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長史就算再怎麼對位不看重,也得要為底下的人著想。
更別說他可是丞相的兒子,豈能給丞相抹黑?
「吾等豈能不知?且長史所託,吾定會盡力而為,儘量不耽誤了農時。」
眾人強歡笑,滿口應下。
盡力和儘量這兩個詞從這些人裡說出來,讓諸葛長史不就是有些擔心:
「公等可是有難?這農時,可不是說儘量不誤,而是一定不能誤了。」
很明顯太原鄉賢沒有老表們的奉獻神,更不想變嗎嘍,所以打算搞事。(5,0);
如今一看長史如此恤下邊的人,頓時大喜,連忙訴苦:
長史啊,大軍駐紮,對地方民夫多有徵發,雖一時無礙,然戰事延綿,無有定期。
長此以往,恐民間多有怨言,田地未免有荒蕪之患,不可不防啊!
話雖說是誇張了一點點,但卻非假話。
諸葛喬對此也是有些頭疼。
雖說大軍統帥喊自己兄長,但他也不可能跑去跟自己的阿弟說:
阿弟你搞快點,不然兄長我這地方上不好展開工作。
而眼下面對地方上的述苦,諸葛長史也不能裝作聽不見。
與河東上黨那些地方豪強徹底被犁過一遍不同,太原在大漢鐵騎面前,跪得極為,甚至還支援了不軍糧。
事後大漢也不可能像對待河東那樣,直接來個暴力準改造啥的。
雖說這些年一直在推行新政,但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培養人才,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都未必能達到目標。(5,0);
後世東大建國以後進行大規模掃盲,然後又大規模擴招,也得用了數十年,才吃到了勞力紅利。
更別說馮某人從挖世家大族的牆角到擁有教育話語權才多年?
就算皇家學院就是一天十二個時辰都在講課,沒有個十年二十年,也緩解不了大漢現在人才缺口的窘境。
更別說現在的大漢,流行「馬上取功名」,相比起跟到基層熬資歷,不學生寧願跑去軍中博一把。
而現在又準備要改制統軍府。
真的是到都在搶人。
大漢基層吏的缺口,委實是無比驚人。
像太原這種地方,新政肯定會搞,但想一下子就拔除掉豪強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那就是異想天開。
所以諸葛長史面對這些鄉老士紳的訴苦,肯定是要重視的。
地方鄉賢出人出力,有力地幫助朝廷保障大軍後勤,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要想馬兒跑,也得給馬吃點草。
現在鄉賢趁著春耕工作開展之際前來述苦,無非就是想要討點好。(5,0);
諸葛長史雖說是個老實君子,但不是傻子,他能聽得出來這些人的言外之意,也能表示理解。
畢竟就算是在後世,地方平日裡找明星企業化個緣什麼的,也多多送一些優惠政策之類的。
「早年朝廷把太原胡兒皆遷往塞外,故而太原人丁本就比他一些,兼之這些年雁門那邊,多開工場,不男子婦人,前去做工。」
「平日裡有諸多鐵犁農,又多耕牛,故而倒也不虞人手不足,但如今大軍一來,人手確有不足,還長史明鑑啊!」
諸葛長史一聽,確實也是這麼一回事,於是虛心問道:
「大軍東征,乃是最為要之事,斷不可缺了人手。然則春耕亦是國之要事,亦不可廢,兩相衝突,諸公可有良策?」
大夥等的就是諸葛長史這麼一句,連忙回答有啊有啊,咱們不就是缺人手嗎?只要能找到幫忙幹活的人不就好了?
諸葛長史又問,那麼到哪裡去找這麼多的人手呢?
鄉賢趕提醒諸葛長史:
鎮東將軍手頭不是五萬多勞力嗎?長史你跟大司馬的關係那麼好,去跟大司馬說一說,把那五萬勞力都留在咱們太原得了。(5,0);
諸葛長史一聽,連忙搖頭,說勞力那是用來發賣的,還要給朝廷上稅呢,豈敢說截留?
鄉賢大急:又不說不給錢,給錢的!賣哪裡不是賣?大夥湊份子,有錢!
長史啊,你可是咱們并州的父母,要為下邊的子民考慮啊。
你有大司馬這層關係,該用的就應該用上啊!
看著晉士吏殷殷眼神,諸葛長史慎重思考了一下,終於點了點頭。
金三角的一位將軍轉世來到了東漢末年。 在這風起雲湧的時代,他要建立一支天朝鐵騎,他要恢復泱泱大國的風範,要讓萬國來拜。 人才他收,文的武的通通不拉,多多益善。 美女他要,享盡齊人之福展男人風采。 殺一人是罪,屠萬人是雄。 一個斬新的三國就此展開,一個亙古未有的大國疆域就此重新的劃分。
一代食神白鳳重生大唐,成為了人盡皆知的紈絝。 上輩子冠絕天下,這一世自然也不能甘於人后。 長安暗流涌動,那又如何?且看我攪動這攤死水,掀起新時代的巨浪!
劉備有五虎將?我直接截胡!劉備有臥龍鳳雛?我的智囊團讓臥龍鳳雛直冒汗!什麼!沒有系統?這,這,這。。。...
新書《昭周》已發布,請諸位移步一觀!!!李信,平南侯的私生子。母親病逝,跟隨舅公進京尋親的他,被平南侯府罵作“野種”,趕出了家門。于是,這個無家可歸的少年人,被活活凍死在了破廟里。等他再次醒來的時候,另一個李信來到了這個世界。作為一個光榮的穿越者,李信給自己定下了兩個目標。一,活下去。二,打倒渣爹!ps:已有兩百萬字完結老書《將白》,人品保證,書荒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