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之經天緯地 第8章:主動被動

《三國之經天緯地》 第8章:主動被動

可能有人會說,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國家每年都公布財政計劃和預算,你自己不去關注,賴誰啊?這話,可就有點強詞奪理了!

    首先,你公布的財政計劃,在哪公布的?為什麽不利用大肆宣傳報道,令每一名百姓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整那麽多專業數據和專業報表,百姓們本看不懂,你是公布給誰看呢?

    正確做法,應該是既有專業數據,也有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圖表,並且,廣而告之,讓關心這事和不關心這事的百姓,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比如,每年的稅收,究竟有多用於了軍事,有多用於了福利,有多用於教育和醫療等等,本不必細化,細化了百姓們也未看得懂,隻要讓他們心中有數就行了!

    如此一來,對於國家也有好!就比如,醫療基金不夠用,很多百姓心裏就納悶了,我們一年了那麽多稅,國家怎麽不加大對醫療事業的投,錢都花哪去了?

    花哪去了?看過財政圖表,大家才明白,偌大一個國家,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捉襟見肘,杯水車薪,醫療方麵的投逐年追加,已經很多了,再多就有可能影響到國家的發展和戰略,百姓們不就理解了你的難嗎?

    人民,從不缺乏國熱,他們知道了國家的難,自然能夠諒,有個小病小災,能,就不給國家添麻煩了,便可以節省大量醫療開支,用於救治那些危重病人,不就皆大歡喜了麽?

    可是有的國家呢,就是不願意這麽做,不得老百姓什麽也不知道,令人難免懷疑,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麽見不得人的貓膩,不敢公布出來呢?

Advertisement

    劉緯可不想這樣,既然他想要打造的是一個民主國家,就不能剝奪了人民的知權!同時,他也不想通過提高價的方式,讓百姓們糊裏糊塗地為國家做貢獻,於是,便發出號召,開展了一場國捐糧運

    國捐糧運是什麽意思呢?就是糧食價格保持不變,百姓們還是能以原價購買糧食,所需軍糧,則是由百姓們自願自發地捐贈給軍隊,儲存起來,留作統一戰爭之用!

    自願自發,就意味著沒有強製的要求,每戶人家可以據自的實際況,把節約出來的口糧,捐贈給國家!如果你家人口多,能節約出來的口糧有限,那就捐點;如果家裏的人口,能節約出來的口糧多,就多捐點!

    總之,無論你捐得多,還是捐得,都能獲得獎狀,捐得最多的,還可以頒發民爵勳章,以茲鼓勵和謝,絕不會像以前那樣,通過漲價的方式,不明不白地讓你為籌措軍糧做貢獻,不分青紅皂白,強行攤派到每個百姓的頭上!

    這種做法的髓,就在於此!把知權還給百姓,讓他們自願做出選擇,而不是今天造軍艦缺錢了,就給食鹽漲價;明天造飛機缺錢了,就給鐵漲價;實在漲無可漲了,幹脆多鑄銅錢製造通貨膨脹,無恥地掏空百姓的錢包!

    什麽是民主?這才民主!人民,有人民自發的覺悟,你要相信人民,並號召人民,而不是迫人民,更不能想方設法地算計人民,隻要他們認為值得,一定會慷慨解囊的!

    曾幾何時,那個無恥發侵略戰爭的島國,舉國上下捐資助戰,皇帝每天隻吃一頓飯,節約開支,百姓們把自己的家底都當了,捐給軍隊,購買軍火,甚至學生寧願去賣,也要把賺來的錢,捐給國家!

Advertisement

    誠然,侵略戰爭就是非正義的,邪惡的,是遭世人唾棄的,但他們的國民居然會有如此的國熱,團結一心,眾誌城,究竟是為什麽呢,不值得我們深思,並引以為鑒嗎?

    人民的窮富與否,並非問題的關鍵,而是在於他們希這錢能花在刀刃上!

    稀裏糊塗地為漲價買單,為通貨膨脹兜底,卻不知道自己無端多出來的開銷究竟被誰拿走了,也不知道花到哪裏去了,這才是最可怕的,時間一久,怨氣越攢越多,你還指百姓們支持你,跟你一條心嗎?

    可能有人會問,靠百姓捐贈的那點糧食,能夠用嗎?事實上,你想啊,若靠糧食漲價,積累錢糧,不也是老百姓買單麽?其實本質是一樣的,隻不過一個主,一個被而已!

    況且,還有五年的時間呢,就算漢國百姓每人每月隻省出一口糧食,屆時,亦將是一筆十分可觀的數字,漢國政府和軍隊可以節省大量糧食采購本,同時,還維護了糧食價格穩定,不影響到百姓的正常生活,豈不皆大歡喜?

    反之,若是劉緯不顧民生,為了準備打仗大肆囤糧,造市麵上的糧食價格一路攀升,百姓們吃飯的本提高了,還不怨聲載道一肚子不滿?

    那時節,恐怕又會有人誤以為,是因為國營經濟壟斷了國家經濟命脈造的,說漲價就漲價!

    你看,兩種做法,本質其實差不多,結果,卻截然相反,你說,劉緯該不該公布這統一戰爭的五年計劃呢?

    百姓們知道了真相,積極踴躍響應號召,都想為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劉緯幾乎沒費吹灰之力,便統一了人心,現在的漢國,呈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團結進的局麵!

Advertisement

    可想而知,經過了這五年的心準備,一旦開戰,漢軍必能在人民的支持與擁護下,摧枯拉朽,勢如破竹,晉國必亡,司馬氏父子也隻能是引頸待戮,洗幹淨脖子,候著!

    劉緯所做的這一切,都被司馬懿看在眼裏,難道他和司馬昭就隻能坐以待斃,毫無招架之功嗎?到形勢不妙的父子二人,也都在心裏盤算著應對之策,但是,卻再次出現了分歧!

    司馬昭的想法還是與原先一樣,認為應該學習效仿漢國的先進經驗,強大晉國實力;司馬懿卻認為,時不我待,不能被等到五年之後,必須現在就有所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