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
「我要娶誰,由我決定。」
李瑕覺到李墉語氣中的些許怨氣,神一斂,鄭重其事道:「你莫阻撓我。」
李墉笑了笑,莞爾道:「我又未反對你這婚事。」
「但你語氣中對我自作主張有所不滿。」
李墉道:「你既自認非我子嗣,又何必與我強調?」
李瑕道:「因你不信,你神態之間分明將我當你兒子。」
「你要我如何?看著活生生的兒子在眼前,當他死了嗎?」
李瑕默然。
李墉微不可覺地嘆了口氣,道:「你那未過門的大理妻氏,我並未見過,只是前陣子安排糧草南下時,吩咐過幾樁差事。」
「那是我的主意。」
「回想當初你娶唐安安,我便告訴過你,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妁之言,講究門第相當。」李墉道:「可還記得?」(5,0);
「不記得,但見過一次。」
「不想娶唐安安了?」
李瑕漸覺得談話過程中,與李墉的關係變得有些奇怪。
他向後倚了倚,搖了搖頭,道:「你對我,太多試探了。」
李墉問道:「覺得那小丫頭有些心計?」
「嗯。」
李墉再次苦笑了一下,眼神卻變得和藹了些,道:「今日你有所問,我皆開誠布公。你我……可以心幾句?至,我絕不會害你。」
「好。」
「你想當儂智高?」
李瑕道:「你說話真的太多典故了,我聽不懂。」
「儂智高與吳曦相似吧,為名將狄青所敗,後流亡大理。」
「我沒打算當儂智高。」李瑕認認真真道。
兩人都是聰明人,有些話不必說得太清楚,李墉斟酌著,道:「吳潛復相之前,我盡力幫你……無論你是否我兒子。」(5,0);
李瑕道:「吳潛復相之後,我也不建議你去舉證。」
「到時再談吧。」李墉漫不經心,問道:「遷十餘萬人安置在慶符,你要了多錢糧?」
「免了慶符縣一年賦稅。」李瑕將事簡單說了。
「你辦得不對。」李墉搖了搖頭,道:「莫看擇之、朱禩孫欣賞你,但公是公、私是私,他們依舊在試探慶符縣能拿出多錢糧,看張遠明案、私鹽案、走私案當中,你貪墨了多錢糧。」
「不是貪墨。」
「且聽我說,你與、朱私再好,但莫忘了他們首先是高,其次才是你的忘年。遷十餘萬人至慶符縣,該手討的錢糧卻不討,他們作何想?」
李瑕道:「我討了,但蜀中確無錢糧。」:
「敘、瀘二州從未失陷過,重慶府堂堂一方重鎮,僅是你慶符小小一縣可比?朱禩孫上窮,實則要看你有多大意願要遷置這十餘萬人。」
李墉話到這裡,嘆道:「你太想要這些人口,被看出來了啊。」(5,0);
李瑕微微一凜,意識到自己確實太想要這些人口了。
「如何做?」
「窮而已。」李墉道,「你千辛萬苦謀得位,行事需要更加將自己視為大宋臣子才是。」
李瑕頗有悟,點了點頭,道:「教了。」
李墉道:「此事,我替你辦吧。」
「多謝了。」
李墉擺了擺手,道:「沒有我,你也能辦得,看花費多心力罷了。你對我無所求,我看得出。」
李瑕確實是對李墉無所求。
他直截了當地說了「我不是你兒子」,從未想要拿一段假的父子關係去獲得什麼,哪怕是一點點歸屬。
偏是如此,李墉愈發認定他只是得了失魂癥。
一開始,李墉也有無數懷疑,有許多事想要探究。卻在李瑕的坦誠中,懷疑變了無奈、不舍。
想探究的,全被李瑕無地揭開了,李墉唯一能選擇的便了割捨或不割捨。(5,0);
李瑕亦覺無奈,該說的都說了,還能著李墉割捨不。
「你近來有心事?」
這日清晨,高明月坐在鞦韆上,剝著蛋,看著李瑕鍛鍊完,忍不住問了一句。
「嗯,算是有一點吧。」
李瑕接過蛋,目落,高明月的手指纖細白皙,與蛋白相映,十分好看。
「遇到難題了?不是很順利嗎,韓老先生還說你會用人,見了李先生一次便能將他引為心腹,盡心做事。連房主簿那麼高傲之人也輕易收服了。」
李瑕道:「這事我並非不想說,但不太好說。」
「好吧。」高明月倒了一碗牛,聞了聞,嫌有些膻,微微皺著眉,還是遞給李瑕。
「你今日還去兵營嗎?」
「嗯,今晚早些回來,你繼續教我彝語可好。」
「好,我要考考你。對了,昨日聽嚴云云說,在南邊商路上看到一隻好大的竹熊,很是漂亮,巧兒念叨了一晚上。」(5,0);
「熊貓?」
「沒有見過,我也不懂。私鹽的帳我核了一遍,沒有錯,嚴云云說想再開幾口鹽井,不過慶符、筠連二地加上南下的商路,賣得還是了。」
