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前一天晚上,知青院聚餐,每個人都出了一些糧食,又出了一小塊,幾個知青合作蒸了好多雜麵饅頭,又熬了一些香菇醬,這些香菇是跟村裏的大嬸兒換來的野生香菇,熬的時候在裏麵加一點點,熬好了以後,抹一點在饅頭上,很香。
除了當晚吃的,每個人還能分一小瓶,留著以後慢慢吃。
紀珊作為掌勺的,分了兩瓶。
第二天一早,大家先送探親的三個人去公社坐車,臨走的時候,紀珊把自己的兩瓶香菇醬塞了一瓶給鄭學敏,又塞了另一瓶給陸旻軒。
“窮家富路,帶著路上吃吧。”
三人連拒絕的機會都沒有,車開了,紀珊也跑走了。
知青院的大家都很不錯,紀珊願意和他們好好相。
來了這麽久,沒看到大家之間有什麽矛盾,也沒看到有誰品行不好的。
頂多有人活潑點,有人沉默點,但是沒有挑事兒,大家都拒絕耗。
至於分開做飯這件事,王富芝之前跟講過,大家之所以分開做飯,並不是因為矛盾,而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水平都不一樣,分開做飯會更自由一點。
“分開做飯是老陸提的。他家裏況可能有點特殊,他自己分到的細糧是一點也舍不得吃的,每年回家探親的時候都帶回去。說是家裏有老人,不好,吃不了糧。但是他又不想占大家的便宜,就主張分開做飯,這樣,誰想吃什麽就做什麽。後來這個傳統就延續下來了。也不用顧忌到他。”
紀珊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陸旻軒平時吃飯比誰都糙。
這年頭,就算你有錢,也不見得能買到細糧。他願意省下自己的給家裏的長輩,卻不能額外占夥伴們的便宜。
而且紀珊還注意到,他也留了一點點細糧的,每回要聚餐的時候,需要大家都出點細糧,他能拿出來。
留下的知青們也要過年。雖然資貧瘠,但是氣氛必須拉滿。們要去郵局寄信、寄包裹,然後還要去供銷社采購。
十裏梁特產的條和皮,了送給父母的禮。
王富芝笑著說:“來了這麽些年,還是第一次給家裏寄東西呢。”
家就倆孩子,是長姐。父母也不偏心,當年下鄉,是弟弟不夠歲數。
打從下鄉,家裏每個月都給寄錢寄票,弟弟也總是給寫信,把自己攢的錢票寄給。
也想給家裏寄東西,可是十裏梁確實沒什麽好寄的。好不容易有了點特產,一下子買了不,都給家裏寄回去。
其他知青也多多寄了一些。隻有紀珊,斜挎著為人民服務的小挎包,站在郵局門口等人。
寄完東西,他們又去了供銷社。
公社其實並不大,郵局、供銷社、派出所,這些政府機構全都在一條街上。郵局和供銷社還挨著,大概是方便大家取了錢就去買東西,或者買完東西就去郵局郵寄。
紀珊手裏還有一些票據,撿著快過期的那些都花了出去,布、糖、都買了一些。老紀家的票就是普通的票據,是有使用期限的。不像部隊裏的那些,沒有日期限製。
韓瀟自己出錢買了一大張紅紙。
“咱們回去自己裁一下,弄副對聯在知青院門口。誰會寫筆字?”
紀珊舉手:“我!”
