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不凡是真的不在乎一座排屋的,但容不得張玉煌看不起自己的父親。
翌日,張重八就帶著林不凡和張玉煌到了輝煌集團位于城南的一座倉庫里面,里面有一批滯銷了很久的瓷。
在90年代瓷最大的特點實用,比如家里用的碗、花瓶。
但這批瓷卻是觀賞用的,有大開口盤形碗、有高口長脖子梅花瓶等等。
一共有十幾種觀賞瓷。
而且在上用的都是灰、土,和但是流行的白瓷格格不。
這也就是滯銷的原因,市場需要的是實用的瓷,而不是觀賞的。
這些擺放整齊的瓷,一疊疊的封箱在地板上。
倉庫保管員是個大叔,他向眾人介紹著這批瓷的來歷以及制作者,“唉,其實這些都是好東西,說不定放個幾年就能到歡迎。”
林不凡微微一笑,對這倉管大叔的眼表示了贊許。
就好像60年70年代的時候,古玩市場好趨于冷淡,很多人都沒有察覺到這些古代傳下來的東西都是很有價值的。印象中有那麼一件事,燕京有一戶人家家里有一只青花鼎碗,這價值連城的碗竟然用來喂。
后來一個懂行的老頭以10塊錢收了這只碗,當時這戶人家的鄰居還提醒說,你可別賣虧了。這戶人家的當家的說,一個碗而已能賣虧幾個錢。
過了20多年,這只青花鼎碗拍出了3000萬的天價。
所以才會有一句話先有伯樂后有千里馬。
林不凡拿起一只大口盤瓷看了看之后,贊嘆道:“真是好東西呀,可惜了。”
可惜的是這些東西要過個幾年,才會引起關注。
在90年代一般的家庭家里是不會有裝飾品的,他們在乎的是電,電視機、電冰箱、洗機。
等到05年之后,炎夏總經濟水平提高了許多,那時候的人才會裝飾家里的擺設。
當然也有一些有錢人家,早早的就知道裝飾布局,但這些有錢人,買的肯定是價格昂貴的古董、字畫、水晶吊燈、雕像一類的東西。
所以這批瓷不上不下,進不了普通人家的家里,進不了富貴人家的家里,境很尷尬。
張玉煌問道:“倉管,這里一共多瓷?”
“一共十二套1200件瓷。”
“爺爺,怎麼分配?”
“你們一人一半,看誰賣的最多。”
林不凡嗤笑一聲說道:“一分錢一只全部能賣出去,有意義嗎?要比就比誰賣的錢多。”
張重八一想,的確是這麼一個理兒,就說道:“看誰賣的利潤高。”
“我已經選好了,就這六套。”張玉煌指著地上的幾箱子瓷說道。
林不凡看著高底大盤口,甚至喜歡,“我這要這一套,其他都給你吧。”
張玉煌和張重八一愣。
“你一套,他十一套,你賣的錢能比玉煌多嗎?”
“真是大言不慚,你一套的銷售額能超過我十一套嗎?”張玉煌不屑的說道。
林不凡自信的笑笑說道:“走著瞧就知道了。”
張重八把林不凡和張玉煌到邊,宣布了規則:“一,瓷的價格不能低于進價;二,為了防止作弊,買家最多只能買10件瓷;三,銷售時間為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后不管賣多,都要盤賬,之后宣布輸贏。”
林不凡和張玉煌都沒有意見。
張玉煌把11套瓷,總共1100件瓷搬到了自己的二手店里。
張重八原本要把商場的一間店鋪給林不凡使用,但是林不凡拒絕了。
“我這一套瓷不適合在商場售賣。”林不凡說道。
張重八心里嘆氣。
覺得林不凡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放棄了,張玉煌有1100件瓷,而你只有100件,銷售額怎麼可能比得過玉煌,反正也是走個過場。
張重八甚至都想好了,就把上城區的一套3室1廳給張秀月一家居住。
從某些方面來說張重八是有失偏頗的,按道理來說他這些年是虧欠張秀月的,應該盡量滿足張秀月。但是在他心里更加看重的是自己的嫡長孫,畢竟嫡長孫日后是繼承家業的人。
林不凡和林正東說到底還是外人。
能給他們一套3室1廳就不錯了。
第二天,張玉煌讓人把瓷重新了一遍,然后全部擺上了貨架。
這一批瓷的進價是50元一個,張玉煌定價100元一個。
他憑著賣二手貨積累下來的人脈,以及學校的一幫有錢同學的支持第一天就賣掉了200件瓷。
回到家里,張玉煌高昂著頭,驕傲的對張重八說道:“爺爺,我今天賣出去了200件
,純利潤1萬元。”
“不錯,不錯。第一天能賣掉那麼多,著實了不起呀。”張重八贊許的點頭,對這個孫子喜歡的不得了。
張玉煌輕蔑的看著林不凡,說道:“你賣出去了多呀?”
