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現代言情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184章 被當擋箭牌的知青(15)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184章 被當擋箭牌的知青(15)

春天來了。

    池塘渠裏的冰漸漸融化,禿禿的大樹開始冒出新芽,麥苗也開始返青了。整個世界從一片荒蕪變得生機起來。

    冰雪消融之後,知青院的土地裏冒出幾隻小蟾蜍,俗稱癩蛤蟆。這些長相醜陋的家夥行遲緩笨拙,非到萬不得已也不會蹦,就算蹦也不會像青蛙一樣蹦的又高又遠,按理來說,也不礙什麽事兒。

    但是小苗打算在知青院開荒種菜,那它們就礙事兒了,總不能走在菜園子裏,還得時刻提防別踩到它們吧?或者驚嚇到它們,再蹦到自己的腳上,那還不立刻就是飛狗跳?在菜地裏一通跑,那菜苗還能要嗎?

    所以,還是把這些家夥清理出去吧。

    這個春天,院子裏種了菠菜、韭菜、黃瓜、豆角、茄子和西紅柿。

    小苗喜歡種豆角和茄子,都是可以曬幹菜的,冬天的時候燉著吃,超級棒!

    生產隊也組織大家在一些邊邊角角的土地上種了不菜,這些菜通常都會拿到公社或者縣裏去賣。

    再然後,就真的忙碌起來了,田裏要定期除草,野草永遠比莊稼長得快。而且生命力頑強的不像話。如果你不仔細把兒拔出來,地裏殘留的兒就會繼續長。

    就算你把兒拔出來了,如果你沒有把草從地裏清理出去,而是留在原地,兩天以後你就會發現,它們又把兒紮進土地,原地複活了!

    就算你拔了兒,又清理出去了,地裏殘留的種子也會很快生發芽,過不了幾天,你就得再來清理一遍。

    這也難怪後世的人那麽喜歡用除草劑呢。省多事兒!

Advertisement

    還要忙著種植各種東西,高粱、黃豆、芝麻、蕎麥,隻要是塊地,就不能讓它閑著!

    種東西是幾個人一組。

    一個人在前麵牽牲口,後麵拉著一個豁子的工,還得有個人負責把著豁子,走過去就能在地上劃出一道

    後麵再跟著一個撒種子的,邊走邊撒種。

    再後麵跟著一個撒糞的,挎著糞箕子,一路走一路撒。

    再後麵跟著一個填的,用推子把土推到裏去填平。

    再後麵是個拉滾子的,從過去,把地實一點。

    就這麽一組人,一天最多也就種個三四畝地。

    效率低的令人發指!

    牽牲口最輕鬆,但這活不到知青,萬一技不到位,走不出直線怎麽辦?把一壟地種的曲裏拐彎兒的,那多難看?

    把豁子也不到知青。萬一技不夠,劃出來的深了淺了的,還得返工。

    撒種子也不到知青。萬一間隔距離沒弄對,種出來的東西疏不一,難看不說,也長不好。

    撒糞也不會分給知青。一是考慮到知青們畢竟是城裏來的,可能對撒糞這項工作接不好;二嘛,當然是因為撒糞這項工作也是需要準頭的。要撒在前麵人撒下的種子上。知青們恐怕沒這個經驗。

    所以,知青們就是在後麵推土填坑,拉滾子地。

    如果雨水,還要澆地。

    除草比較磨人,澆地是真累人。

    這時候澆地主要靠人工,還有一架水車。全隊那麽多地呢,有時候為了搶時間,大家基本上要不眠不休的幹活,澆完以後可以放一天假休息。

Advertisement

    在麥收到來之前,小苗敲敲打打,做了個手推式收割機。

    至於刀片,是從老鐵匠家裏淘來的。他的鐵匠鋪子早就不能開了,但是手藝還在。家裏還藏了一些小東西。

    “小苗,這個能行嗎?”馬瑞問

    苗書莘脯拍的啪啪響:“沒問題,看我的。到時候我在前麵割,你們在後麵捆啊。”

    等到麥收開始,小苗全副武裝,戴著手套,還用狗尾草給自己編了頂帽子,戴在頭上可可的,超好笑。

    大家下地幹活,有的人戴帽子,有的人不戴。戴帽子呢,捂得慌,但是多能防點曬。不戴帽子呢,曬得慌,但是腦袋通風氣啊。

    各有優劣,就看你個人怎麽選擇了。

    知青院的人,都選擇不戴帽子。他們寧肯曬著點,也不願意捂痱子!

