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現代言情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227章 天選炮灰隻想活著(7)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227章 天選炮灰隻想活著(7)

大娘幫著把東西送到知青點門口,卸了車就回去了。也得趕回去做午飯,馬上就要下工了。不下地,家裏的活必須得持好了。

    幾個人把東西搬回各自的房間。等到們收拾好,老知青們就陸陸續續的回來了。

    紀珊立刻就迎來了耿棟和鄭學敏的問候,這兩位帶頭人還負責的。知道已經沒事,並且連午飯都吃完了,倆人才放心的回去做飯。

    臨走的時候,耿棟對和趙紅霞說:“晚上我們下工回來,咱們一起吃晚飯。你們就不用單做晚飯了。這餐迎新飯,就讓我們來做吧。到時候你們也嚐嚐老大哥老大姐的手藝。我跟你們說,我們早來幾年,手藝都練出來了。你倆跟張知青也說一聲。”

    紀珊和趙紅霞笑著點頭應下,心裏想的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高級的手藝,在貧瘠的食材麵前,恐怕也施展不開。

    下午,五個新人每人手裏拎著一袋雜糧,姚誌軍咯吱窩裏還夾著一個簸箕,浩浩的奔赴村裏的碾子。

    路不算遠,但大家也換了好幾個姿勢,一會拎著,一會抱著,一會扛著,走到碾子那兒的時候,幾個人都有點無言。

    心裏多了幾分憂傷。

    這要是幹起農活來,肯定比這累吧?

    但是誰也沒有多說,反正事不可避免,那就隻好走一步看一步了。抱怨和擔憂都無濟於事。

    但心裏的忐忑還是讓幾個人沉默了下來。

    幾人推了半天碾子,把雜糧都磨,張翠翠的手都快磨起泡了。

    這還多虧了他們推碾子用的子是知青院用了很長時間的,已經磨的非常了,要是新木,這會兒怕是要直接破皮了。

Advertisement

    紀珊提醒他們:“明天咱們要下地,還是準備一副手套戴吧。”

    沈大偉大大咧咧的說:“我問了,咱們就是去擺片,應該不用吧。”

    “有就戴上,反正也不礙什麽事兒。”紀珊說道。

    擺片其實也非常磨手,紀珊就見過一個人,擺了一下午的地瓜片,手指甲上麵一點磨起一個大水泡,把泡挑破以後,沒過兩天,整個手指甲就完全落了,那真是鑽心的疼。過了十天,新的指甲才長好。

    不過這都是超級小概率事件,也可能是那個人幹活不練、姿勢不正確導致的。

    見過那麽多人,也就出了那麽一個倒黴鬼。還是不要說出來嚇唬孩子了。

    回到知青院以後,紀珊從自己的哆啦A夢行李包裏拿出了一把條和幾張皮。

    趙紅霞看著掏出來的東西,簡直目瞪口呆。

    “你怎麽什麽都帶啊?”

    背簍裏裝著鍋碗瓢盆,竟然還有一個溜的銅缽,是缽吧?這還不算,行李包裏竟然還有條和皮!

    “我搬家來的,我從小到大過日子用得到的東西,全帶來了。”

    “那個什麽,我以前沒見過。”趙紅霞指著那個銅缽問道。

    “銅旋。就是用來做這種皮的。”

    銅旋的樣子其實就是一個沒有把手的平底鍋。它很薄、很輕。

    做皮的時候,需要燒一鍋開水,銅旋浮在開水上,放一小勺勾芡好的地瓜澱進去,然後快速轉一下銅旋,澱就在裏麵鋪一張皮,並且迅速凝固。把它揭下來鋪在蓋簾上曬幹,就是一道味的食了。

Advertisement

    可以涼拌,也可以燉菜,都很不錯。

    地瓜澱做出來的偏黑,不是特別好看,但是吃起來是不差的。

    要想皮好看,得用綠豆澱。那個做出來是白明的。

    趙紅霞問道:“你會做皮啊?”

    “會啊。我跟你說,我從小到大,雜七雜八學了很多東西。做皮就是其中一項。我這些皮就是用地瓜做的,晚上做給大家嚐嚐。要是喜歡的話,我教你們做皮啊。”

    趙紅霞:“啊?能教啊?”

    “能啊,怎麽不能?我就是小時候給一個做皮的老爺爺幫工的時候學的。那時候我幫他端簾子,幹一天,他給我三錢。”

    這還真不是胡說八道。這事兒原主真幹過。一天從早幹到晚,累的全疼。

    真正晾皮的簾子是那種長條型的大簾子,原主那時候年紀小,端的很費勁。

    老爺子做完皮,攤在簾子上,一個簾子可以放五六張皮。就將簾子從廚房端到院子裏擺放好。

    那個老爺子一個人生活,住在一個小院裏,沒有親人,也沒有工作,做皮是街道許可的。他也不是天天做,沒那麽多原料。

    趙紅霞一臉崇拜的看著:“你也太厲害了吧,那麽小就能自己賺錢了。”

    紀珊得瑟,原主可不就是很厲害嗎!

    不但給老爺子端簾子,還跟著街道組織的無業人員去搞副業,主要就是修路,一天也是3錢。

    唉,都是生活所迫!要是不用幹活也能好好活著,誰願意去拚命呢。

    紀珊把皮和條都清洗了兩遍,條用來燉白菜。皮用開水燙一下涼拌就可以,加點鹽加點醋就很好吃。

Advertisement

    現在的鹽還都是鹽粒子,按斤稱重的那種,也不是純白的,著點清灰

    紀珊用一點涼白開把鹽化開,不然沒法拌涼菜。

    晚飯的時候,紀珊看著耿棟同誌炫耀的老同誌的手藝,一臉麻木。

    就是雜糧糊糊、地瓜窩頭和鹹菜條子!

    趙紅霞悄悄的跟紀珊說:“耿大哥練出來的是醃鹹菜的手藝嗎?嘿嘿嘿。”

    這個嘿嘿嘿就很魔

    關鍵是他們醃鹹菜的手藝也不怎麽樣啊!

    耿棟看著紀珊們準備的白菜燉條和涼拌皮,笑得訕訕:“獻醜了獻醜了。”

    別說,新來的幾個小孩手藝看著可比他們好多了。剛才們說要給大家添菜的時候,他還以為是從老家帶來的罐頭之類的呢,沒想到人家倆人生火燉菜,作還練。

    一年四季,他們知青院吃的最多的,就是鹹菜。至於炒菜,一是沒手藝,二是沒時間,三是沒有菜。

    主要還是沒手藝。每回跟老鄉換來的菜,都是放在雜糧糊糊裏一起煮,放點鹽,就是鹹粥。

    閉著眼往下咽。

    雖然難看,但其實並不是太難喝。

    冬天無所事事的時候,他們也會燉個白菜蘿卜吃,也是跟老鄉換的。

    “你們哪來的白菜啊?”鄭學敏問道。

    “中午去買筐的時候,賣筐的大娘送的。自己家裏種的白菜。”姚誌軍回道。

    “行了。咱們說正事。”耿棟終結了對於晚飯的討論,說道:“歡迎新同誌的到來,咱們知青院人不多,大家都是有商有量互幫互助的,希新來的同誌也能延續這個好傳統,不惹事不鬧事,但也不怕事。咱們知青雖然人,但也不能隨便被人欺負。當然了,前提是,咱們也別欺負別人。”

    另一位男知青說道:“沒事兒可以多聽聽小王莊的故事,總結點經驗教訓。”

    這話說的老知青都笑起來。

    皮製作。銅旋的外觀和圖中這個一樣,隻不過是黃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