“行。那就給你了。”
大家又湊了點副食品券,買了點瓜子。真心不多,每人兩把就沒了。
知青們自己也分了一點花生,大家用做完飯剩下的灶灰燜一下吃,香的。
灶灰的餘溫,是農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還可以在鐵鍋裏放點沙子,和花生一起炒。炒好的花生和後世的吊爐烤花生一個水平,好吃極了。
但是這會兒大家都稀罕鐵鍋呢,舍不得拿它幹這事兒。
整個知青院既熱鬧又悠閑。
年前幾天不用上工,條作坊也休息了。
每天都可以睡到日上三竿。起來吃完早飯,還能去爬一下十裏梁。從知青院出發,二十分鍾走完緩坡,來到山兒,三十分鍾爬到山頂。
這還是大家慢悠悠的結果,要是加快點速度,三十五分鍾就能搞完全程。
山頂上還有一座破敗的廟宇,是道教的玉皇廟,裏麵的神像已經沒有了,廟門都被破壞掉了。
但是牆上的壁畫依然清晰可見。
十裏梁這兒有大年初一早起爬山的傳統,不是十裏梁生產隊,附近的大王莊和小王莊,也都會來爬山,基本上覆蓋整個公社。
原來是為了燒香,求神保佑,現在,就是忙了一年的放鬆,也有不青年男在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的陪同下爬山相親,當事人互相看一眼,也不怎麽聊天,看上了就正式請人,看不上就當沒相看過,大家以後再也不提。
除了這點神方麵的意義,十裏梁差不多算是一座廢山,它是一座純純的石頭山,山上最多的就是長得歪七扭八的柏樹,也就是看看而已,什麽用都沒有。連鬆樹都幾乎沒有,想吃個鬆子都找不到。
所以,除了大年初一,平時很有人上山。大家農閑時都喜歡串門聊天,沒人會浪費這個力去爬山。
不像這些大冬天閑的蛋疼的知青們,每天都要去爬一次。
對於他們來說,這些歪七扭八的樹和奇形怪狀的石頭還好看的。大家每天爬爬山,鍛煉,呼吸著帶有柏樹香氣的空氣,走到山頂吹一吹刺骨的冷風,就很提神醒腦。
紀珊這邊過的悠閑,但是自從走了以後,京城紀家的日子就一直不怎麽太平。
原主臨走的時候說的那番話,到底還是在二姐夫常國營的心裏紮下了一刺。
當天他氣哼哼的離開,紀春梅追上去辯解了一番。
“你別聽紀珊瞎說,就是在挑撥我們的關係,你要是信了,那正好上了的當。”
“那說的都是假的嗎?你不是追著那個什麽陸知青下鄉的?”
“不是,當然不是!”
盡管紀春梅反應很快,但是一瞬間的不自然還是被常國營捕捉到了。他們都是軋鋼廠子弟,他跟紀珊也認識,以前丈母娘和紀珊打仗的場景,大家都見過,知道紀珊不饒人。
他知道,紀珊說的生了孩子、相一年之類的話,肯定是在胡說八道,但是追著人家下鄉這事兒,應該是真的。
也是,就媳婦兒這副拈輕怕重的懶勁兒,怎麽可能會主下鄉?
可是這事兒是過去發生的,那時候,紀春梅還沒有和他在一起,他再追究也沒有意義。
就這樣,常國營接了紀春梅的說法。既然不能追究,假裝相信就是個不錯的下坡臺階。
他也後悔一大早陪著紀春梅回娘家,說是回去送人,結果是去幸災樂禍的,他都尷尬好嗎?
被人家撅回來,也是他媳婦兒活該啊。
他招誰惹誰了呢?也跟著吃瓜落兒。紀珊還強行送他一頂綠帽子。
盡管在心裏勸解自己不要介意,但是,自己的妻子為了另一個男人做了那些荒唐事,就算那是結婚以前做的,他心裏終究是不太舒服的。
他心裏不舒服,多多就表現了出來。對紀春梅就不像以前那麽包容,在紀春梅和他母親起衝突的時候,調解的就不像之前那麽及時了。
他娘和紀春梅起衝突,通常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紀春梅確實非常好吃懶做,二是嫁過來兩年半了,一直沒有懷孕。
以前他娘一開始嘮叨,他就立刻介了。
紀春梅懶,他就多幹點。其實他家真沒多事兒,他爸媽勤快,弟弟妹妹的活都是自己幹的。他媽真的就是單純看不慣那個懶勁兒。
至於生孩子,他們還年輕,晚幾年也不是事兒。他就勸他媽:“您多過幾年清閑日子還不好啊,一旦有了孩子,家裏事兒可就多了。趁著還沒有,您好好休息,好好保養唄。”
他媽也不是個厲害人,念叨兩句就完事兒了。
現在,常國營的心態有了一點點變化,他也覺得,讓紀春梅多幹點家務事也是應該的,至,應該和他平攤吧?這回他洗服,下次你洗可以吧?
