也不是傻子,針對這麼明顯,他們又豈會看不出來,於是,漸漸消停了。

最終的結果,是朱棣贏了,但贏的不彩,而且,埋下了不穩定因素。

自古以來,歷朝都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到了宋朝時,士大夫更是到了架空皇權的地步。

朱元璋奉行與民共天下,卻也不敢與天下富紳為敵,因為他們的能量很大。

甚至,大明也沒有完全離與士大夫共治,這種模式已經固,尤其是歷經宋朝之後,本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富紳在地方上影響力很大,因為他們掌著很多人的飯碗,而高明的富紳,更是會籠絡民心,提高自己的威

當然,若皇帝強行改,也是能改的,只是會得富紳造反罷了。

那樣的話,付出的代價,即便是皇帝也無法承

而最終的結果,不外乎殺天下的富紳。

可就算把全天下所有富紳都殺頭,抄家,將財富重新劃分,過上數十年,財富依舊會回歸到數人手中,還會有新的富紳。

這是歷史規律,誰也沒辦法更改。

Advertisement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也不失為一步好棋。

但,人的貪慾總是無止境的,今天得了櫻桃,明天就想蘋果,後天還想西瓜,這是人

宋朝就毀在了士大夫手裡,例子就在眼前,朱棣豈會服

這場鬥法,表面看朱棣贏了,但李青知道,部矛盾已經開始了,因為朱棣不遵守遊戲規則。

只是攝於朱棣這個武皇帝,暫時忍不發罷了。

但這個矛盾,遲早會發出來。

李青暗道:「或許,這就是大明,乃至所有封建王朝走向覆滅的源。」

他看到了,但他想不出解決之法,似乎怎麼做,都是錯!

想要真正解決,只有廢除封建王朝!

……

兩個月後,鄭和整備好后,帶上諸國使臣,再次出發。

開啟了,第二次下西洋之旅。

朝堂風平浪靜,隨著戶籍制度管理的寬鬆,百姓的生活也有了逐步改善,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這天,李青召來到書房。

朱棣開門見山:「李青,朕再印寶鈔,你覺得印多合適?」

國庫是真沒錢了,朱棣不得不如此做。

他費了這麼大勁兒,好不容易將通運河、建新都,推行下去了,當然不會半途而廢。

而且,一旦停了,想再開始,千難萬難。

李青想了想,「皇上要印多?」

「三千萬!」

這個數額,大明完全消化的起,自洪武十八年開始,朝廷沒有多印一貫寶鈔,隨著經濟發展,寶鈔已經有些不夠用了。

而隨著出海貿易,海外諸國的東西進大明,就更需要寶鈔了。

橘子越來越多,卻不多印貨幣,嚴重的話,會導致橘子爛掉。

不過,李青怕老四這個碎鈔機,一旦嘗到甜頭,就停不下來,搖頭道:「太多了,一千萬吧!」

Advertisement

「兩千萬!」

「……」李青道,「皇上,一下子印這麼多寶鈔,消息傳出去,可能會引起百姓不安,降低寶鈔的信用,可以分批次慢慢印。」

朱棣沉片刻,輕輕點頭:「行吧,那就先印五百萬,花完再說。」

「皇上,寶鈔……」

「寶鈔是貨幣,不是財富。」朱棣替他說了出來,「放心吧,朕豈會不明白這個道理,皇明祖訓都寫的清楚明白,濫印寶鈔會危害江山社稷,甚至江山不保,這個不用你提醒。」

有沒有一種可能,皇明祖訓就是你老子聽了我的話,才寫的……李青翻了個白眼兒:「皇上英明。」

「拍馬屁都不走心。」朱棣不悅道,「朕就慣你慣的太狠了。」

李青:「……」

「皇上,運河的工程進行的還順利嗎?」

「大事兒沒有,小事兒不斷。」朱棣嘆了口氣,「總的來說還算順利吧!」

李青笑道:「這樣已經很好了,比隋煬帝……咳咳,京都的建造呢?」

「朕真想揍你。」朱棣狠狠瞪了他一眼,沒好氣道,「這麼大的工程,哪能說開始就開始,還在規劃呢。」

頓了頓,「李青,朕想到了一個解決之法,你看可不可行?」

「皇上你說。」

「讓老二回來。」

「皇上……」

「聽朕說完。」朱棣道,「富紳暗地裡搗鬼,都是那群文在作祟,老二一回來,就給了武將機會,這一來,本就佔據優勢的武將,會更加勢大;

而文臣也就沒力搞這些了,讓文臣武將暗鬥,為通運河、建新都爭取時間!」

李青品了品,覺得這個主意還不錯。

他問道:「皇上,這太子之位,你打算讓誰坐?」

「必須老大啊!」朱棣嘆道,「朕喜歡老二不假,但事關大明江山,朕豈會憑個人喜好更換太子,何況立嫡立長。」

李青點頭,只是為憨憨不值,遇上這麼一老子,真是倒了霉。

人都就藩了,再大老遠把他回來,給他希,最後再一腳踹走,李青都覺得憨憨可憐。

朱棣臉上浮現一抹歉然,輕嘆道:「朕對不住他呀,但為了大局,不得不如此;

拋開老二不談,你覺得這個辦法如何?」

「拋開的話……確實可行。」

聽到李青也覺得可行,朱棣笑道:「那就這麼定了,這事兒朕就給你說了,萬不可泄出去,尤其是跟太子,這個戲,必須得讓所有人蔘演。」

頓了頓,「你要是抖落出去,朕剁了你。」

「……放心吧。」

……

於是,兩個月後,朱憨憨回來了。

著越來越近的金陵城,他意氣風發,放聲大笑:「我朱高煦,又回來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