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現代言情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185章 被當擋箭牌的知青(16)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185章 被當擋箭牌的知青(16)

麥子割完、捆完,要運到打穀場上晾曬。

    傍晚的時候,會有人牽著牛,拉著滾子反複碾,把其中的麥粒碾出來。然後把麥秸用叉子叉一垛,地上留下的就是麥粒了。

    這些下來的麥粒還要經過反複晾曬,曬幹以後還要揚場,借助自然風力,把麥皮和純粹的麥粒兒分開。

    已經被叉垛的麥秸第二天還會再攤開晾曬,進行二次碾,直到確保麥粒全部落。最後才會把麥秸堆垛,用來喂牛或者燒火。

    喂牛的話,還需要用鍘刀切10厘米左右的長段。這項工作需要兩個人來完,一個往下按鍘刀,一個往刀下送麥秸。

    切好的麥秸在喂之前要在水裏過一遍,撈出來把水瀝幹,再喂給牛吃。

    苗書莘總是覺得,洗過麥秸的水,有一種啤酒的味道,以後可能就無法直視啤酒了。

    晾曬麥秸的穀場,也是小朋友的遊樂園。

    因為地上鋪著厚厚的麥秸,就好像鋪了一層厚厚的草墊子,小男孩們既不怕曬,也不嫌紮的慌,著膀子在麥秸地上翻跟鬥,俗稱打旁連(音)。

    先助跑兩步,然後兩隻手撐地,嗖的一下就翻過去了。大部分人都是側翻,有的人能翻好幾個。

    有的小朋友做不到用手撐著翻,就直接腦袋往地上一杵,一個打滾兒也翻過去了。

    苗書莘看的心驚膽戰,這些孩子完全不擔心支棱著的麥秸會紮到眼睛嗎?可是他們的家長就在旁邊看著,一點也不擔心。

    等到徹底忙完了,麥秸垛就了小朋友們捉迷藏的好地方。有的人能在上麵掏個出來,人躲進去,除非他主出來,否則你真的找不到。

Advertisement

    農活幹習慣了,其實也能適應。尤其是苗書莘看起來很小,得到了知青院小夥伴們的照顧,活幹的並不是很多,但是分給的工作都做完了,生產隊的人也不會說什麽。

    隻是覺得這些知青娃子都還不錯,能幹活,不矯,除了這個小點的差點事兒,需要別人照顧,別的人都能幹的。但人家小點的也沒用他們照顧,而是知青部互幫互助,和他們社員沒關係。

    而且,這些知青也是老實孩子,不存在其他生產隊那些烏七八糟的事兒,跟村裏人既和睦相,又保持客氣的距離。

    唯一讓苗書莘到有點撓頭的,就是幹農活太容易把自己弄得灰撲撲的了,每天回到知青院拍拍自己,眼可見一堆塵土從自己上飄散出來。

    手上臉上也是一層土,第一遍的洗臉水直接就是泥湯子,還得再洗一遍才行。

    男同誌留短發,洗臉的時候順便就把頭也洗了。同誌就麻煩的多。

    麥收過後,玉米也種完之後,會有兩天休息時間,還有一小段相對比較空閑的時間。大家就用來休養生息,彌補麥收那段時間狂幹猛幹帶來的虧空,再去公社買點好吃的來犒勞一下自己。

    村民們還喜歡在這兩天走親戚,俗稱“看過麥”,通常是出嫁的兒回娘家,家裏的兄弟們也去已經出嫁的姐姐妹妹家裏走一圈。確保大家經過了一個忙碌的麥收之後,都還好好的,沒累壞。

    “看過麥”是真正骨至親之間的互相探。規模不像春節走親戚那麽大。與之相同的,還有“看秋後”,是在秋收之後走親戚。

Advertisement

    就是在這段空閑時間裏,知青院迎來了大隊長和村支書的拜訪。

    就知青們擅長的工作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流,並表示會酌對知青們的工作安排進行調整,以確保大家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為農村建設做貢獻。

    知青們不知道大隊長為什麽會做出這種轉變,覺得和小苗做的收割機有關,向投來激的目

    他們到農村來,雖然是政策原因不得不來,但真的來了,也是希能有所作為的,而不是一頭紮進地裏,做自己並不擅長的重複勞。這種日複一日的辛苦勞作,真的會磨滅所有的激

    現在有個機會能讓大家發揮所長,那真的是太好不過了。

    他們這群人,來自各種各樣的工廠家屬院,有做機械的,有做軸承的,有藥廠、水泥廠出來的,五花八門。

    大家集中到一起,還真能為農村建設做不事。

    接下來的兩年,知識青年基本上離了種田的工作,開始做其他事

    他們為南平生產隊設計了合理的水利灌溉係統,還從縣裏的農機站弄回一個被淘汰了、即將被送到廢品回收站的發機,敲敲打打的給修好了。

    從此,發機一啟,就能把水從水庫、水井中出來,通過水渠輸送到田地裏。

    南平的這批知青還了縣裏有名的“收破爛兒的”,人家淘汰的廢胎,他們收了;人家淘汰的廢鏈條,他們也收了。收的多了,竟然就鼓搗出兩輛完整的自行車,還好騎的。知青院留了一輛,另一輛就送給了生產隊。

    他們還幫助梅山公社建了一個水泥廠,從此,架橋鋪路,修水庫挖渠,總算不用擔心沒有材料了。

Advertisement

    知青們雖然知青,但其實學識有限,有的地方不懂,沒關係,寫信、打電話,找外援。再不行,還有小苗和陳知言助攻呢。

    事實上,小苗也沒發揮多大作用。主要是陳知言。

    有時候,都覺得,陳知言這人懂得太多了點。但是悄悄查看了一下,又沒發現什麽問題。

    不管了,反正把問題解決了就行。

    梅山公社激知青們的貢獻,給了他們不錯的待遇。他們雖然待在農村,但是和城裏工人已經沒什麽差別了。有錢有票,生活水平噌噌上漲!

    大隊長走路帶風,被邀請到全縣各地做演講,宣傳南平生產隊先進的知青管理經驗,如何讓知識青年更好的在農村大有作為,據說間接改善了好多知青的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