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些問題,趙俊臣早在潞安府之時,就已是想到了應對之策,此時見德慶皇帝詢問,亦是信心十足。
“先說著第一個問題。”趙俊臣輕輕揮著手中折子,說道:“在許多朝中大臣看來,陛下南巡純屬面子功夫,并無實際意義,這實在是迂腐之語、陳舊之思,我大明疆域廣闊,正所謂天高皇帝遠,最是容易鬧出各種問題,而浙江安徽等地,又是我朝鹽糧重鎮,更是不得有失,正需要陛下南巡,巡視地方,強調帝王存在,傳播帝王威儀,讓地方員與地方耆老由此而對朝廷心存敬畏,加強中樞與地方之聯系,了解百姓民生與疾苦,難道不正是南巡的意義所在?為了這些意義,難道為南巡花上三五十萬兩銀子還算多嗎?”
頓了頓后,趙俊臣繼續說道:“陛下南巡,實為憂國民之心,若日后還有人敢以‘南巡并無實際意義’為理由,阻礙陛下南巡,陛下大可以直接把他拿下問罪,或是藐視君上用心良苦,乃大不敬之罪,或是別有用心,瞞地方況,更是謀逆大罪。”
聽趙俊臣這麼說,德慶皇帝微微點頭表示贊賞。
雖然德慶皇帝很清楚,他之所以南巡,只是因為皇宮呆膩了,想去江南山明水秀之地走走散心罷了,哪里想過這麼多事?
不過這些冠冕堂皇的話,不管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都是不可或缺,所以德慶皇帝亦是把這些話語暗暗記在心中,等著日后用來反駁朝中眾臣,類似的理由他也能想出許多來,卻沒法像趙俊臣這樣說得漂亮。
不過,實際的銀錢問題沒能解決,一切都只是紙上之言,所以德慶皇帝雖然點頭表示了贊賞,卻并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示意趙俊臣繼續說下去。
而見到德慶皇帝的神,趙俊臣亦是明白了關鍵所在,所以也加快了語速,繼續說道:“至于第二個理由,稱陛下為天子,就應該坐鎮京城,不可輕離,否則容易就容易生出子,在臣看來,更是可笑,這天下都是陛下的,難道陛下想去地方都不可以?若是陛下一旦離京,天下就會生出子,那究竟是陛下的問題?還是臣子的問題?更何況,關于國家建設,朝中諸般觀點,相爭相斗,各有各的道理,陛下不去地方實際了解一番,又如何能制定國策?難道僅僅聽信臣子的一面之詞?古往今來,所有昏君聵主,皆是不了解民生國,被臣子欺瞞之君王,陛下您英明神武,又民如子,又豈能僅僅坐在紫城中任由臣子擺布?陛下為帝王,就應該獨斷乾坤,依臣看來,那些臣子之所以反對陛下巡視地方,怕是用心可疑。”
聽趙俊臣這麼說,德慶皇帝又是點頭不已。
趙俊臣之言,馬屁拍的恰到好,正合了德慶皇帝自詡圣君、好大喜功的子,再想到這些日子以來滿朝文武的反對,不由的,竟是讓德慶皇帝產生了“滿朝臣子無數,唯有趙俊臣深知朕心”之慨。
而此時,趙俊臣亦終于說到了阻礙南巡的關鍵所在。
“至于第三個問題,即南巡勞師眾驚擾民力的問題,以及第四個問題,即南巡耗費巨大但戶部銀錢不足的問題,其實是一分二、二合一的問題,歸結底,朝中大臣們的這兩個觀點,可歸納為四個字,即勞民傷財。雖略有道理,但在臣看來,只要變通一番,亦是頗容易解決。”
聽趙俊臣這麼說,德慶皇帝亦是來了神,瞪了趙俊臣一眼后,道:“莫給朕繞關子,快快說來。”
他之所以急招趙俊臣回京,就是為了用趙俊臣的理財之,解決這些問題。
雖然德慶皇帝催促,但趙俊臣卻沒有急著回答,反而向德慶皇帝問道:“陛下,恕臣冒昧的先問一句,陛下南巡之時,難道就必須要住在行宮之中嗎?陛下真的想住行宮嗎?”
德慶皇帝眉頭微皺,問道:“怎麼說?”
