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姝色 第57頁

《姝色》 第57頁

自然是要他因愧疚心而放名正言順的回邯鄲去,從此離他遠遠的!

這兩日,只怕都看著他的愧疚與矛盾,暗自得意,狠狠嘲笑!

劉徇怒極反笑,忍住將手中陶瓶擲出摔碎,沖屋中憤怒質問的沖,深深呼吸,將陶瓶丟在案上,便大步離去。

……

劉延壽與劉安已然離開,先行回真定,目下只鄭冬蘭一人仍留信宮,等著第二日由居于驛站的父親鄭胥親將巫祝廟中。

因事涉蕭王與王后,不宜對外人宣,劉徇特派了樊霄負責此事,目下他正親自領著侍衛守在鄭所居宮室外,分毫不敢松懈。

長夜寂寂,各已悄然無聲,連宮人們都不再走

黑暗中,忽有個小的影,自廊柱后小心翼翼探出腦袋,著嗓子喚了聲“樊阿兄”,將樊霄喚至跟前。

“阿昭,夜深了,你怎會來此?大王早有吩咐,不許任何人再接近鄭姬。”樊霄先將侍衛們支去別,才靠近,將劉昭帶至更,蹙眉問道。

劉昭敲了敲閉的窗框,道:“我這兩日被阿兄足,好容易才趁夜出來,旁人皆不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何事,我便親自來問一問阿蘭,到底為何要將那樣的事嫁禍于我。”

樊霄一陣頭疼,正離去,屋中的鄭卻已近聽到了聲響,一下將窗欞推開些,雙眸一轉,便瞧見了劉昭。

劉昭上前兩步,過微弱的線,瞪眼著只一兩日,便已憔悴的了相的鄭冬蘭,驚訝道:“阿蘭,你——你怎變了這幅模樣?”

Advertisement

此話不說還好,一說卻恰中鄭冬蘭的痛

一朝人蠱,行差踏錯,便要落個被親人拋棄,從此孤廟中的凄慘下場,自然日夜悔恨怨忿,茶飯不思,如今正面黃眼枯,形容狼狽,著實沒了過去為翁主的矜貴端莊。

此刻面對仍舊無知卻毫發無損的劉昭,鄭冬蘭不又恨又怒,凄厲尖一聲,紅著眼便要自窗而出,狀若鬼:“劉昭,你們兄妹害得我這樣慘,你怎還有臉來見我?”

“阿蘭——”劉昭不想竟會變作如此模樣,嚇得連躲閃都忘了。幸而樊霄眼疾手快,一掌將人阻下,直打屋中,撞上窗欞,命侍衛多喚些健壯的仆婦,嚴加看守后,才領著劉昭離開。

劉昭驚魂未定,攥著樊霄的袖,搖頭道:“我何時害了?分明是害了我。如今,旁人都議論我心思歹毒,要害趙姬呢!我承認我確不喜趙姬,可——那樣的事......”

樊霄蹙眉,這幾日的消息分明都已封鎖,也不知是自哪里聽來的。

“阿昭,你很該收一收子了。”

劉昭一聽這話,卻又如被人踩了尾,驚跳起來,紅著眼眶道:“樊阿兄,你怎也來說我?難道你與阿兄一樣,被趙姬迷住了?”仿佛想起了什麼似的,忽然使勁抹淚,篤定道,“定是這樣的,那日信都時,我看見了,你瞧趙姬的眼神便不一樣!你們這些男子,個個見忘義!”

說話的聲音不小,樊霄趕手捂住,四下張,見無人方松了口氣,嚴肅道:“阿昭,話不能說,你剛才的話若傳出去,我便要遭殃了!”

Advertisement

趙姬貌,他的確贊嘆,可除此之外,再無旁的心思。

若要有心人聽見,豈不會趁機離間他與大王?

劉昭心知自己說錯了話,也不敢再多言,灰溜溜的跟著樊霄回屋。

樊霄將人送走,去而復返,卻忽見侍衛急匆匆來報:“方才將軍離去之際,鄭已于屋中吞金,自盡而亡。”

樊霄一凜,顧不得其中蹊蹺,趕命人稟報劉徇。

他甫一離開,鄭便亡,實在太巧。

作者有話要說: 謝灌溉營養的小天使:Lemon 3瓶;粟粟 2瓶;

非常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32章 出發

鄭冬蘭亡的消息迅速便傳驛站, 鄭胥聞訊悲憤加,當場昏厥。待再醒來, 他不顧邊仆從們勸阻, 直沖信宮,不顧儀容禮數, 對大罵劉徇是個毫無信義的小人,直言不會要他好過,才揚長而去, 迅速的離開信都回真定。

劉徇與劉延壽的結盟不過才定下,雙方尚未合力出兵,便遭這樣的變故,其背后之人,實在居心叵測。

郭瞿、劉季等半刻也不敢耽誤, 趕宮議事。

“想不到幕后之人這樣歹毒, 不但要侮王后, 更連鄭姬也不放過,本就是存心破壞大王與真定的聯盟!”王戍等也算頭一遭見識群激憤。

劉徇未言,只示意其噤聲, 不再議論。

這幕后之人,他心底自有估量。此前對趙姬下藥一事, 旨在毀趙姬名聲, 于他這個蕭王卻是分毫不損,在旁人眼里,更是替他尋了個名正言順將太后之驅走的理由;而昨夜鄭之亡, 卻旨在破壞他與劉延壽二人的聯盟。

Advertisement

如此看來,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他心底有猜測,卻尚未查實,為今之計,只得待此次出征歸來,再行置。

“大王,是否應將鄭胥追回?”劉季等十分擔心因此一事,與真定的聯盟便會告吹。

劉徇未答,只問郭瞿:“君卿以為如何?”

郭瞿捋著胡須思忖片刻方道:“臣以為不必。鄭到底不是王,真定王雖十分信賴國相,卻也不會在這樣的大事上范糊涂。當務之急,應是立即發兵,解真定之圍,如此,短期當不會生變。”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