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娘回頭,詫異的看了小橘子一眼,對于它想吃靈米飯有些驚訝。
被這樣看著,小橘子面上有些掛不住了,不滿的將頭偏向一邊。
它就是想嘗一下味道,看是不是和想象中一樣的難吃,不愿意給就算了。
許春娘收回目,盛了小碗靈米飯放到小橘子面前,覺它是不吃這些的。
看到面前的靈米飯,小橘子總算收起了不滿之,輕嗅之后,才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
果然不太好吃,但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吃。
小橘子三兩口就將靈米飯吃完了,然后站在原地沒。
它覺,自己還可以再吃一些。
然而一只手過來,將它面前的碗收起了。
隨后那只手落到了它的腦袋上,輕輕著。
“不喜歡吃嗎?最近有些忙,等過段時間賺了靈石,給你們買丹藥吃。”
小橘子鼻子中發出一道輕哼,將頭上那只手甩開,低頭張一叼,便將肚子撐得走不路的小白叼在上,走到小世界的另一邊去了。
許春娘搖頭失笑,用靈力將壇子滌凈之后,將蒸的靈米飯一一放。
隨后又取出幾只裝了靈酒曲的玉匣,一邊放一邊將分量和比例記下,最后將壇子進行編號。
做完這一切之后,才走到種植杏如花的那幾塊靈田面前,以靈探其中細細查看。
杏如花的生長較慢,養了半年也不過半尺來長,長勢算不上好也談不上壞。
至于府外面那塊,同樣種了杏如花的二級靈田,由于疏于打理,長勢甚至略遜一籌。
許春娘照看完杏如花,又將所有靈田澆灌了一遍,的靈氣瞬間見底。
閃離開小世界,回到了府之中的練功房。
回來之后沒有急著打坐,而是取出了方才收起的那些手稿和一枚陣盤。
府之中靈氣充裕,哪怕不打坐,也會緩慢恢復靈氣。
看向手中陣盤,它的材質似石非石、似玉非玉,正是不久前卓師兄贈與的那一枚。
許春娘深吸口氣,神識同時涌了陣盤和手稿之中。
想再試試,一心二用之法。
就在開始推衍的一瞬間,兩種不同的信息,同時闖進的腦海。
然而比起上次的頭痛裂、難以為繼,這次卻好了許多。
雖然耗費心力巨大,但還在的承范圍之。
直到三天三夜過去,許春娘神識疲憊,才從這種狀態中離。
閉目斂神,好半天才恢復了些神,睜開眼睛,出一堅定之。
這三天里一心二用,在陣道上的進度,對比起一心一意之時,其實并沒有快很多。
反而是心力和神識的消耗,幾乎是平時的雙倍之多。
甚至在推衍演算之時,偶有出錯。
但許春娘覺得,一開始有些不太適應、甚至偶爾失誤是正常的。
相信隨著時間推移和練度的提升,終究能掌握此法。
微微一笑,打坐恢復起來。
許春娘的猜測很快就得到了驗證,素日打坐之時,神識總是凝而不散。
可此次打坐吐納,運轉逍遙訣的時候,一半神識凝而不散,另一半神識卻朝著周圍無意識散開。
許春娘心中微,控制著那一半神識,落在還未收起的玉簡之上。
頓時,玉簡中的符文映的腦海之中,卻沒有影響到打坐吐納。
兩者同時進行、互不干擾。
許春娘心里升起一明悟,擔心一邊修行一邊研讀玉簡,不慎之下修煉會出岔子。
所以才寧可在研讀玉簡的同時,推衍陣法變化。
但沒想到,在修行之時反而更容易分出心神。
或許,這一心二用之法,已經算是門了。
掌握了此法后,許春娘的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
不管是白日在靈田做活,還是夜晚打坐修行,始終會分出一部分心神,沉浸在陣法之中。
雖然在這樣的狀態下,心力和神的消耗是平時的兩倍,但收益同樣驚人。
一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許春娘瞥了一眼腳下靈田,朝著幾只發酵靈酒的壇子走去。
還沒走近,能聞到幾分酒味,混雜著幾分其他說不明的氣息。
抓起第一只壇子,揭開其上蓋子,一陣強烈的酒味撲鼻而來。
用瓢舀出一些,嘗了一口。
嘶,好辣!
許春娘眉頭微皺,將這口酒吐了出來,又去舀二號壇子里的酒。
好嗆!
又打開三號壇子,還沒喝就聞到了一強烈的酸味,估計是不能喝了。
四號壇子中的靈酒清亮,然而許春娘只嘗了一點點,眉頭就皺得的。
五號壇子是苦的,隨后是齁得發膩的六號、以及黑乎乎的七號、一子怪味的八號……
一直嘗到九號,鎖的眉頭就沒松開過,反而越皺越深。
許春娘盯著最后的十號,甚至有些不敢去打開了。
實在是這麼一嘗下來,對自己釀的酒早已沒了信心。
猶豫之后,咬牙之下還是將它打開,輕輕舀了一些。
十號壇子中的酒,呈淡淡的白,看上去有些渾濁,酒香倒是有幾分。
許春娘著頭皮抿了一小口,酒香混著淡淡米香,倒是意外的清冽甘甜。
眉頭舒展,將瓢中酒一飲而盡。
隨著靈酒肚,靈氣和熱意同時升騰而起,在五臟六腑之間游走,將熱意自向外傳出。
許春娘總算松了口氣,釀了十壇酒,總算有一壇能用的,否則這一個多月就白等了。
取出一只空葫蘆,從十號壇子中裝了一小壇酒,正準備離開小世界,忽而想到什麼,又取出九個葫蘆。
對于酒的好壞,其實并不了解。
或許這些或酸或苦的,才是眾多修士喜歡的味道也不一定。
將一號到九號壇子的酒各裝了一份后,許春娘才離開小世界,前往主峰多寶閣。
此前在酒坊采買釀酒用的時候,店家便曾說過,若是釀出了好酒,可予他們去賣。
許春娘也不懂得分辨好壞,便一腦的將釀出來的酒,全拿過去了。
上次采買之時,酒坊的那位伙計,一副對釀酒之道懂得頗多的樣子。
便是這十壇子酒無一能用,至也能向他討教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