趙俊臣說道:“依臣看來,陛下這次南巡,雖說是為國為民,為了江山社稷,但未嘗不可以順便在江南散散心。”
趙俊臣口中的“未嘗”、“順便”,其實就是德慶皇帝南巡的主要心思,當
然趙俊臣不會明說。
見德慶皇帝點頭,趙俊臣繼續說道:“既然如此,陛下又何必刻意住在行宮之中?行宮雖然建造的豪華大氣,可顯皇家氣派,但不管是巡視,還是游玩,皆是不便,且行宮的各建設,與陛下的紫城又有何區別?又哪有新鮮可談?千篇一律,又哪里能讓陛下散心?”
看德慶皇帝似乎明白了一些,趙俊臣繼續說道:“與行宮相比,江南園林,向來是江南之地最大的特與景,素有‘城中山林’之譽,以水景、古樹、花木、疊石為主,巧于借景,素雅而富于野趣,造園如作詩文,必使其曲折有法,與宮廷景相比,卻是另有一番味道,陛下想來是有見到的。”
見德慶皇帝面向往之,趙俊臣笑道:“既然如此,陛下您又何必非要住在行宮之中?若是南巡之時,住在那江南園林之中,豈不是更好?”
德慶皇帝問道:“你是說,不建行宮,改建園林?”
趙俊臣笑著搖頭道:“臣雖有此心,為陛下您建一江南園林風格的行宮,然而園林之建造,怕是耗費還在行宮之上且不談,那建造園林的時間,更遠遠要超過建造行宮許多,沒三五年的功夫,是無法形的,又哪里能來得及?更何況,江南園林之,盡在那些私人園林之中,臣的意思是,陛下南巡,大可不住行宮,而是住在江南現有的那幾著名園林之中。”
見德慶皇帝略有猶豫,趙俊臣繼續說道:“臣計算過了,陛下南巡,就算能省擇省,也需要三五十萬兩白銀,在其中,行宮的建造與修繕,占了最大頭,至需要十五萬兩銀子,若是陛下改住江南園林,這一大筆銀子,或是大可省去,或是可用在增加陛下儀仗之上。”
頓了頓后,趙俊臣繼續說道:“而那些江南著名園林,如今大都掌握在那些江南富豪手中,陛下若想要住進,自是他們的榮幸,那些人可是有錢的很,到時候,只要臣對他們稍加暗示,為了爭取陛下住之資格,這些富豪又豈會吝嗇?到時候,別說三五十萬兩銀子的費用,就算是再翻上一倍,怕也沒有問題。”
住別人的房子,還要別人倒銀錢,看似荒謬,但趙俊臣說的理所當然,德慶皇帝聽得也是理所當然,連連點頭。
而趙俊臣的話還沒有說完:“如此一來,陛下南巡,完全可以不耗費戶部銀錢,甚至還能增加庫收,既然如此,又如何有耗費巨大戶部銀錢不足之憂?至于勞民,亦主要是因為建設行宮時的征集民力、占用民宅,若是陛下住在那些江南園林之中,又豈會驚擾民力?反而陛下您南巡之時,諸般采購,還會增加百姓收,既是如此,又如何會勞民傷財?”
聽到趙俊臣說了這麼多,德慶皇帝終于被說服了,想到自己南巡自在之余,不僅能為國家創收,還能讓百姓致富,實乃是千古未有之舉,不由得意大笑,道:“世人皆言俊臣你理財之天下第一,朕今日終于信矣!!”
