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現代言情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237章 天選炮灰隻想活著(17)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237章 天選炮灰隻想活著(17)

理紀春梅隻是個小曲。

    這段時間,知青院最主要的工作還是澱製作試驗。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地瓜的出率超過30%,在紅薯這一類裏麵算是一騎絕塵了。

    知青院派出幾名代表,帶著曬好的皮和條去了大隊部,找大隊長和支書詳談。

    這要是在荒年代,大隊長肯定會覺得知青們在胡鬧。

    把糧加工細糧,中間肯定是有浪費的。那時候人都吃不飽,怎麽可能搞這個。

    但是,現在已經不是那個時候了,如果可以用大家都不太喜歡的地瓜做大家都喜歡的食,甚至還可以拿去賣錢,那就值得嚐試啊。

    去談判的幾個人不但帶了幹皮,還帶了一碗拌好的皮,準備了一堆的說辭:

    出率很高,做可以長期保存;

    條和皮都很好吃,還可以往外賣;

    剩下的殘渣還可以喂豬,也不算浪費;

    如果地瓜不夠用,還可以組織社員開荒。這樣產生的殘渣、地瓜秧都會更多,咱們就可以多喂幾頭豬;

    ……

    但是這些都沒來得及表達,大隊長和支書嚐了一下拌好的皮,立刻就拍板了。

    搞起來!

    這是一道不錯的下酒菜。

    雖然他們一年到頭也喝不上幾回酒,但是,說不定賣了皮就能多打點酒,就著皮喝呢?

    夢想還是要有的!

    知青們:“……”

    據說當天,大隊長就派了自己的小兒子到小王莊供銷點打了二兩酒,和支書倆人喝的滋滋。

    這時候農村喝的酒都是散裝的。自己拿個瓶子去打,買半兩都可以。還有醋和醬油,也都是散裝的。

Advertisement

    之後的事就順理章了。

    大隊先收拾出一個院子當條作坊。招募社員開始幹活。

    最開始,每天就給算工分,沒有額外的工資。

    但是也擋不住大家的熱。以前冬天也就是修水渠能有點工分,但是水渠又不是天天修,冬天的大部分時候都是閑著的。

    現在,坐那兒洗洗地瓜、刮刮皮就能掙工分,誰不願意幹呢?

    做澱剩下的渣滓除了一部分用來喂生產隊集養的豬,剩下的還可以分給社員帶一點回家去喂自己家的豬。

    紀珊做了條作坊的記賬員,工作輕鬆,滿工分,暫時也沒有工資。

    畢竟現在就是個小作坊,小打小鬧的,等以後賺了錢再說。

    第一批品做出來之後,大隊長帶著它們去了公社,去找公社書記談銷售的事。

    看著比麵還要雪白細膩的澱,以及做好的條,公社書記也很高興。

    誰不吃細糧呢?偏偏細糧產量低,最高產的地瓜,讓大家都吃膩了。別說別人了,他想起地瓜就有點反胃。

    公社書記當場就來了供銷社負責人,幫著雙方敲定了合作協議。

    十裏梁出產的皮和條,就放在供銷社賣。

    先看看效果。要是買的人多,產量也大,還可以向公社外推廣。到縣裏去賣就很不錯嘛!

    他真的想太多,十裏梁這點產量,連公社部消耗都不夠。

    十裏梁出產的地瓜都不夠用。

    他們還發起了以地瓜換條的活,附近生產隊的社員,可以直接拿錢買,也可以拿地瓜、地瓜幹來換。

    這些換來的地瓜也被加工條進行出售。

Advertisement

    產品本就供不應求。

    紀珊跟大隊長建議,咱們十裏梁山腳下那麽大片大片的坡地,種別的不行,但是種地瓜是可以的啊。

    “讓大家去開荒唄。反正出工就給工分,以後地瓜種的多了,賣條賺的錢多了,大家也能多分點。”

    這個時代,一等勞力一天10個工分。但是工分和工分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10個工分值5錢,有的地方隻值1錢,這取決於生產隊的整

    有的地方良田多,或者領導人心思活泛點,那收就高點。

    雖然政策卡的嚴,但並不是沒有空子可以鑽,就看你敢不敢了。

    京郊有一個生產隊,原來既種稻子又種玉米,後來大隊長覺得種這些東西不賺錢,全改種蔬菜了。連冬天都種大棚菜。

    大棚是土大棚,頂上用塑料布一蓋,晚上還得給遮上草簾子,大棚裏還得生火加溫。

    麻煩的很。

    但是賺的錢確實比單純種糧要多不

    年底將賣菜的錢分給大家,社員們自己再拿錢去買糧。

    十裏梁說是一座山,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緩坡上麵的一個圓錐形凸起,當然,是被削平了尖頂的圓錐。

    除了這個圓錐本,下麵的緩坡稍微休整一下,就是大片大片的梯田,種地瓜和果樹都是不錯的選擇。

    土裏的石頭是多了點,挑出來加工一下,石子可以鋪路。整塊的石頭可以用來建房。

    在磚頭還不普及的年代,用石頭打地基、用石頭壘牆都是很常見的。

    大隊長對的建議深表讚同。

    “咱們老農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沒活幹。沒活幹就意味著沒錢賺、沒糧收,就意味著得挨凍。”

Advertisement

    紀珊:“……”

    當個農民真的太不容易了!

    這年頭幹啥都不容易。

    “那咱們加油吧!關鍵是,種的糧食多了,產生的下腳料就多,明年可以多養豬,大家可以多吃點。”

    大隊長嘿嘿樂,似乎好的生活已經近在眼前。

    春節之前,知青們都分了糧,分了錢,也分了豬

    耿棟和鄭學敏請了探親假,分完東西就準備啟程回家了。

    他們領完結婚證以後,往家裏寫了一封信,耿家父母給他寄來了100塊錢和一些布票,鄭學敏的父母也寄來了一百塊錢。

    相對於那些留在邊的孩子,這樣結婚簡直太讓他們省心了。別的東西都不用準備,就算他們回家探親,也就是兩邊親家在一起吃頓飯的事兒,別的儀式是不會再補了。

    這還是耿棟和鄭學敏離家五年之後第一次回家。倆人都有點近鄉怯的樣子。臨走之前,拉著知青點的夥伴們絮絮叨叨,也不知道家裏究竟變了什麽樣。

    雖然父母來信也提到了家裏的變化,但是沒有親眼看見,終究是沒有深刻的會。

    王富芝安:“不管變什麽樣,還是要親自看一眼。待的舒服就多待幾天,待的不舒服就早點回來。為以後的生活早做打算。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應該是讓自己活得更好。如果原來的家已經了讓我們覺得不舒服的地方,那就換一個家。明白嗎?可別鑽牛角尖。再說了,你和耿棟都結婚了,你們倆自一家。隻要你倆和和的,別的都不是事兒。”

    鄭學敏點點頭。王富芝是個通的人,願意聽聽的意見。

    紀珊也跟著點頭,這世上從來都不缺明白人。

    其實離原生家庭,也就是分一份家產,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份家產不見得有多

    可能心裏終究意難平吧。

    和小夫妻一樣請了探親假的還有陸旻軒。他是每年都不辭勞苦要回去探親的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