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很清楚,此時李世民正在氣頭上,現在說什麼,陛下都不會聽的。
李祐謀反,對於李世民而言,一定是沉痛的打擊。
這是兒子要反老子啊。
於是長孫皇后只是坐在一旁,抿不言。
等到李世民恍惚了片刻,才意識到長孫皇后坐在自己邊,於是嘆了口氣,下自己心裡的怒火:「觀音婢,李祐真的是大不孝啊,他年時並不是這樣。」
長孫皇后道:「他早年就就藩了,到了藩鎮上,邊多是逢迎他的小人,又不能時刻被陛下管教,因而一時誤信了言,這才犯下大錯。這是天大的事,陛下要狠狠教訓李祐,也是理所當然。只是……他的母親德妃並沒有什麼過失,李祐倘若還記得一分半點父母的恩,怎麼會在母妃還在宮中的時候,就起兵謀反呢。在他看來,母妃的生死,他是絕不會顧忌的。想來這個時候,和陛下同樣悲痛的人,理應是德妃吧。」
李世民聽到這裡,低頭沉默。
「陛下要拿下德妃,是因為陛下不敢承認,李祐變現在這個樣子,是陛下疏於管教的原因,所以才遷怒於德妃,可是德妃只是一介婦人,孩子長大了,又如何管教呢?論起來,臣妾也有大過,臣妾乃是後宮之主,竟使陛下的家中失和,臣妾也是死罪啊。」
李世民苦笑:「朕知道你是什麼意思了,來人……將張千追回來,不必……不必去管德妃了……」(5,0);
一個宦聽罷,已飛跑而去。
李世民隨即嘆息連連:「朕想不到,誤我大唐江山的,竟是朕的兒子啊,這李祐,倘若真有本事能夠事,朕也敬他是個好漢,也算是龍種,不愧是朕的兒子。可此人……不忠不孝也就罷了,竟還如此愚不可及,蠢到這般的地步,令朕蒙。」
長孫皇后知道李世民的苦悶,只耐心傾聽。
李世民又是懊惱,又是自責,隨即道:「可現在……這孽子的舉止,是要讓太原百姓隨他陪葬,朕心裡也是不安寧啊。朕登極以來,一心想要這天下大治,就算不能使百姓人人無憂,可至,也該讓他們太太平平,只是那裡想到……」
李世民又不唏噓了起來。
長孫皇后道:「待叛平定之後,陛下該赦免那些被裹挾的叛賊……」
「哎……」李世民搖搖頭。
那張千已是去而復返,站在一旁候命。
李世民抬頭看了張千一眼:「倒是多虧了陳正泰,陳正泰早前就提醒了朕,是朕不肯聽從,若是及早醒悟,何至今日呢。」
張千尷尬道:「朔方郡王殿下確實明察秋毫,令人欽佩。」
李世民大怒:「到了這個時候,你還要怪氣嗎?」
嚇得張千忙拜倒:「奴……奴沒有……奴這是肺腑之詞。」
李世民怒道:「為何此前百騎沒有回報?」
「奴萬死。」張千心裡想,百騎哪裡敢去探查晉王。
李世民嘆道:「朕懂了,又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一套。你們都不如陳正泰啊。」
張千心裡鬆了口氣。
李世民隨即落座,突然想到了什麼:「陳正泰說派了兩個人去晉,這事,你知道嗎?」
「奴知道一點點。」張千小心翼翼的回答。
「你知道?」李世民狐疑的看著他。
張千道:「是百騎報上來的,當時奴也沒有在意,去的人……乃是魏徵,還有一個陳家子弟……做陳河。」
「哎……可惜了,魏卿家……現在只怕也是生死未卜。還有那陳河……」李世民搖頭,不由得擔心起來。
「陛下放心,魏公是一定不會有命之憂的。」張千倒是很篤定的道。
「是嗎?」李世民凝視著張千:「這是何故?」
「陛下您忘了。」張千道:「魏公他縱橫二十年,總也死不了。」
蒙辰穿越三國,身為蒙恬後裔,麵對匈奴圍城,該如何做出抉擇?關鍵時刻抽獎係統覺醒,選擇與匈奴死戰不休,獲得新手禮包“霸王傳承”!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文臣武將各有歸屬,蒙辰的路究竟在何方?呂布:“快,我要與蒙辰聯姻!”曹操:“李存孝恐怖如斯!”袁紹:“薛仁貴嚇死我了!”諸葛亮想要草船借箭?蒙辰微微一笑:“抱歉,我用的是火箭。”
特種教官袁尚穿越三國,成為袁紹的廢物兒子。郭嘉:“論及謀略,我不及袁尚多矣。”諸葛亮苦笑:“世間真龍,唯袁尚一人,我算什麼臥龍,臥蟲差不多。”曹操無奈感慨:“我一生不弱袁紹,卻輸給袁紹的兒子。生子,當如袁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