趙俊臣笑道:“那還不是因為陛下識人之明,用人有道?若不是陛下,臣如今怕還只是個落魄書生罷了。”
聽趙俊臣這麼說,德慶皇帝愈加的得意了,對于趙俊臣,德慶皇帝在這一刻滿意至極。
………
德慶皇帝去了心病后,興致頗高,又與趙俊臣談了許久,趙俊臣趁機把四川鹽務改革以及為為劉長安請功的折子呈了上去。
四川鹽務改革關系重大,德慶皇帝只是謹慎支持,同意放到朝中討論,至于劉長安的請功折子,德慶皇帝卻只是看了一眼后就恩準了。
又與德慶皇帝談了一些閑話,趙俊臣見德慶皇帝面現疲,就知趣的告辭了。
然而,剛剛離開養心殿,趙俊臣就看到,太子朱和堉正在一群太監的前呼后擁之下,向著養心殿走來。
~~~~~~~~~~~~~~~~~~~~~~~~~~~~~~~~~~~~~~~~
PS:三江票,蟲子現在排名第二,而且快被第三名趕上了,求支援。另,繼續厚求推薦和收藏。
她,一朝穿越,成爲北國丞相之女,奇醜無比,卻在出嫁後,連續七日遭人強暴,身敗名裂.洞房花燭夜,他將她欺壓在身下,修長的手滑到她的衣襟處,頓時,紗衣被撕裂,任由他掠奪、衝擊著她不是處子的身子……他,完全不在意.一夜,她才發現強暴她和娶她的人竟然是同一個人,也是在一夜,她遭棄,滿門抄斬,落得一個蕩婦之名遺臭萬年.他殘暴嗜血的報復,卻沒能給他帶來快感,反而顯得異常空寂.醜顏之女,他何以掛念?那七夜,他無法忘懷.重生.她擁有傾國傾城的容貌,天下男子爲之瘋狂,讓所有人都沒預料到,她就是當年醜顏棄妃.她歸來了,帶著她的恨,主動接近,主動迷惑,步步爲營……面對他的寵愛,她的眼睛不再清澈,眼眸盡顯恨意:天下人負我,我定顛倒衆生,讓世人償還留在我身上的痛,而你負我,我定讓你生不如死……
X市首富江妄有個奇怪的嗜好——養錦鯉。傳說江妄運氣不好,生來就自帶煞氣,需要養些錦鯉中和,方能安安穩穩地活下去。傳說他家別墅後院有片魚塘,裡麵養著紅的黃的黑的等各式錦鯉,他養的錦鯉,連起來可繞自家公司兩圈。還有傳說……一夜之間,江總裁家裡的錦鯉就消失了!別墅後院內,男人麵色陰沉地看著地上一堆未燃盡的火焰,咬牙切齒地道:「吐出來。」「唔唔唔……」「你給我吐出來!」「咕嚕,嗝~」女孩嚥下最後一口魚肉,滿意地打了個飽嗝。「沈今初!」江妄一把將她拎了起來,「我不是說過,不許你再吃錦鯉了嗎?!」「可是很好吃啊,」女孩睜著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看他,「養魚不就是為了吃嗎?」男人陰著臉準備把人關起來,卻收到了一連串的訊息——「江總,您投資的那片地要拆遷了!」「江總!大喜事!前天掉進江裡的那批貨找回來了!」「江總江總!跟咱們競標的公司老闆被老婆打得住了院,沒法參與競標啦!」江妄看了眼自己手上拎著的小姑娘,默默對秘書道:「去,再訂三百條錦鯉,越肥美越好!」【古穿今全能吃貨軟萌小錦鯉x口是心非壞心眼毒舌龜毛的首富大佬】
【校園甜寵戀愛文】 戚映上一世被將軍從土匪窩里救出來,成了將軍的小妾 將軍百戰百勝英名遠揚,最后戰死沙場 小妾懸梁自盡,追隨將軍而去 醒來后,成了十七歲的聾啞少女戚映 少女聽不見聲音,不會說話,可眼睛美得如月色,性子軟得不像話 有一天,她遇到了被所有人忌憚的冷漠少年 那是她的將軍 【又冷又兇校園大佬】X【又乖又軟小仙女】 別人眼中的季讓: 脾氣壞!有錢!惹不起! 戚映眼中的季讓: 將軍是在替天行道!將軍是在劫富濟貧!將軍超棒的! 季讓一把把她按墻上 戚映:男孩子把女孩按在墻上就是要親她呀,mua~! 季讓:??? “季讓你他媽出來混還帶家眷,看不起老子是不是?” “沒,就是想讓我的小仙女看看我是怎麼懲惡揚善的。” 人人都怕季讓 沒有人愛季讓,戚映愛他 【女主因意外導致失語癥和聽力障礙,后期會恢復】 【男主是將軍轉世,同一個靈魂,不是替身,不喜設定勿入,棄文不必告知,鞠躬謝謝】 【互相治愈的溫暖戀愛故事,甜寵撩,每天早上十點定時更新~】 【未成年不談戀愛,高考前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