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重生三國當皇帝 第2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重生三國當皇帝》 第2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

對於袁軍和曹軍來說,今天這場仗頂多算一場普通的遭遇戰,有便宜就占沒便宜就撤,影響不了大局。    但對山上的百姓來說,今天這場仗卻是意義非凡,因為它關係著山上所有人的命運大小頭頸都隨教主下了山,有威出來主持大局的隻剩昌柳氏一人。    昌柳氏帶著山上眾人站在山口遠遠著,見曹昂上來急忙迎了上去,行禮道:“教主”    曹昂回禮道:“夫人放心,事都辦妥了,馬上收拾東西,一個時辰後出發,爭取天黑前趕到奉高城。”    現場頓時響起一陣歡呼,他們都是普通百姓,隻要有安穩日子過才不會在乎投降誰呢。    歡呼之後所有人都匆匆跑回家門收拾東西。    其實也沒什麽收拾的,糧草都被袁軍探燒了,能帶走的也就幾件早已洗的漿白的舊服而已,也算輕裝上陣了下山時隊伍排起了長龍,這些都是老弱婦孺,大規模遷徙自然沒有隊形可言,人群吵嚷推諉,怎一個混可言    山上路,不時有人絆倒一人跌倒不說還順便將周圍人絆倒,一次兩次還好,三番五次就容易引發口角,甚至上升到肢衝突。    沒奈何,曹昂隻好穿梭在人群中一邊勸說一邊喝斥,盡力維護遷徙隊伍的秩序,來回幾次,累的頭上汗都下來了。    不由得著腦袋慨,人民群眾的工作不好做啊不止明頂上有百姓,其他山寨也有百姓。    下了山後又等大半天,等各寨百姓都匯合之後曹昂才帶著他們向奉高縣城趕去。    一路無話奉高不是大城,十餘萬人同時湧,城中自然是容納不下的,因此曹出兵之前便命人在城外修建營寨,做為安置百姓之用。    遷徙隊伍趕到後天已近黃昏。    曹站在轅門外看著一無際的人群慨道:“泰山問題終於徹底解決了,了一個威脅,怎麽就覺這麽輕鬆呢”    黃巾戰敗後,近百萬流寇湧泰山,搞得員都不敢來泰山上任。    那幾年哪個員被分配到泰山,鐵定是倒了八輩子黴。    一時之間泰山場人人自危,泰山郡了大漢的忌之地。    就連曹也因為泰山頭疼了許多年,對昌豨這群賊寇不得不哄著,慣著,想想都憋屈。    毫不誇張的說,泰山就是曹的一塊心病,現在病好了,渾說不出的輕鬆。    郭嘉同樣著人群說道:“主公你看,大公子貌似很擅長理百姓糾紛啊”    曹一愣,順著他的手指看去,隻見兩隊人馬你推我搡,謾罵不過癮,還起了手,曹昂走過去三言兩語就將兩支人馬勸退,然後奔向下一。    他就像一隻勤勞的小蜂一樣,哪裏有衝突哪裏就有他的影。    經他勸說,剛才還矛盾不斷差點打起來的百姓紛紛平息怒火,自顧自的忙碌起來。    “沒看出來,這個逆子還有這本事呢”    曹詫異的說道百姓矛盾可不好解決,一個個鑽牛角尖認死理,怎麽勸都不管用,所以才有窮山惡水出刁民的說法。    在士族眼裏,天下百姓全是刁民,他們才不屑與之為伍。    曹當然也是這樣的想法,遇到刁民時,他的手段隻有一個。    殺初平四年攻徐州,略地至東海,所過大肆殺戮,一路上犬亦盡,墟邑無複行人,殺完之後世界都清淨了。    “大公子不學有啊”    郭嘉讚歎道:“據徐州那邊的探匯報,大公子在徐州深得民心,百姓紛紛為他立起長生牌位,不止如此,有幾個世家想用私兵對大公子發難,尚未起事就被私兵的家人舉報給了錦衛。”    曹眉頭一皺,說道:“你提醒我了,這個逆子連孫子兵法都背不過,此次回去定要好好督促他讀書,一塊璞玉不能就這麽毀了。”

