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詭三國 第三十四章 袁紹的野望

《詭三國》 第三十四章 袁紹的野望

(4, 0);

  袁紹端坐於桌案之後,詳細端詳著手中的大漢疆土圖。

  作為京都頂級的衙之一,搞到這種軍事地圖並沒有什麼太困難的地方。

  袁紹目久久的在地圖的上方巡視,心中不停的在盤算。

  如果能讓他自由的選擇,他絕對傾向於選擇汝南,次之就是南。汝南是袁家的發源地,固,在汝南從太守到下層的吏全部是袁家的人,袁家在汝南也廣播善舉,很有名聲,也正是因為汝南這塊地皮向來都是家主的自留地,其他人不容染指,就算是袁隗看好的袁沒有正式當上家主之位前,也是無法消的。

  除了汝南,就是南。如果說汝南是袁家第一塊據地,那麼南則是袁家開闢出來第二塊據地,南是北上南下的重要樞紐,商業鼎盛,人口集極大,繁榮無比,袁紹對此原本是垂涎三尺,可惜的是,袁紹知道,這塊地已經定給了袁。每年年關之時,由南進貢的財富除了袁隗能夠有之外,還有一小部分是給了袁以供其開銷。

  所以,袁紹只能眼的看著這兩塊而沒有任何辦法,只能是另外尋找方向。

  選哪裡會比較好?袁紹的目在大漢疆土地圖上巡遊,他忽然想起在青年時期和曹指點江山之時,做過各種對未來的暢想時說過的話——「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幾可以濟乎?」——就是先南面據守黃河,北面據守燕山、代郡,打擊兼併戎人、狄胡,之後再向南爭奪天下。

  而這個南據河北阻燕代所指的地方,就是冀州。

  說句老實話,這個大戰略並不是袁紹的專利想法,早在東漢初年,漢武帝劉秀就是這麼幹的——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正是憑藉河北之地,依靠河北地方豪族的勢力而統一天下,所以,當時袁紹和曹說這個話,其實是了劉秀的影響。

Advertisement

  不過今天看來,時無意的一番話卻備了相當的可

  冀州目前州牧是韓馥,此人是袁家故吏,是袁家推薦才當上冀州州牧的,因此若是去冀州,至看著袁家長子的名分上,多照顧一些也是應有之意,並且此時的冀州還面臨著一個問題有待解決。

  那就是黃巾之的殘餘。

  黃巾之雖然很快被撲滅,但是還有一部分人由起義軍轉職稱為了山匪,躲進深山之中,朝廷方面一是限於兵力有限,不可能大規模搜山殺捕,二是糧草限制,也無法支撐長時間的作戰,所以這些新轉職的山匪,也暫時離了朝廷的追殺,在一些山區自立為王起來。

  當然目前最大的黃巾殘餘在青州,可是青州基本上已經被打爛了,生產基本上是沒有回覆過來,這些占山為王的黃巾殘兵游勇又不只能依靠山中獵食果腹,必然下山劫掠,相對平穩富饒的鄰居冀州就是最好選擇,因此袁紹到了冀州,只要一面高舉袁家長子的招牌,一面舉著保護冀州士人,安定匪患的旗幟,必然將獲得冀州上至吏、士族,下至平頭百姓的支持。

  如今來看,若是出走,最好的選擇莫過於冀州了。

  但是就這樣灰溜溜的像喪家之犬一般離開,這不是袁紹所希的,但是要如何做呢?

  正當此時,家中一僕人手持名刺急走而,稟告說董卓急召,來人已候在門外。袁紹皺起眉頭,我跟董卓沒什麼往來,為何董卓找我?不過雖然有疑問,但是畢竟現在董卓的比他大,也得只好前往。

  待到了董卓府上,拜見了董卓,扯過一些不痛不的閒話之後,董卓說道:「皇帝沖闇,非萬乘之主。陳留王猶勝,今立之。人有智,大或癡,亦知復何如,為當且爾。卿不見靈帝乎?念此令人憤毒!」——皇帝年矇昧無知,不適合皇位,我看陳留王更好,所以想立陳留王當皇帝,年齡大小並不是問題,重要是後來當得怎樣,你看靈帝最先也是不錯,後來就不行了,再來一個這樣的豈不是讓人憤恨麼?

Advertisement

  董卓之所以袁紹來說這個事,主要原因還是想讓袁紹做一個傳聲筒,讓他去告訴袁隗自己廢帝的決心,並探尋袁家對待此事的態度。

  當下朝廷,權掌最大兵權的是董卓,而站在清流士族中最大一支的是袁家,因此只要是袁隗點個頭,那麼廢帝這個事了,就算其他人再反對都沒有用。要董卓去袁隗府上麼,董卓覺得自己屈尊了,要袁隗來麼,也還做不到將袁隗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因此就找上了袁家長子袁紹。

  袁紹聞言,並沒有馬上回話,顯然董卓說話的語氣並不是徵求自己的態度,而是希自己能將話帶回去,按照常理來說,袁紹應該講一句,此事重大,容回去再做考慮這樣的話,然後雙方就都明白什麼意思了,董卓袁紹過來的這個見面的目的也就達了。

  但是袁紹並不想這麼幹,因為袁紹了解到其實袁隗——

  袁紹起說道:「漢家君天下四百許年,恩澤深渥,兆民戴之來久。今帝雖沖,未有不善宣聞天下,公廢適立庶,恐眾不從公議也。」——袁紹不僅沒有表示要把話帶回去,而是態度強的表示了反對的立場!

  董卓一愣,然後有些惱怒的罵道:「豎子!天下事豈不決吾?今令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臭小子,我不是讓你來提意見的,還沒聽懂麼,趕快回家告訴你家大人,要不然我請你吃刀片子!

  袁紹不甘示弱,反詰道:「天下健者,豈唯董公?」然後叉手作揖而出。 (5,0);

  這下把董卓氣得不輕,口中大罵袁家子不懂事,看到從後堂轉出來的李儒,便對李儒怒氣沖沖的說道:「豎子辱我,必重責之!」

Advertisement

  「明公且息怒。袁家子此番好生蹊蹺。」李儒平靜的說道,現在跟袁家算帳還是太早了些,還有用到袁家的地方,追責袁紹也不急於一時。

  董卓不理解,說道:「何蹊蹺之有?」——我看就是個二愣子,連傳個話都不懂。

  不多時,便有城門兵甲來報,說中軍校尉袁紹將節杖懸於東城門之上,出城而去了!

  李儒聽到之後心念一轉,忽問兵甲道:「只見節杖,可有印綬?」

  「並未見印綬。」兵甲回答道。

  李儒嘿然,笑道:「原來如此!」便揮揮手讓兵甲退下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