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現代言情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243章 天選炮灰隻想活著(23)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243章 天選炮灰隻想活著(23)

耿爸歎了口氣,說道:“那就這樣,這間房子就直接給你大侄子。以後養老,也不用你們小兩口。”

    耿棟點點頭:“行,聽您的。咱們立個字據。”

    耿媽不可置信的看了他一眼,顯然沒想到老二會這麽說。他們還以為,這就是說說而已,真到了老了,要是需要老二,他還能不管嗎?

    沒想到,他還真的不想管了。

    人心不是自私的,下意識裏還欺呢。當年小兒子沒工作,卻把工作給了大兒媳婦,這對小兒子來說意味著什麽,難道不清楚嗎?

    但更清楚的是,把工作給了大兒媳婦,小兒子會有不滿,但不會跟鬧,那可是的親兒子。但是大兒媳婦就不一樣了,那肯定是要鬧個沒完的。在這件事上,大兒子和自己的婆娘是天然同盟,本不會站在這邊。

    那不家裏永無寧日,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所以,那個時候,就已經做出了選擇。

    現在,小兒子也做出了選擇。

    耿媽覺得,耿棟在鄉下待了幾年,變了。要是以前,兒子絕對不會這麽做。

    下意識的瞪了一眼鄭學敏,覺得自己兒子的變化肯定和這個兒媳婦有關係。

    鄭學敏對此視而不見。

    這幾年的鄉下生活,確實磨練人,耿棟和鄭學敏都變得更加堅韌了。

    鄭學敏說道:“這麽做,其實是為了孩子好。立好了字據,我們也就沒有理由再來說房子的事兒了。再說了,現在回城遙遙無期,說不定我們就真的得在鄉下當一輩子泥子了。”

    耿大哥和大嫂對視一眼,覺得這倆人說的也有道理。耿爸有工作,以後有退休金,耿媽雖然沒工作了,但是也有基本的養老錢,其實都不需要他們心的。相反,以後二老的東西,全都是他們兩口子的,多好!

Advertisement

    所以,倆人就攛掇道:“爸,媽,就聽老二的吧。我們在跟前兒,我們養老。”

    就這樣,耿家就算是分了家,把耿棟淨出戶了。耿棟什麽都不拿,以後也不承擔養老責任。

    一家人寫好了分家協議,都簽了名按了手印。

    耿棟多有點失落,鄭學敏一直安他。

    “好男不吃分家飯,好不爭嫁時。以後咱們好好努力,不愁過不上好日子。就那一間屋子,爭它幹嗎?”

    耿棟抱著媳婦,說道:“我不是爭那間屋子,就是覺得爸媽太偏心了。”

    “我懂。可是,十個手指有長短,大部分父母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的。咱們沒分到東西,也不用養老啊。可以了。”

    鄭學敏不氣嗎?當然是氣的。但是這個時候,生氣於事無補,那當然得說點兒漂亮話啊。

    而且,心裏也真的覺得,遠離了這一地,未必是一件壞事。

    倆人臨走的時候,遇見鄰居,把耿家分家的事詳詳細細的說了出去。別到了以後,被人站在道德製高點上指責。

    耿爸耿媽後來被鄰居問起,才知道老二把家裏的事說出去了。被人明裏暗裏的說偏心,他們又氣又愧。

    耿爸說:“都說家醜不可外揚,老二把這事兒說出去,顯然已經不把這兒當家了。”

    耿媽說:“咱們有什麽辦法?他不在家,難道咱們能鎖著他的屋子不讓孫子住嗎?他就不能為我們考慮考慮嗎?”

    耿爸:“這屋子一旦讓孫子住了,那也就不是老二的了。以後他回來了,要讓孫子騰房間,你覺得還能騰的出來嗎?”