還有懷孕這事兒,他媽翻來覆去也就那幾句,“你們早點生個孫子孫的讓我帶,不然,等我老了,可就帶不了”。說幾句就說幾句吧,反正他媽說不出什麽過分的話。
而且,他媽著急帶孩子,也是因為閑的。
常家算是個不錯的人家,家裏沒什麽極品。常國營是老大,當年應該下鄉,但是常媽心疼大兒子,讓他接了自己的班。功的留在了城裏。
常國營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前年妹妹常莉到了下鄉年齡,接了常爸的班,也躲過去了。
他們兄妹倆又調換了一下工作。常爸那活更費力氣,他妹幹有點費勁。當然,工資也更多一點。
其實常國營也沒做什麽過分的事,就是沒有像以前那麽事事周全妥帖了,但是就這一點點的變化,紀春梅也不願意接。
酒提子。以前打散裝酒用的工。通常一提就是一兩或者二兩。
三歲定終身,二十歲做他大總裁的貼身保鏢,這樣竹馬還能被別人騎跑,她這些年武學生涯算毛?悲催的是,從頭到尾被壓迫的都是她…… 五年後。 “媽咪!為什麼可愛的小白沒有爹地?” “我怎麼知道!去問你爹地!”夏鬱薰盯著電視裡的一對新人,頭也不回地說。 半個小時後,電視中的婚宴現場,奶娃娃抱著新郎大腿狂喊爹地。 男人死死盯著眼前袖...
從小流落在鄉下的郁星荼終於進城履行婚約了。郁家看不上她是個鄉巴佬,未婚夫和妹妹綠了她。老太太說:我們豪門世家最注重臉面和形象,在外面不許說你和微暖有關係,顧家看上的是微暖,不是你,信物給微暖。對此,她嗤笑——她無數粉絲瘋狂擁護的荼神,幾大片區的樓棟商場,坐等收租,做個高冷的富婆不香嗎?於是,她抓了個男人——「跟我結婚不會吃虧的,以後若離婚,補償你一套三百平小別墅,兩千萬」婚後,她才發現,逮來的男人居然是個大佬,他不僅不想離婚,還想做一輩子的包租公……陸總知道老婆竟然是個幾大高檔片區的包租婆以後,他驚呆了,後來——陸先生最引以為傲的事,老婆包養他!陸先生最覺得快樂的事,給老婆錢讓老婆包養他!郁小姐:這坑挖大了……
安晴穿成小說里又傻又癡的新娘。植物人老公是活不過新婚夜的炮灰。想到即將成為寡婦,她忍不住笑出聲。說好馬上死的霸總,卻睜開了眼!寡婦美夢破碎,老公還夜夜喊心口疼。
楊平西在西南開了家名爲“耕雲”的旅店,袁雙入職後的每一天都有個疑問:這家店怎麼到現在還沒倒閉? 一家小旅店裏的煙火氣,賠錢貨老闆和他的招財貓老闆娘。
【虐戀 暗寵 雙潔 先婚後愛】夏恩淺的白月光是商頌,十年暗戀,卻從未有過交集。知道他高不可攀,知道他寡涼薄情,也知道他有未婚妻。一朝意外,她成了他的新娘。她從沒奢望,卻又想賭一把,最終,還是高估了自己。她流產,他在陪別人。她最愛的親人去世,他在陪別人。她被當眾欺辱人人嘲笑,他身邊護的還是別人。……當所有人都說她配不上他。深夜,夏恩淺丟下一紙協議,心如死灰,“商頌,你根本就沒有心。”男人死死攥著她要離開的手,眼裏翻滾著灼熱和偏執,嗓音嘶啞,“夏恩淺,沒有心的一直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