    小苗惱怒:“……笑什麽笑!把你們曬禿嚕皮就不笑了!”

    大家抿著,不笑出聲了,但還是滿臉喜

    小苗:“……”其實之前也不戴,但是現在太不是開始毒辣起來了嘛,要是一直曬著,還白白淨淨,曬不紅也曬不黑,那不是太奇怪了嗎?

    生產隊的社員朋友看見苗知青打扮的怪模怪樣,還推著個怪模怪樣的東西,連鐮刀都沒有領,就問:“苗知青,你不用鐮刀,用什麽割啊?”

    小苗指了指收割機:“用這個。”

    “你這是什麽玩意兒?”

    “等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知青們分到的地都在一起。

    一開始,隻有方小雨跟在後麵捆,漸漸的,就變兩個人跟在後麵捆,然後變了三個人……

Advertisement

    小苗隻管在前麵走就行。

    趙文波湊過來:“小苗,割半天了,累了吧。你旁邊歇會兒,讓我來割會兒。”

    “不行。你去捆。別想懶。”

    趙文波:“我走一圈兒就給你。就一圈。”

    “行吧。”

    小苗讓出了扶手,又截了一些麥稈,手給自己編一頂新帽子。

    手速飛快,等把頭上的狗尾草帽子替換下來,方小雨立刻湊過來:“給我給我,曬死我了。”

    “你還笑不笑我啦?”

    “不笑了不笑了,我錯了。”

    苗書莘把帽子扣腦袋上。走過去接替趙文波。

    他把著扶手不舍,還說道:“其實你一個也不,你再接著休息一會兒吧,我再走一圈。”

    苗書莘直接手:“拿來吧你!”

    趙文波:“……”這丫頭越來越不可了。

    錢來慨:“我們來了三年,這是第三次麥收了,今年是最輕鬆的一年。”

    知青這邊的況很快就引起了社員們的注意。有的人過來圍觀,把大隊長也招來了。

    於是,小苗就回到知青院接著做收割機去了。

    這玩意兒不費事,隻要材料到位,一天就能弄一臺出來。

    苗書莘趁機跟大隊長說:“您說,知識青年下鄉,真正的意義就是讓我們下鄉種地嗎?那我們這些新手娃子怎麽也比不上咱們生產隊的老把式啊。”

    大隊長:“那你說,你們下鄉的意義在哪兒?”

    “我們既然被稱為知識青年,那當然是用知識來幫助鄉村發展。比如說,我看過一些機械方麵的書,以前在城裏也跟著家人見識過一些,我就能做這種簡單的小收割機。那別的知青,可能也有他們的特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發揮特長,給咱們生產隊帶來一些新東西,提高生產力,那不比我們幾個人下地吭哧吭哧的幹活強多了嗎?”

Advertisement

    大隊長:“……”說了這麽多,就是不想下地幹活唄。雖然南平生產隊這些知青比其他生產隊強多了,事兒,而且還認真肯幹,進步很快,但也確實如小苗所說,如果他們下鄉就是為了幹活,那真沒必要。這點農活,他們自己難道幹不了嗎?農村人也不會覺得他們是幫忙來了,隻會覺得他們是來分糧食的。

    苗書莘再接再厲:“大隊長,我舉個例子,咱們生產隊現在灌溉基本上靠人力,再加上一架水車,每次澆地都弄得特別辛苦。但是,如果咱們修建水庫,加上規劃合理的水渠,澆地就會輕鬆很多。村民們擅長挖,我們擅長做規劃啊。”

    “你說的這些我也明白,可是修水庫得有水泥吧?總不能直接挖個泥坑就水庫吧?我們弄不來水泥啊。”

    “咱們想辦法啊。領導說了,隻要思想不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您說是吧?”

    “那當然是了。”領導說的,還能錯嗎?

    “您考慮考慮,您是領導,最應該知人善用,讓大家各自發揮所長,這才是大領導風範呢。我們一群知識青年到農村來,和咱們社員朋友打一片,接您的領導和指揮。那不見得就是要幹一樣的活啊。讓我種地,我隻能甘拜下風。您要想一想,怎麽才能最大程度發揮知識青年的作用,不能讓我們白來一趟不是?我們來了這兒,要是沒為咱們生產隊做出什麽像樣的事兒,我們也覺得臉上無啊。”

    大隊長嗯嗯嗯,一通點頭。說道:“那咱們先把這個麥收過去。再商量後續的工作安排吧。”

    “可以可以,聽您安排。”

    苗書莘很好說話的。

    豁子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