Advertisement

    耿媽隻是歎氣,沒有再說什麽。

    那當然是騰不出來了。

    他們也不可能強的讓孫子騰房間。就如之前的每一次一樣,當他們說出讓孫子住進去的話,就已經做出了選擇。

    就這樣吧。

    耿棟和鄭學敏的遭遇,可以說是萬千知青回城後的影。這倆人提前遇到了,提前解決了,也就可以放下執念,踏踏實實的為以後做打算了。

    在鄭學敏的細心安下,從老家回到知青院的耿棟已經想開了。以後,就把父母家當親戚走唄。

    陸旻軒心好,原因也很簡單。他祖母的比去年好了一些。

    陸旻軒的祖父祖母被下放到西江省的一所幹校去了。那裏的條件其實和知青院差不多,並沒有太差,也沒有什麽過分的磋磨。隻是和知青一樣,得勞

    祖父還好,畢竟是個大男人,而且他行伍出,就算上了年紀,也依然形矯健。但是祖母是真的一點苦也沒吃過。幹校的條件對祖父來講就是普普通通,對來講,那真的差到離譜兒了。

    可是又不能不幹。份本來就敏,就更要好好表現。

    陸旻軒的父母都是科研人員,一開始還挨了批鬥,後來都被送到大西北的沙漠裏去做保工程了,已經八年音信全無。

    開始前,祖父就想辦法把他送到煙煤廠陸家寄養,就想著無論如何,也要保全他。

    祖父當年於陸大家有一點恩。陸大接收他,也是在報恩。

    可是沒想到,剛過了兩年多,上山下鄉政策又開始了。

    人家陸大家裏本來就有3個孩子,按照政策,多還能留一個。可是他來了,占了人家長子的名頭。要是他不下鄉,人家三個孩子都得下鄉。

Advertisement

    憑什麽呢?

    陸旻軒想的明白,就算人家礙於祖父的麵,把他留下來,心裏也不會沒有怨言的。

    還不如他主下鄉。反正他去陸家寄養,也是為了安全,並不是為了

    事實也正如他想的那樣,當他主提出要下鄉的時候,陸家夫妻是鬆了一口氣的。

    他很能理解這種緒。幫人是在能力範圍幫,不能因為幫別人,就讓自己家到損失。

    陸叔和陸嬸已經算不錯了,在那樣的時候,還冒著危險接收了他。

    他一下鄉,還給陸老大爭取到了一些時間,讓他有工夫找到了一份工作,留在了城裏。至於老二和老三,那時候年齡還小,還有的是時間尋工作機會。要是運作得當,全留在城裏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下了鄉之後,他試探著給祖父祖母寫了信,從回信中才知道,他們在西江過的還算鬆泛,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之前一直不給他寫信,是怕連累陸大一家。

    所以,從69年開始,他每年請探親假,去西江看兩個老人,把自己工分換來的細糧全都帶過去。祖母真的吃不了糧。

    年底分的,他也抹上厚厚的一層鹽,帶過去給兩位老人補

    而且,每年見一麵,也能讓爺爺神愉悅一點,兒子和兒媳婦聯係不上了,看看孫子也是好的。

    這次他過去,明顯發現,那邊的管理更加鬆懈了。兩位老人的心態都更鬆快了一點,祖母也比以前多了一些笑容。

    祖父跟他說,這或許是一種信號,一種向好的信號。

    並且提醒他,該把書本撿起來了。任何時候,都不要放鬆學習。

    去年,老頭還沒說這話呢。

    而且,今年他帶過去的香菇醬到祖母的大力表揚,配著香菇醬,能多吃幾口飯。

    所以,帶去兩瓶香菇醬,他一口也沒吃上,他爺爺就吃了一口,看老太太喜歡吃,就給收起來了。自己不吃,也不讓孫子吃,全給老太太留著。

    老太太笑瞇瞇的問他:“這是誰做的呀,肯定不是你,你那手藝和你爺爺好有一比,都很差。”

    陸老頭:“說他就說他,帶上我幹嗎?”

    陸旻軒:“誇人就誇人,也不用踩我一腳吧。”

    老太太:“所以啊,到底是誰做的?”

    “是我們那兒新來的一個小知青,手藝好的。本來我就分了一瓶,另一瓶還是臨出發的時候塞給我的。”

    陸旻軒想著紀珊說“窮家富路”,就想笑,這都是做長輩的送晚輩出門說的話。

    老太太一聽就來了神:“是單送給你了嗎?別人有嗎?”

    “有的,掌勺做的醬,我們都分了一瓶,分了兩瓶,一瓶給了我,另一瓶給了耿棟他們。我跟您提過耿棟,他和另一位知青結婚了,今年也回家探親。”

    “哦~”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