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之經天緯地 第26章:公益事業

《三國之經天緯地》 第26章:公益事業

費觀及其他商家,為什麽會被劉緯的一句話,懟得啞口無言,十分慚愧呢?要想說明,我們必須首先了解一下,所謂的公益事業,究竟是什麽!

    按照現代人的理解,公益事業,是指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社會群和個人的活

    然而,如今的漢國,在劉緯的治下,百姓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早已實現了食飽暖,需要救助的貧困對象已經不多了,為什麽所謂的公益事業,還需要那麽大的開支呢?

    這是因為,劉緯所謂公益事業的概念,與現在的概念不同,他是把醫療、教育、公共通等行業,一了應由政府負擔的公益事業範疇之

    換言之,即便劉緯如何大力推行市場經濟,促進工商業發展,該由他所承擔的責任,卻一點也沒推卸給百姓,這麽多年過去了,百姓們看病上學,仍然是免費的,甚至還給發放補

    貧致富,可沒有那麽容易,即便如今的百姓們已經比過去富足許多,卻仍有可能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倘若醫療和教育商業化、產業化,不僅百姓的負擔會加重,甚至可能由此滋生出腐敗和教育醫療資源不公的象!

    劉緯來自於現代,對此十分清楚,又怎能重蹈覆轍?教育和醫療領域,絕不能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否則就是國家推卸責任,把包袱強加於百姓?若果真如此,所謂的盛世,也是虛假的盛世,所謂的就,亦不足道哉!

    舉一個十分形象的例子!一個男人,月薪一萬,可謂高薪了,然而他卻需要養家,照顧父母、妻子和兒,那麽,這一萬塊錢,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Advertisement

    因而,即便這個男人賺得很多,他也不起好煙,喝不起好酒,穿用度,亦需十分節儉,個人興趣好更是無從談起,整個人看起來窮嗖嗖的,別人都瞧不起他!

    不過,有那麽一天,這個男人突然想開了,一萬月薪,不給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兒花了,而是讓他們自生自滅,所有收,都花在了自己上,形一下就變了!

    那麽多錢,全給自己花,他是得起好煙,喝得起好酒,穿名牌服,拿高價手機,也用不著再像過去那般節儉,重拾了個人的興趣和好,整個人看起來神為之一振,就好像忽然發了大財,外人難免高看一眼!

    問題是,他自己爽了,父母、妻子和兒卻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甚至可能會挨,這個家還是家嗎?恐怕早晚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所以,對於這個男人來說,他應該想辦法增加自己的收,而不是想方設法地推卸責任!靠推卸責任所帶來的富裕,隻是表麵現象而已,富了他自己,卻窮了家裏人,你說,家裏人還會一如既往地選擇相信他,他嗎!

    如果把男人比喻為國家,父母、妻子和兒,比喻為百姓,道理就顯而易見了!

    老話說,民富則國強,你把應該承擔的責任都推給了百姓,人民負擔沉重,越來越窮,國家的富裕能長久嗎?

    你把醫療和教育推給市場,令百姓自行承擔,自己卻節省了大量開支,拿去修這個,建那個,營造出一派盛世之景,又有何用?不過是虛無縹緲,曇花一現!

    當百姓們的負擔越來越重,為了醫療、教育,甚至是住房等基本需求,花費了幾代人的積蓄,背負了一的債務,支到了孫子輩,再無油水可榨的時候,虛幻的盛世,就要原形畢,終泡影,幾十年的所謂高速發展,亦將戛然而止!

Advertisement

    可能有人會說,你能上得起學就上,上不起就不上;你能看得起病就看,看不起就別看,市場經濟規律,怎麽就不適用於醫療和教育行業了呢?

    人類社會,之所以被稱為文明,是因為有別於,倘若人類自詡為高等智慧生,卻仍然遵循著叢林法則,弱強食,優勝劣汰,那麽人類就沒比強哪去,談何文明?

    教育為什麽要由國家來負擔?因為這關乎於整個民族的前景和未來;醫療為什麽要由國家來承擔,因為這是一種人文主義關懷的現,沒有救死扶傷的神,談何為人?與野無異!

    況且,醫療和教育行業,十分特殊,需要敬業神,需要職業道德的保障,一旦商業化、產業化,以盈利為目的,從業者的眼裏可就隻有錢了,那些醫生和老師,難免會墮落,再沒有什麽救死扶傷的神,也沒有什麽春蠶到死方盡,蠟炬灰淚始幹的師德師風,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早晚要出大子!

    劉緯穿越到這個時代以後,所麵臨的兩大難題,一是人力資源嚴重不足,二是古人的文盲率太高!

    為了刺激人口增長,解放思想,開啟民治,劉緯必須把醫療和教育列公益事業範疇,絕不能商業化、產業化,隻有令百姓們後顧無憂,他們才有可能養育更多子,繁榮我中華民族,使得後繼有人,並提前開化民智,逐漸步民主政治的新時代!

    然而,公益事業一旦加上了醫療和教育這兩塊,花錢可就海了去了!

    尤其是現在,劉緯的地盤越來越大,可不是一家醫院和一所學校便能滿足需求,因而公益支出逐年遞增,這還不包括那些需要救助的殘疾人和貧窮地區的百姓,所需要的花銷呢!

Advertisement

    因而,公益事業,可不能完全指著劉緯,社會各界必須一道參與進來,保證資金用度充足!

    也正是為此,劉緯才製定了捐資公益,可稅收優惠的政策,以激勵那些有錢的商家們,多多投於社會公益事業,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如此說來,劉緯還真就得仰仗於四大家族,以及其他商家慷慨解囊,不然,這個資金缺口,他如何補足?

    奇怪的是,今天的劉緯卻異常豪橫,費觀提出的倍捐計劃,明明有利於為公益事業籌集更多資金,他怎麽還怪氣地拒絕了?且看下文分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