「嫁的事,讓幫忙安排了嗎?」
高明月低了低頭,道:「沒有……哪有新娘子自己說這些的。」
「那我來看著安排。」
「那個……二哥不是說等他在威寧立足了,再來替我們辦嗎?」
「不要理他,年年打仗,難得近來稍清閒一點……你也喝一口。」
「不喝,太膻了。」
「喝了能更白。」
高明月看著李瑕,眼神里似不信又似有些意。
李瑕遞過碗,讓小抿了一口,想早點親的念頭再次冒出來。
每日清晨也只有短短一段時間能這般說會話,待前衙傳來梆聲,李瑕換過服過去理了幾樁公事又去往慶符軍營。(5,0);
如今慶符縣到都在大興土木,符江上又搭了兩座拱橋。
走過拱橋,東岸正在建新城,難民也開始從敘州遷來,一派繁忙景象。
李瑕雖將這些事安排給主簿與幕僚們去辦,但每日都會空親自與難民聊聊天。
他不穿袍,也不披甲,只穿著布,不時找人問問他們的住宿、賑濟等事宜。
「每日有放粥,吃不太飽,能活下去不錯嘍。不過小兄弟,老漢與你說啊,這城池建在河邊不安生哩,得建到山頂上。你說這邊那些個當的……」
「老丈放心,慶符縣北靠長江,南有群山,還有兵馬駐守,不會讓蒙軍打過來的。」
「嘿,小孩子,老漢能信你的嗎?城牆也無,愁死人……」
這等有見識的老漢往往只是數,更多的難民多是疲憊麻木的樣子,雙目無神,似連開口說話的力氣也無,唯在見到那一排排新蓋的房舍時眼神亮了亮。
李瑕走到慶符營,只見一列列新兵正在將的安排下扛著木石。(5,0);
這是李墉與他商量的,與其練新兵讓他們白費力氣,不如幹些活……算是權宜之計吧。
但這只是上午的能訓練,之後這些新兵還要練習搏鬥、弓馬、急救、識字等等。
練兵之事,李瑕一向喜歡親力親為,每日只要有空都會過來。
慶符軍中已有人私下說:「李知縣不像知縣,倒像是個將軍。」
「說什麼呢,李知縣往後是要當蜀帥的……」
這日,李瑕又是在營中忙到傍晚,李墉再次來見了他。
近來兩人會面次數多了些,彼此分明都有些尷尬,李墉卻偏喜歡來。
「工坊那邊制好了一批盔甲,來向知縣匯報一聲。」
「李先生辛苦了,讓人搬到武庫,我們過去看看。」
李墉看起來並不辛苦,擺了擺手,道:「還是當年在餘杭為時事務更繁瑣,此間民風淳樸,有那些麻煩事。」
兩人並肩走著,李瑕已比李墉高些,側過頭能看到他頭上的白髮。(5,0);
到武庫看了盔甲械,眼看周圍無人,李墉微嘆了一聲,道:「你若得空,勸勸你長兄吧。」
李瑕淡淡瞥了他一眼。
李墉近來說話每每都是這般,「你長兄你姨娘」仿佛李瑕就是他兒子一般,李瑕也拿他沒辦法。
「他怎麼了?」
「心思總在些廚藝小事上,不思進取。」李墉道:「昭天資聰敏,往後可為你之助力,你請他幫忙做些事,他會聽。」
「嗯。」
李墉道:「我見了李知縣這張臉,不由將你當作兒子了,知縣勿怪。」
「倒也不必抱歉。」李瑕板著臉道:「我知道你是故意的。」
「被你看出來了。」李墉搖頭苦笑,背過手,向庫房外走去。
「對了,可否再幫我做件事?」
「知縣請講。」
李瑕沉片刻,道:「我的婚事……幫忙籌備一下吧?」(5,0);
李墉沒回頭,背對著李瑕,道:「三書六禮確實麻煩,這樣,明日讓劉娘去縣衙走一趟。」
「多謝了。」
李墉沒回頭,邁過門檻,仰著頭,忍不住微微笑了一笑。
「劉娘說的對啊,是病,終歸會好的……」 為你提供最快的終宋更新,第357章 走近免費閱讀。: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您小手分到臉書Facebook,作者激不盡。】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難承其重,定奪其冠。邊城少年擡頭的那一天,滿眼帝王將相冠冕不正,於是揚刀開始了獵冠的征程。這是一個以君王爲獵物的故事!
貞觀二年,當李世民和大臣們還在頭疼如何賑災的時候!趙王李元景卻在騙著長孫皇後吃蟲子!身為親王,我也就隻能逗逗美女,遛遛太子,狐假虎威的坑一下大臣了……
靈魂重生在原本不存在的宋微宗第四子荊王趙楫身上,想著混吃等死,奈何總有麻煩上門。宋江,方臘造反!六賊亂政!西夏犯境。大遼南下中原!金兵入侵,靖康危在旦夕!不要慌,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