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205章 新的開始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205章 新的開始

接下來的幾日,陸上的戰場,包括江北的襄都是風平浪靜,唯有庭湖的戰鬥還在繼續。

魏延用400條戰船堅守岳,在燃燒彈的威攝下,長江一線的吳國戰船再也不敢前來,呂據、周承、吾粲、朱紀和留贊五將仍在堅持戰鬥,他們率領著僅剩的幾百條戰船與蜀軍玩起了「躲貓貓」,他們依靠悉地形的優勢,在寬闊的庭湖上東躲西藏。

唯一不同的是,進攻一方的魏延早有準備,兵卒都帶了7日糧草,倉惶進庭湖的吳軍戰船卻斷了糧。經過多日的尋找,蜀軍終於在岳西部的庭湖水域找到了3百多艘被破壞的各式戰船。

看得出來,這一萬多吳兵在缺糧的況下已經棄船而走,他們登岸后,肯定不敢往西南方向的臨沅而去,必會往西北退走,經華容後去往石首,與吳軍的主力匯合。

「陛下的大軍大勝陸遜和諸葛謹,大將軍姜維江陵大捷,左將軍魏延的水師在庭湖大捷」,三路大軍的捷報傳回國,百姓們無不歡呼雀躍,慶賀大漢的軍隊在春節前夕的大勝仗。

今年蜀中的春節與以前不同,駕親征的劉閃並沒回到都,多名朝中的文武將也在荊州。即便如此,奉常孫玄和府杜致還是在劉閃的要求下,在坤寧殿大擺宴席,讓宮中的嬪妃和文武將的家眷們齊聚一堂,共渡佳節。

春節期間的蜀中各地一片歡騰時,吳國卻愁雲慘淡:州三郡全部被蜀軍所得,廣州六郡僅存四郡,荊州僅存的江夏郡已經風雨飄搖;也就在今年,屢吃敗仗的吳國雪上加霜,太子孫登、左將軍朱據、前將軍朱桓相繼陣亡。

前幾天,本就鬱鬱寡歡的孫權再獲噩耗:本已經向吳國稱臣的高句麗突然變卦,高句麗王位宮斬殺吳國使臣胡衛,並將其首級送至魏國幽州,轉而向魏國稱臣。

Advertisement

賦稅和徭役本來就重的吳國再陷危機,孫權本效仿蜀中變法強國卻遇阻。在孫權看來,「對漢人奴隸徵稅」這項政策應該無關痛,但卻遭到很多世家旺族的一致反對。

其他的諸如創辦國營磚窯、創辦國營織廠、降低鹽稅等政策更到世家門閥和朝臣的一致反對,諸多新政被迫中止。

去年的年初,孫權發現許多門閥或商旅將大批的糧食從海上運往趾郡,以換取蜀中的織產品或「大漢萬年」銖錢,並且這種銖錢已經在民間私下流通。

為了制止這種現象,孫權新鑄了重達12銖的「以一當五百」大錢,卻還是阻擋不住吳中的糧食、硫磺硝石、草藥、鐵錠等資流蜀中。

在百姓和世家商旅們看來,吳國的銖錢已經越來越不值錢,唯有「大漢萬年」銖錢才能守住自己的財富,孫權鑄造大額銖錢的行為,更加速了這些資流向蜀中。

財政局局長孟確實有先見之明,他用自己的鑄幣守住了蜀中的重要資,並以此掠奪吳國的同類資。

在劉閃看來,這不亞於後世的金融戰爭,自己的「大漢萬年」銖錢就相當於後世的「元」。不久之後,如果攻佔了襄,「大漢萬年」銖錢很可能會在魏國私下流通,也能掠奪魏國的各種資源。

就在劉閃為自己的「銖錢霸權」欣喜的時候,黃月英的一封奏表將劉閃「雷」得外焦里:蜀中已有三百多名學生完了小學、大學的全部課程,黃月英上表請示,何時可以在這些優秀學生中尋覓人才。

在劉閃的計劃中,除小學和大學之外,他還要辦新式的「太學」。太學將在大學的基礎上增加行軍布陣、政務理以及醫療、冶鍊等專業知識。太學招收的是十三四歲的大學畢業生,對口地培養各種急需的人才。在他的計劃中,這將是幾年之後的事,所以他暫時沒放在心上。

Advertisement

在劉閃的認識中,完小學課程的應該還是小孩,完大學課程的也不過十三、四歲,哪知他下發詔令創立學校時,忘了規定「學生」的學年齡,也沒有明確規定「小學」和「大學」的學習時間。

正是這個,使得許多二十多歲,甚至三四十歲的百姓搶佔了小孩子的學機會,他們為了「當」紛紛湧各地的學校,紛紛在耕作后的夜晚「挑燈夜讀」,三百多人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完了劉閃編製的「大學」課程。

如今,太學還沒有創辦,大學生卻已經畢業,這確實在劉閃的計劃之外。

木已舟,劉閃斷不能收回「從大學畢業生」中選拔人才的詔令,只得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給蔣琬寫了封信,讓他安排這些學生到各縣的治所「實習」一段時間,看看他們能否在當地員的指導下,掌握應有的政務理技能。

經過十幾日不懈的努力和不分晝夜的水戰,十幾支突冒戰船突破了吳軍在岳的阻截,順利駛長江水域,這讓屯兵於石首的孫權大駭。

如果蜀軍戰船在岳切斷長江航線,岳上游的監利、石首將有斷糧的危險。有鑒於此,孫權實在不敢冒險,他趕棄守石首,率領著各路退來的10萬大軍沿江而下,至岳下游的洪湖、州陵一線堅守。

至此,吳國的戰船很出現在岳的上游,魏延扼守庭湖防止吳軍襲擾長沙的同時,率領3百艘戰船控制著秭歸、夷道、江陵、公安、石首至岳的長江航道。

鑒於蜀軍控制著很長的長江航道,為了減輕後勤補給的力,劉閃將秭歸至夷道的3萬兵馬調至江陵,主要的糧草和軍資都通過江陵中轉。

將後勤補給點設在江陵,戰線就往東推進了一百多里,這就集中了兵力,更有利於攻取襄和東進。

Advertisement

在劉閃和姜維的計劃中,北取襄是重中之重,劉閃將魏延的2萬兵馬和原秭歸一線的3萬兵馬都調至江陵,與江北原有的8萬大軍匯合。這樣一來,江北的姜維就有13萬大軍可供調遣,更有了魏延這名猛將助陣。

為了拖住吳國,為攻取襄創造更好條件,劉閃將松滋的4萬大軍調至岳,與魏容、魏昌的1萬水師匯合,做出隨時東進的架勢。

大軍休整一月有餘,急於建功立業的武將們紛紛請兵請戰。為壯軍威,劉閃特意在江陵城外舉行了隆重的點將儀式。

點將臺前,劉閃震臂高呼道:「興漢2年,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大將軍姜維奉詔,領兵13萬北伐;朕,親率50萬大軍伐吳!願我大漢的將士勇殺敵,再立新功!」

「陛下,東進伐吳的不是只有5萬嗎……」一名史謹慎地問道。

「臥槽!又是你這杠!朕嚇一嚇孫權不行嗎?」

所有的將領們哈哈大笑,他們已經習慣了劉閃的「胡言語」,唯獨幾名史一臉的懵

正在此時,突然一陣狂風驟起,點將臺西側的一支軍旗應聲折斷,眾將無不驚駭。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劉閃滿不在乎地笑道,心頭卻暗嘆:「臥槽!今後一定要將軍旗的竹桿全部換鐵桿,以免我軍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