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如此,星海集團剛踏汽車領域時,既無造車經驗,也沒有核心技,肯定是“一窮二白”。
至于沐所說的電控,質疑者說,不要吹牛叉,先做出來再說。
基于這樣的刻板印象,網上的質疑聲和猜測聲越來越刺耳,例如,星海集團造車是不是沐在自娛自樂?
星海集團到底能不能造出真車?還是玩車?
還是弄一兩輛概念車,能不能跑起來,估計是人力推的吧。
或者干脆PPT造車,哈哈。
“一家沒有做過汽車的公司,產品還沒出來,就想造車,這有點癡心妄想,還宣傳的那麼大聲,有些嘩眾取寵的意思。沐是厲害,但造車要不是那麼容易,我對星海集團造車一點不看好。”
“我也不看好星海集團造車,也許弄一兩輛概念車,但沒法量產,很多新勢力造車公司就是這樣,最后還是吹了。”
“我同樣不看好星海集團造車,當然,沐老板有錢,虧幾個億都不是事,就當玩一玩。”
回應質疑的最好辦法自然是用事實說話,讓謠言不攻自破。
但對沐來說,他反而喜歡質疑者更多一些,老是支持他他,太沒意思了!
他更喜歡打臉,
而且,質疑聲越多,星海集團的造車討論更激烈,宣傳效果更好。
嘩眾取寵?
沐覺得也差不多,宣傳效果達到了就行。
只有車造出來了,沒有質疑聲,沒有黑,那才關鍵。
現在不管如何黑,都不影響車子的口碑。
車子都沒出來,怎麼樣黑都無所謂,已經造好了足夠的噱頭。
讓質疑聲來得更猛烈吧!
不過,沐覺得無所謂,但有不人關心他。
汽車合作方,喆利集團的董事長李舒福給沐打電話問:“沐總,你們真打算造車呀?現在網上宣傳得沸沸揚揚哦。”
“哈哈,是的,想不到也讓你驚訝了。”
“這的確有點意外,你們打算搞頂尖車型?不是普通車型的,還是放煙幕彈?”
“沒忽悠你們呀,我的確沒打算搞普通車型,難道,這能讓你有力了。”
“如果你們星海集團真進汽車行業話,也許別人不相信,但我相信你們能做出來的,我看過你們自研自產的全自生產線,這比造車難度大多了,對你們來說造車真不是什麼難事。如果是20萬以下價位的車型,我們的確多一個競爭對手,我當然有力了。”
“李總,放心吧,我沒興趣搞中低端車。”
“嗯,沐總的確有這個底氣,我倒是期待你們做出來,到時候我買一輛。”
“這可是你說的哦,我這車可不便宜,估計你舍不得花錢,不過,絕對值得擁有。”
“幾百萬不是事兒,難道你要賣上千萬?”
“的確是這麼個意思,我也沒打算能賣出去,自己玩玩吧,如果你要,本價給你一輛玩玩。”
“嘖嘖,你這麼一說,我倒是有點期待了。”
“哈哈,造車也沒這麼快,你那得等很長時間了。”
“沒事,兩三年等得起。”
“也許,不用那麼長時間哦,你還是準備好腰包吧。”
沐與李舒福打完電話,也有不老板跟他打電話聊天,還自稱如果便宜的話,愿意購買一輛。
沐提醒過車價不便宜,一邊宣傳起來。
口頭預訂車的老板,也有十幾位。
但有實力購買的,估計就幾位而已,到時候看到真實車價,估計還會被嚇退一部分老板。
沐說得也沒錯,絕對值得擁有,安全能第一,而且他造的車,使用本和維護本很低,這跟飛機不一樣,有的老板買得起飛機,但用不起。
他不打算買什麼飛機,也不打算出國,老實待在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