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之經天緯地 第95章:漢奸之論

《三國之經天緯地》 第95章:漢奸之論

卑彌呼,就這麽輕易完蛋了?天滅之,豈是人力所能抗拒?壽數已盡,閻王三更死,誰能留到五更!

    事實上,從劉緯舉兵消滅邪馬臺國開始,卑彌呼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隻是不甘心,一直茍延殘,不斷興風作浪,如今隻是油盡燈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問題是,為什麽有那麽多漢人,願意跟隨卑彌呼一起作,甘當可恥的漢呢?

    卑彌呼此人,確有魅人心的異能,說是個妖,一點也不為過!但是,那些漢走狗,其中大多數,歸到底,還是為了一個最骯髒的目的,那就是錢!

    想當年,卑彌呼由邪馬臺國倉皇逃走的時候,雖然時間迫,卻也帶走了大量多年以來積攢下來的金銀珠寶,抵達中土大陸以後,便派人地掩藏起來,因而,可不窮,用現在的話來說,妥妥一枚富婆!

    後來,卑彌呼在晉國擔當國師期間,也吃到了厚的俸祿,還利用司馬懿急於研製先進武的機會,從中貪汙克扣了大量的錢財,因而,這人有的是錢,說富可敵國,也並不誇張!

    然而,錢就是再多,坐吃山空,總有花完的時候!尤其是上一次晉之變以後,不僅卑彌呼的忍者和武士,死亡大半,更是沒有了收來源,又是從哪裏搞來那麽多錢,支撐起這個圖謀不軌的反集團呢?

    很簡單,通過劉瑾賺錢!卑彌呼為什麽要把諸葛誕和毌丘儉安排在劉瑾的邊?就是為他們的團夥搞錢!

    隻要有了錢,卑彌呼就不愁無人可用,哪怕是當年從邪馬臺帶出來的人手已經沒剩多了,還可以發展漢效力!

Advertisement

    提到漢,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麽樣的時代最容易出漢呢?

    可能有人會說,當然是世!戰頻發,民不聊生,百姓們吃了上頓沒下頓,苦苦掙紮在溫飽線上時,最容易出漢,因為肚子,便容易放棄民族氣節,還哪管那麽許多?誰能讓他吃飽飯,他就願意為誰賣命!

    這種說法,有些道理!人的尊嚴和氣節,是建立在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前提下!

    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不能讓百姓填飽肚子,且貪腐橫行,喪失了公信力,令人民失頂,那麽,在遭到外敵侵的時候,也就沒有多人願意維護他們的腐朽統治,甚至會站到侵略者的一邊!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異族侵略者也好,本國統治者也罷,誰能讓百姓過上好日,誰就能得天下!

    隻不過,曆史上大多數侵略者,都是兇殘暴,毫無人的,他們總把被征服的國家和人民,視為豬狗不如的奴隸,任意欺淩,這才激起了反抗與鬥爭!

    拿滿清主中原舉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若不是後來的滿清統治者徹底融了我中華文明,說中華語言,書中華文字,子曰詩雲,變了一家人,當時的況,完全可以稱為是我中華民族的一次亡國滅種的災難!

    對於古代人來說,頭發剃了,服飾改了,“披發左衽”,就是亡國滅種!可為什麽當時,竟有許多人歡迎滿清統治者主中原,甘當亡國奴呢?

    事實上,他們就是對腐朽沒落的大明王朝,失頂,期待改朝換代,哪怕新的統治者,是來自白山黑水的滿清異族!

Advertisement

    然而,這幫滿清統治者,起初也犯了侵略者的老病,整個國家都是他們的了,卻總拿自己當外人,覺就是一幫強盜闖了鄰居家裏,搶一把就走,一錘子買賣,強推剃發和圈地等惡政,激起了漢民百姓的強烈不滿,掀起了一又一的激烈反抗!

    若不是順治皇帝,以及人稱“千古一帝”的聖祖康熙皇帝英明睿智,及時調整了統治策略,廢除了一些欺人太甚的惡政,並開始善待百姓,滿清王朝恐怕用不了多久,又得被漢人推翻,哪來的還得回哪涼快去!

    你說,那個時代的人們,難道都是漢嗎?他們隻是希能有一口飯吃,不至於被死罷了!隻要滿清統治者別做得太過分,甚至可以造福百姓,天下承平,他們當然擁護新朝統治,甘當“漢”!

    明代末期,貪汙腐化,橫征暴斂,戰頻發,民不聊生,已是積重難返,無可救藥,你要求一個飽,苦苦掙紮在溫飽線上的普通百姓,要保持民族氣節,寧死不屈,抵抗外虜,那不是扯淡嘛!

    當然,必須再次強調一下,滿族現在也是我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大家早就都是一家人了,舉這個例子,是在當時特定的曆史背景下,可別大帽子扣哦!

    總而言之,世易出漢的理論,大上沒有錯,卻多有些片麵!若果真如此,那些勇抗敵,寧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又作何解釋?難道是因為他們腦袋一筋,不知權變,不懂得順應時勢?本不是!

    這個世界上,好人,壞人也,不好不壞的人最多!那些因為吃不飽飯,而反對當權者,寧願甘當“漢”的百姓們,其實就是有普遍的,不好不壞的人,他們逆來順,大多出於無奈,要是能吃飽飯,也不願意當“漢”!

Advertisement

    那麽,好人呢?就是那些勇抗敵的民族英雄,包括“壯誌餐胡虜,笑談飲匈奴”的嶽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於謙,以及“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史可法等!

    像這樣純粹的人,寧死也不會當漢,權變或順應時勢,便意味著背叛,喪失氣節,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他們的存在,有非凡的榜樣意義,可以爭取大多數“不好不壞”的人們,站到堅定抗擊外敵侵的戰線上,肯定是多多益善!

    反之,如果“壞人”多了,那就是一場災難,不好不壞的人們,會其影響,喪失氣節!這些家夥,可不是因為世而當漢,他們的骨子裏,先天就有當漢的基因!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