張重八嘆口氣,搖搖頭看著林不凡說道:“他連店面都沒有,能賣出去嗎?不凡,你要是不想比就直接認輸。”
林不凡不以為然,不疾不徐的說道:“還有6天時間,急什麼。”
“哼,你就是煮的鴨子,你一沒人脈,二又不接爺爺的店面,你一個也賣不出去。還有就算你把100件瓷全部賣出去,你的純利潤也不可能比我高的,我有1100件瓷呢,你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最后輸的時候,可以找理由,說自己只有100件瓷,所以賣不過我,是不是?”張玉煌賤笑一聲,不屑的繼續說道,“我就然你看看,我們之間的差距。”
林不凡不吱聲,管自己吃飯。
第二天張玉煌請人做了宣傳手冊,到大街上發,他拿出1萬的純利潤搞了一個買瓷獎活,大獎3000塊錢,小獎10塊錢。
除此外還請了幾個會跳舞的同學,在店門口跳舞,招徠顧客。
這一招使出來之后,賣掉了300件瓷。
利潤達到了1.5萬。
晚上他回到家里,尾都要搖到天花板上去了。
吃飯的時候,張重八問了銷售額、支出、活的細節,張玉煌侃侃而談,什麼炒熱店面,用大獎吸引人購買,說的是天花墜。
“我兒子真有商業頭腦。”李桂芬得意洋洋的說道,而后眼神一沉,輕蔑的看看林不凡,譏諷道,“你賣出去一件瓷了嗎?”
林不凡搖搖頭,說道:“一件也沒有賣出去。”
“那你直接認輸吧。反正垂死掙扎也沒用,再說了,那排屋本來就是爸先答應給我們玉煌的,你們一家隨便找個地方住住就得了。”李桂芬訕訕然的說道。
張重八問道:“秀月,我在上城區有一套全新的3室1廳,離館也近,還是繁華地段,配套設施都齊全……”
不等張重八說完,林不凡打斷道:“外公,還沒有比完呢。”
“還需要繼續比嗎?真是不嫌丟臉。”李桂芬嗤嗤的說道。
“結果沒有出來之前,你們別那麼早下定論。到底是誰笑到最后,還不知曉呢。”林不凡說道。
張玉煌聽了林不凡的話后哈哈大笑:“結果不是很明顯了嗎?從你只要100件瓷開始,你就已經輸了,你100件瓷的純利潤怎麼肯能高過我。”
張國安補充了一句:“林不凡你給別搞小作,違反規則的話,是要接罰的。”
林不凡懶的和他們,吃好飯直接回了房間。
到了房間,他就給梁謙打了電話:“梁老,都查清楚了嗎?”
“查清楚了,的確是司徒楠徒弟的絕品。”
“好,那明天就開始吧。”
“好的!”
林不凡接過那麼多的古玩字畫,已經有一定的鑒賞眼了。
當時在倉庫的時候,林不凡就看中了高底大盤口灰碗,覺得工藝湛、是難能更貴的一批藝品。
倉管介紹這12套瓷,說到只有大盤口碗的制作者不在人世的時候,林不凡就確定了,這東西是絕品。
之后按照大盤口碗底部的落款,讓梁謙去打聽這個不在人世的制作者。
結果就是這制作者是著名瓷藝家司徒楠的徒弟九河。
九河在制作完這批瓷之后,就自殺了。
梁謙還說了一件重要的事,九河是自殺的。
九河青梅竹馬的人,因為車禍離世后,九河花了5年的時間做了這100只大盤口灰碗。然后在人離世的那天,自殺了。
林不凡思量片刻,問道:“為什麼是100只,而不是1只呢?”
梁謙在電話那頭說道:“因為九河的人名音百兒。九河一生制作了20套瓷,每一套的都是100只。唉,真是一個癡的男人呀。”
林不凡唏噓一陣之后,說道:“凄的故事配上營銷是再好不過的了。”
再過很多年,營銷上會出現一種“賣故事”的方法。
一個產品不再是包裝禮盒,也不在是它的用,而是故事,賦予一件產品一個故事,它產生的效益會無限放大。
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人背后的故事。
這類故事產品在很多年后會層出不窮,比如某礦泉水,臺詞是“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這是水背后的故事。
比如某補腎,臺詞是“他好我也好。”背后的容不言而喻。
還有很多奢侈品,什麼百年,千年流傳制作,什麼絕對手工,什麼文藝復興時期的流傳。
在學校時刻苦學習想要給家裡爭光,所以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本來以為憑藉在學校的優秀表現,出社會就可以賺到大把的錢。然而現實卻給他狠狠一巴掌,連個畢業實習的工作都找不到,更彆說賺大錢了,現在連女朋友都嫌棄自己賺不到錢而離去。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最絕望的時候獲得神農傳承,成為神醫,踩紈絝子弟,滅黑幫,創造自己的帝國! 偶得神農傳承,會神醫,玩轉都市禦美女!專治胸部發育不良——調教校花警花美女總裁——踩紈絝子弟,滅黑幫,創造美女帝國!
六年前,他被歹人追殺,淪為傻子,六年後,他身份恢複,昔日榮光重現,王者歸來,睥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