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陣的趙軍,對于衛青來說,宛如一塊肋。
如果趙匡胤還在里面,他肯定提兵殺進去,擒賊擒王。
可現在趙匡胤帶著五千人逃回營寨,近十萬軍陣在側。
衛青想,卻又有些不好,以他的眼一眼看出,這支軍隊氣勢雖說跌落低谷,卻不會為潰兵,反而有為衰兵的跡象。
霍去病看出他的顧慮,環抱鐵槍又是一個抱拳。
“大帥放心,這軍陣中的趙軍,對我們已經沒有威脅了!”
“哦?”
衛青面帶疑看著他。
霍去病將自己用俘虜招降這批兵將的事說了出來。
衛青眼睛一亮,心中暗贊,掌好。
他想到一個可能,開口問道。
“既然如此,能否招降這批兵將進攻趙營?”
手下的兵馬死的已經夠多了。
而且要是能用降兵攻城,想來趙營中那批趙軍的抵抗,也會微弱許多。
霍去病聞言卻是搖頭。
他苦笑道:“這點恐怕不可能。”
“我招降他們的條件,是讓他們去抗擊倭寇,要是現在讓他們對付趙營,恐怕有不小風險。”
“可惜。”
失在衛青心底閃過。
他表重歸肅穆,指揮道:“全軍進發,開始攻營!”
一聲聲怒喝之中,衛青帥臺邊的三萬銳,拿著大盾朝趙軍營寨沖去。
這營寨并不算高,只有五米左右。
哪怕沒有攻城,借著凹凸的繩索爬上去也不是難事。
至于為什麼不用火攻,是因為這木墻只是最外圍,里還有早已被雨水沖刷僵的土石。
用火攻非但不能更快攻下,反而會浪費時間,引起,讓趙軍有機會從其它方向逃跑。
在衛青攻城時,霍去病也沒有閑著。
他領著麾下騎兵殺戰場,去阻止已經殺紅眼的雙方戰士。
“公孫敖,你自領一部去勸降,遇見殺紅眼的,就殺了趙軍之人!”
吩咐了幾聲,霍去病將手下將士分散出去。
而他自己,也率領數百騎兵,直奔最焦灼的幾戰場。
靠近戰場,腥味越發濃烈,直朝口鼻淹來,霍去病皺眉掩著鼻子,棄掉馬匹,走進這片修羅般的煉獄。
廝殺了接近兩天時間,尸堆到都是。
其中一些尸上,因為白天太的照曬,已經出現尸臭味。
來到一上百士卒鏖戰之,霍去病高喊兩聲,里面的夏軍將士作有些放緩,可迫于敵人兇猛的攻勢,沒有一個人敢停手。
又勸了兩遍,這一趙軍仍是不為所,霍去病怒了,將鐵槍往旁一扔,出配劍怒喝。
“殺這些趙軍瘋子!”
廝殺聲高昂了片刻,很快回歸平靜。
二十余名活下來的夏軍戰士,不等跟霍去病行禮,全都彎腰嘔吐起來。
霍去病心有不忍,知道這種戰場環境,的確很折磨士兵心神。
他上前拍著一個人的肩膀,安了兩句,就帶著人馬尋著廝殺聲趕往別。
一個中午的時間過去。
衛青已經在趙軍營寨上站穩腳跟,而霍去病也功殺死了數千負隅頑抗的趙軍士卒。
而在距離戰場不遠,潘終于趕到了這里。
“還好來的及時……”
他聽著遠的廝殺聲,心中松了口氣。
可剛翻越一片山坡,潘頓時愣在原地。
他只看見自家營寨,到都是廝殺的士兵。
而在營寨不遠,一大片趙軍站在那不為所,對此視而不見。
“到底發生了什麼?”
潘心中驚愕。
他還不知道趙家父子跟大元勾結敗的事。
心中思慮過后,潘決定將這兩三千騎兵放在原地,自己孤靠近戰場。
“你們等在此,我去營救大帥!”
說罷,潘沖向戰場方向。
一路自山趕來,潘嫌棄將領盔甲累贅,在路上就扔掉了,他的出現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騎馬來到戰場邊上,潘拖出一夏軍尸,拔了軍服穿在自己上,加進攻的夏軍,喊殺著沖趙營。
在營地奔行片刻。
潘終于撞上了一小批趙軍。
“殺了他!”
趙軍怒吼著朝潘殺來。
“我乃大帥賬下潘潘仲詢,快帶我去見大帥!”
幾十名趙軍面面相覷,目落在領兵的隊長上。
“潘?”
這名隊長雖沒有進軍帳議事的資格,可也聽自己的直屬將領提過潘。
仔細看了潘兩眼,隊長也不懷疑了。
自家大軍都要敗了,總不能是來投誠的吧。
“你隨我來!”
很快,潘被帶到趙營后側,一個普通帳篷外。
潘走進帳篷,立刻被兩把刀頂在脖子上。
他沒有一掙扎,只怔怔看著坐在正前方的趙匡胤。
往日雄風不再,趙匡胤宛如一頭老去的雄獅,周帶著暮氣。
英雄遲暮,莫過于此。
“大帥!”
潘雙眼一紅,跪在地上。
“仲詢,你怎麼來了?”
趙匡胤睜眼看向潘。
“我抵達揚州后,發現世子被人殺了,尸掛在揚州城頭,但城的霍去病已經不見蹤影,我心疑霍去病可能要來前線,就率領麾下騎兵趕回來,未曾想……”
潘說的老淚縱橫。
“大帥,我來晚了啊……”
趙匡胤聽見趙構尸被掛在揚州城上,臉扭曲一陣。
可終究平息了自怒火。
“構兒的尸取下來了嗎?”趙匡胤聲道。
“回稟大帥,我來前已經令人好生安葬。”
“那就好。”
趙匡胤站起,來到潘邊,將他扶起。
“仲詢啊,我已經敗了。”
“你既然看過了我,那就快走吧,帶上你的兩萬兵馬,想去哪兒去哪兒。”
趙匡胤的聲音中帶著疲憊。
他敗了,兒子也死了,殺子仇人霍去病更不可能除去。
哀莫大于心死,他只想好好休息一場。
哪怕是永眠也好。
“大帥,大帥還沒有敗啊,大帥手下仍有兩萬兵馬,只要匿粵閩山野,等到夏朝敗落,說不定還能有東山再起之日!”
潘開口還想勸說。
卻被趙匡胤揮手打斷。
“不必了。”
他看著潘嘆道:“以如今大夏皇帝的英明和年紀,你認為我還有機會嗎?”
潘說不出話。
大夏新皇的英明有目共睹,而且年紀擺在那,除非突發惡疾,否則別說趙匡胤,趙構重生活到死,也不一定能熬得過。
又在原地磕了兩個頭,潘很想留在這里。
可最后還是起離去。
他需要為麾下士卒負責。
潘離開后不久,趙匡胤自刎在這座普通的帳篷中。
他死前令親兵將自己的腦袋割下,獻給夏皇,換取所有人活命的機會,可趙匡胤死后,跟隨的十數名親兵無一茍活,留書懇求大夏放過其余袍澤,莫要苛待大帥尸,而后紛紛拔劍自刎,死在帳前。
一封書信看的衛青霍去病二人心生嘆。
這糾纏了拖延了接近一月的伐趙大戰,在雙方主力決戰的第三天前,終究迎來完結。
衛青親自手書一封,連帶捷報和趙匡胤親兵留下的書信,一同呈報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