Advertisement

    郭嘉無語問蒼天,開始替曹昂默哀曹昂帶著百姓進營寨,自有泰山員出來接,安排住宿夥食。    忙碌了一午的曹昂終於出空閑,跑過去對曹和郭嘉說道:“爹,老郭,聊什麽呢這麽起勁”    見他滿頭汗水,曹的心難得的痛了一下,原本還想關懷幾句,話到邊卻變了一句冷哼。    郭嘉調侃道:“主公說你太過懶散,這次回去定要督促你好好讀書。”    曹昂當場生出一種五雷轟頂之,這年頭沒有理科隻有文科,還全都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別說背誦,就算把書本擺在麵前,有些生僻字也不認識。    讀書,殺了我算了見他表頓時來氣,大庭廣眾下又不好責備,隻好扭頭不理,暗下決心,回頭好好收拾你。    郭嘉卻道:“大公子,這群百姓好像信服你啊。”    曹頓時豎起耳朵仔細聆聽,對此,他也好奇的。    曹昂說道:“這有什麽,百姓的心思很簡單,一點小恩小惠就可以讓他們生出激。”    “孔子不是說過嗎,民為重君為輕社稷次之”曹聽不下去轉就是一腳:“不學無的逆子,這句話是孟子說的。”    “管他誰說的,有道理就行。”    曹昂理直氣壯的說道:“不過後人明顯沒聽聖人的話,將兩者給弄反了。”    “百姓的理想很簡單,幾畝薄田兩間茅屋一份溫飽足矣,不像士族,既想要財富還想要地位還想要權力,他們怎麽不另立門戶自己當皇帝去”    “公卿王侯口口聲聲說要順應民意,卻從不肯俯下子去聆聽百姓的心聲,反而將百姓當做刁民,賤民,輒打罵,辱,奴役,說一套做一套真特麽虛偽”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可不是一句空話,武帝討伐匈奴搞得百姓困頓民不聊生民怨沸騰,結果呢,一道臺罪己詔瞬間平複民怨,何也,因為百姓知道皇帝將他們當人,他們知道攻打匈奴不是為了一家一姓,而是為了所有百姓的尊嚴,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差,百姓心裏比誰都明白,可是這些年,士族吏太不將百姓當人看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孝帝,宣帝連年遷豪,此舉被那群士大夫說暴政,惡政,若不停止國祚不穩,結果呢,天下安定百姓富足,至於那群被遷的六國民和當地豪強,誰敢說個不字”    “再看近代,士族崛起,士大夫們心向朝廷,結果呢,一個黃巾叛便弄得君不君,臣不臣,國不國,對此,朝廷倚重的士大夫不照樣無力回天”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若在我,士族何懼,諸侯何懼,就連這天地亦何懼,民心若不在我,縱有百萬甲兵,無數猛將謀臣,滅亡也不過時間問題。”    “那士族呢,士族的心就不重要了嗎”    郭嘉反駁道。    曹昂說道:“士族也是大漢百姓,當然重要,不過,土地,地位,財富,人脈,學識,太多的資本讓士族的野心不斷滋長,大漢就這麽大土地就那麽多,他們搶的多了百姓得到的就,等百姓土地被剝奪的活不下去的時候,起義就發了,先有陳勝吳廣大澤鄉,後有張角兄弟黃巾軍,前車之鑒的教訓。”    “所以我們要均貧富分田地,至得讓百姓活的下去。”    “還有一點,大漢的人口增長的太快了,高祖定鼎時全國隻有一千三百多萬人口,和帝時增長到了近六千萬,翻了四倍啊。”    “大漢的土地隻夠養三千萬,多出那三千萬吃不上飯怎麽辦,造反唄”

Advertisement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