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現代言情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九個世界:第170章 被當擋箭牌的知青(1)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第九個世界:第170章 被當擋箭牌的知青(1)

長寧這一世的份,是一名即將下鄉的知青。

    在看來,知青,是年代世界裏最尷尬的群

    一群城裏孩子,撐死了會幹點家務活,洗做飯打掃衛生。

    讓他們去種地,那不是開玩笑嗎?他們分得清莊稼和雜草嗎?

    而且,一群十七八的孩子,心智本就還不,把他們放到陌生的環境裏,去幹自己從沒幹過的工作,吃自己以前從沒吃過的苦,和一群陌生人生活在一起,被另一群陌生人圍觀指點,可能還會承來自各方的惡意,這對他們來說是多麽大的考驗?

    而且,除了極數在家裏非常寵的孩子,很多知青在下鄉之後,逐漸被原生家庭忘、放棄,他們收到的信和補越來越

    等他們熬過那幾年艱苦歲月,好不容易回城了,家裏已經沒有他們的位置了。甚至連自己以前居住的房間可能都被新添的嫂子、弟妹、侄子、侄占了。

    家,對他們來說,也了一個融不進的地方。

    家人了陌生人,看他們的眼神都帶著警惕。這時候,他們不是兄弟姐妹,而是來爭家產的混賬玩意兒。

    天下之大,竟好似沒有他們的容了。

    有的人不了農村生活的苦,在那裏家。可是這種家本就帶著投機的因素,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境,又有幾個人,是真的因為呢?

    還有的人,和知青同伴搭夥過日子,一旦有了回城的機會,就立刻勞燕分飛。

    而現在,長寧,就即將為這個尷尬群的一員了。

    這輩子,苗書莘,是個隨母改嫁的“拖油瓶。”

Advertisement

    父母都是滋市皮鞋廠的職工。

    苗書莘的父親苗遠山在很小的時候就病逝了。那個時候,才五歲多。沒過多久,母親唐桂花就帶著改嫁了。

    其實唐桂花並不想帶著,但是沒辦法,原主的父親那邊沒人了,沒有別人可以養育。那麽多雙眼睛看著,又不能直接把丟了。

    而且,繼父朱勝利也帶著兩個“拖油瓶”,分別是比大四歲的朱建國和比大一歲的朱建英,所以他“大度”的表示,不介意多養一個孩子。

    就這樣,原主了這個重組家庭的小保姆。洗做飯、打掃衛生,樣樣都是幹。

    因為唐桂花總是說:“這個家,你是外人,如果你不好好幹活,人家就會趕你走,媽媽的日子也會很難過。為了咱娘倆能在這個家好好過下去,你要聽話,要懂事,要勤快。”

    一開始,原主其實是不信的。繼父也帶著兩個孩子,和他們倆的境又有什麽不同呢?

    但是後來,發現,還是不一樣的。

    繼父會維護自己的兩個孩子,而母親不會維護。每當和朱建英有矛盾,母親隻會再打一頓,來換取家庭的和諧安寧。

    繼父雖然不手,也不多話,但是原主隻要幹一點,他就會沉著臉摔摔打打,指桑罵槐:“我養隻狗還能看家護院呢,養個孩子有什麽用?”

    想要反駁,但是母親捂住,不讓說話。

    “莘莘,媽媽求你了,你聽話吧,你非要鬧得這個家散了嗎?每次你不聽話,媽媽在這個家就更難過一點。”

    年的原主既心疼母親,又想盡量避免承來自繼父一家的各種暴力,所以,放棄了反抗,努力幫忙幹活,無聲地討好家裏的每一個人。

Advertisement

    看得出來,母親在這個家,也是拘謹的。

    但是很快,唐桂花就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朱建設和朱建軍,在這個家站穩了腳跟,不再像以前一樣小心翼翼、戰戰兢兢。跟繼兄繼姐說話,也能直腰板了。

