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雪峰山脈,除了雪峰山之外,還包括大南山、梅山、金龍山、天龍山等旁支和余脈,從東北的益一直延到西南的綏寧,總長700餘里,寬達150餘里。
雪峰山脈的西側是沅水,東側是資水,陸遜和諸葛謹率領主力翻越雪峰山,令老弱殘兵駕著戰船往桃源開進,本以為能瞞過姜維並避開蜀軍的主力,卻不知正好跳進了姜維的包圍圈中。
武陵郡,馬忠率領的5萬大軍,再加上劉閃留下的,從武陵山而來的6萬大軍正順著沅水而下;由於姜維打下的木樁阻隔,那些老弱殘兵無法退庭湖,於是扔下戰船后從路陸四散而逃;他們扔下的1千餘條艨艟戰船和突冒,以及一百多條樓船全都了蜀軍的戰利品。
眼看11萬蜀軍兵臨桃源,城中的守將擔心蜀軍的戰船切斷沅水的糧道,因此不敢在城中堅守。幾名將領在蜀軍趕到之前,匆匆率領3萬兵卒乘戰船退至庭湖,這樣既保存了實力,又可防止蜀軍乘繳獲的戰船北上。
陸遜的大軍經過一天一夜的奔逃,兵卒早就疲憊不堪,確實無法繼續趕路,陸遜只好令胡綜引5千兵馬阻擋吳懿的追擊,然後讓兵卒埋鍋造飯。
很多兵卒剛剛坐下就睡,也有很多兵卒將大米和小麥往裡猛塞,喝口水后未經咀嚼就囫圇吞下。
「陸遜!我家大將軍在桃源等你,你怎麼不打聲招呼就溜了?本將找得你好辛苦!哈哈哈?」
陸遜抬頭一看,廖化正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放聲大笑,3千多兵卒正從沿著山腳從北面殺來,金鼓聲和喊殺聲讓人心驚膽。
眼看陸遜和幾名將領已經騎著戰馬逃去,從睡夢中驚醒的吳兵也拔退就跑,許多人索扔掉兵甲胄繼續睡覺,也有很多人丟掉武圍在鍋邊,靜靜地待著米飯煮。
吳懿輕易地擊退胡綜后忙著收編降卒,廖化則引著兵馬保持2—3里的距離繼續追趕,此時的吳軍就如驚弓之鳥一般戰意全無,拚命地往資水西岸的安化城而去。
另一邊,諸葛謹本以為到達漵浦就能獲得休整,當他領兵來到漵浦城下時,城上卻滿了蜀軍的戰旗,張嶷正站在城頭哈哈大笑。
眼看後方的馬修和馬恢就要追來,諸葛謹趕領著兵將往東面的資水而去。
那些主將、大將或尉都有戰馬,他們可以快速撤走,普通的步卒就沒那麼幸運了:當後方的馬修和馬恢追來時,他們有10倍於蜀軍的兵力卻士氣全無,放下兵投降者不計其數,也有很多人見蜀軍應接不暇,索又拿起兵往資水方向逃去。
桃源方向。
收編了吳軍戰船的蜀軍得到姜維的指示,由魏延率領3萬大軍屯於桃源,做出從水路北上的架勢拖住吳軍;羅憲、張翼、呂祥率領6萬大軍沿陸路北上,馬不停蹄地往長江沿線的諸城而去。
除此之外,文欽、鄧芝二將領著2萬大軍一路東進,長沙以北的湘、汨羅、平江等地的吳國縣令和員紛紛逃往東部的豫章郡,而當地的百姓卻毫無恐懼之,他們甚至還期待著蜀軍的到來。
鄰長沙的零陵、桂二郡的吳國員也沉不住氣了:他們很多人剛剛才躲過了蜀軍騎兵的剿殺,又得知蜀軍的10萬步卒屯於長沙東南的邵,紛紛逃往揚州的廬陵郡或廣州的南海郡。
2日後,資水。
「大將軍,陸遜的大軍距離安化已經不足20里,是否可以出兵阻截了?」魏容欣喜地問道。
「不必,待陸遜試圖渡河時,從側面掩殺,將他們到南部的新化!」
「大將軍,現在的吳軍一擊即潰,末將只需3千兵馬,吳軍必敗!」
「未必!」姜維慢慢地解釋道:「吳軍現在唯一的退路就是資水,如果你在正面阻截,吳軍必會拚死一搏,對我軍極為不利。待他們將要渡河時從北面掩殺,吳軍尚有一線生機,必會往南部的新化方向退走。」
「大將軍,為何搞得這麼複雜?如果你擔心吳軍勢大,可讓趙將軍或夏侯將軍的騎兵出,必能活捉陸遜!」
「當年諸葛丞相對孟獲七擒七縱,為的是收服南人之心;今吳軍多是新兵,我圍而不殺以消其志,多路追擊以驚其心,他們必會對我大漢的軍隊保持足夠的恐懼,這樣一來,將其收降之後才不易反叛。」
魏容懂非懂地點點頭,姜維繼續說道:「如果陸遜不願降我大漢,他現在也不能死!現在的吳國有顧、陸、朱、張四大家族把持朝政,他們對外戰爭多有消極,若被侵略時則會同仇敵愾。」
姜維喝口酒後接著說道:「滅掉吳國的大軍很容易,但我大漢需要的是穩定的吳國!我大漢要保持吳境的穩定,必須要收降這四大家族之心。若我殺其一家,其他三家必會不惜代價地群起抵抗,對我多有不利。」
魏容終於徹底地明白了姜維的意思,令兵卒在安化城大展旌旗以壯聲威,靜待吳軍的到來。
兩個時辰后,陸遜領兵來到安化以西10里,他得知安化已被蜀軍搶佔,只得領兵往南而去,希跟諸葛謹的大軍在新化匯合,然後再搶渡資水。
陸遜調頭向南之後,從安化城追來的不僅僅有蜀軍的步卒,還有趙廣率領的3千騎兵!
吳軍兵卒連日的逃亡早就心疲憊,一聽到蜀軍進攻的號角就嚇得魂飛魄散,跪地乞降者多不勝數。趙廣追上斷後的胡綜並未殺害,也未將其擒獲,而是送上一封劉閃的親筆信,請他轉給陸遜。
劉閃在信中,對陸遜夷陵之戰的就給予很高的評價,對陸氏家族輔佐孫權就帝業的功勛大加讚賞,對孫權的短視表現出憤慨的同時,也表達出自己復興大漢的崇高目標。
陸遜雖然多次敗於姜維,劉閃卻十分重陸遜,劉閃也意識到目前很將其招降,所以在信中並無任何勸降的字眼,這卻又是一封實實在在的勸降書。
劉閃在信的末尾特別叮囑陸遜,希他明哲保,不要對「立嫡」或「立庶」表達自己的意見,千萬不要捲吳國的太子之爭。
由於孫登提前陣亡,劉閃擔心吳國的「立嗣之爭」提前到來,所以站在上帝的視角上提醒陸遜,希他在吳國可能會提前到來的「立嗣之爭」中保住命,希他有朝一日能為大漢所用。
陸遜和諸葛謹領著殘兵趕往新化,他們已經無力派出哨探前去打探,因為所有的哨探全都有去無回,他們自然不可能知道:在新化城中,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