    但是,原主的境卻更加悲慘了。

    家裏多了兩個孩子,要幹的活增加了,開銷也增加了,唐桂花使喚慣了,現在就更加變本加厲的使喚

    剛開始的語勸說和哀求都沒有了,隻剩下了打罵斥責。

    原主不要做家務,還要幫忙照顧孩子,空閑時間還要出門去撿垃圾。

    廢瓶子、碎布頭,這個時候都能賣錢。

    別人燒過的煤球,隻要沒燒徹底,原主也撿回來接著燒。

    每天要走很遠的路去撿垃圾,攢一堆賣到廢品收購站去,賺點零錢補家用。

    幾乎每天都能有一錢的收,一年下來,收三四十是不問題的。

    這些錢,全都給了媽媽,也換取了在這個家的“安寧”。

    沒有打罵、隻有漠視的安寧。

    9歲的時候,依然每天在家做事,很多鄰居就問:“怎麽不讓書莘去上學呢?”

    城裏孩子,到了年齡,基本上都會去上學。上到什麽程度且不論,小學是肯定要去上的。不然就是文盲,以後不可能找得到工作。

    朱勝利和唐桂花為了自己的麵子,讓原主去上小學了。但是該幹的活不能幹。

    即便這樣,原主也很高興。

    每天忙的跟個陀螺一樣,晚上隻能睡四五個小時,依然很高興。

    就這樣,讀完了小學,上了初中。

Advertisement

    現在是71年9月,苗書莘17歲,剛上初三。

    朱建英18歲,已經高中畢業了。

    剛畢業,沒工作,正是下鄉的好年華。

    於是,街道辦就上門來做員了,說是員,其實就是通知,告訴你,你家該有個孩子下鄉了。

    人家沒有明確指名道姓讓誰去。

    家家都有一本賬,你家有一個符合條件必須下鄉的,就必須走一個人,但是至於真正下鄉的是不是這個“該去的”,他們並不管。

    朱建國高中畢業後找到了一份臨時工,不用下鄉了。

    苗書莘其實也不用下鄉,說起來,算是苗家的獨生。就算來員,也員不到頭上。

    但架不住朱建英不想下鄉,鼓朱勝利讓原主替去。

    朱勝利對還有幾分疼,唐桂花又不重視原主,用原主來換取家庭和諧,一點也不帶猶豫的,甚至充當起了迫原主下鄉的排頭兵。

    直接拍板了:“就讓莘莘替建英去吧。建英從小養的,沒吃過苦,到了農村肯定適應不了。不像莘莘,在家幹慣了活。”

    這個表態得到了全家人的讚揚。除了苗書莘自己。

    親媽一拍板,朱建英立刻就迫不及待的去給原主報了名,還領走了屬於原主的下鄉補

    所以,再有兩天,就該下鄉了。

    唐桂花已經親自去學校幫退了學。

    “這兩天,你就在家裏準備準備吧。”

    說是讓準備,可是唐桂花一分錢也沒給。

    昨天晚上,原主問要點錢票,想去買點東西。原主甚至都沒有直接要那100塊錢的補,隻希母親給個十幾二十塊的,讓買點生活必需品。

    然而,就是這樣卑微的要求也沒有得到滿足。

    唐桂花大聲斥責:“你怎麽這麽不懂事?家裏到都是花錢的地方,哪兒還有錢票給你?你到了鄉下,隻要勤勞肯幹,就不愁沒飯吃,日子說不定比我們還好過。我本來還指你在那邊過好了,能接濟一下家裏呢,現在你問我要錢票?我怎麽養了你這麽個不懂事兒的東西!”

    原主隻說了一句話,換來了唐桂花長達一個小時的嘮叨,換來了繼父的冷臉,換來了朱建國、朱建英和兩個弟弟的冷嘲熱諷。

    苗書莘心寒了。沒再說什麽,隻是默默的決定,下鄉以後就不再和這個家聯係,以後也不會再回來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