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我祖父是朱元璋 第277章 連環招(1)

《我祖父是朱元璋》 第277章 連環招(1)

~~

夜風輕輕的,下過雨之后的風里,不知為何帶著點咸味兒。

好似....好似墻角旮旯那說不清道明的味兒。

“這都不避人了?”

“怪不得不住紫城里....”

“不是...那以后咱們姨娘會不會進宮?”

“嘖嘖,這輩份也不對呀。”

“就這麼正大明的攪合,天下人悠悠眾口呀!”

就算了是吧!這麼整,連帶著咱們都沒臉.....”

小院的門房里,朱高燧背著手,跟溜達似的抻著脖子來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詞。

皇帝把朱棣單獨過去說話,留了他們三兄弟在外邊。

“好,嗨...”

朱高燧忽然停步,帶著幾分幸災樂禍,“我估著,以后這史書上呀咱們朱家爺們,就沒有好玩意兒........”

“史書怎麼寫,估計你是看不著的!”

一直坐著沒吱聲的朱高熾抬頭道,“但你要在這麼胡說八道下去,你自己的下場,你自己看得到!”說著,低頭吹了下手中的茶盞,“宗正府剛修好的大牢,正好沒人住過,缺人暖鍋呢!”

“不是,老大!”

朱高燧挨著朱高熾坐下,低聲道,“你這一路就這麼過來了?”

說著,他手舞足蹈的繼續道,“他倆在你面前,就這麼整天的手牽手?嘖嘖嘖.....哎,這輩份怎麼論呀?老大,你就不覺得臊得慌...”

“行了,你別了...”

朱高煦悶聲開口,“老大臊什麼?他又沒搞你小姨子?”

這時,門外傳來腳步。

朱高熾放眼看去,卻是侍衛王徇出現在門口。

“王爺,皇上宣您...”

“知道了!”朱高熾放下茶盞,起整理下上的裳,背著手一步三晃。

Advertisement

“哎...”

朱高燧喊了一聲,趴在窗戶上見朱高熾影所過之,無論是侍衛還是宮人,都是俯首行禮,端得氣派威嚴。

“不是,這滿屋都是王爺...就了老大一人兒?”朱高燧轉頭道。

王徇站在門口,想了想,“您問下呢?”

“你說呢?”朱高燧瞪眼。

“那...您應該親自去問萬歲爺,為什麼不見您呀?”

“....”

朱高燧頓時語塞,下意識的想發火說兩句狠的,可又有些顧及。

但若真不說,自己的臉面好像還掛不住。

然后目下意識的看向朱高煦。

“你是定遠侯王弼的孫子?”朱高煦開口。

王徇附道,“是!”

“一晃,好多年了.....”朱高煦嘆道,“當年,我最喜歡纏著藍帥,聽他老人說捕魚兒海一戰!而每次講到那場酣暢淋漓的大勝時,藍帥都對王老侯爺贊不絕口.....”

“他常說,若無王老侯爺,斷無此古來罕見之大功...”

聞言,王徇無聲行禮,態度比剛才卻是恭敬了許多,然后緩緩退了出去。

朱高燧卻有些氣不憤,嘟囔著說道,“老二你看著沒,什麼犬升天狐假虎威?這就是,他一個侍衛,在咱們兄弟面前也敢耍...”ωWW.166xs.cc

“臉面,既是旁人給的,也是自己掙來的!”

朱高煦忽然開口道,“別人給,也是因為你行!而不是因為你娘胎托生的好!”

~~

朱高熾邁步進了正房。

鄧平從里面出來開簾子,引著他進去。

而就在進去的剎那,朱高熾看清屋里眾人,一時間竟有些怔住了。

墻上擺著一份碩大的地圖,大明北元的邊界,周圍各部族都標注的清清楚楚。

Advertisement

地圖下,皇帝居中,朱棣在右。

另外還有不知何時來到北京的的魏國公徐輝祖,兵部尚書茹瑺,曹國公李景隆,鄭國公常升,保國公藍春,郢國公傅讓。

除了這些國公之外,還有數位在軍中掌握軍權的侯爵,安陸侯吳杰,江侯吳高等。

甚至還有,瞿能,盛庸,莊德等一大批,最近這些年在軍中青云直上被皇帝屢次破格提拔的中生代將領。

“他們都什麼時候來的?”

“從哪個門進來的?”

“莫非,這小院還有暗門?”

“那會不會有連接紫城的道?”

朱高熾心中納悶,但面上不顯。

“洪熙來了...”

正看著地圖的朱允熥笑笑,對眾人說道,“諸位卿,這位,以后就是你們的大管家...”

“哈哈哈!”

,燭火之下,那一張張寫滿了軍功的臉上,滿是爽朗的笑聲。

~~

“西北的軍需案,讓朕對劉真陳亨這幾人,失至極!”

,朱允熥坐在諸位,眾人都端坐在圓凳上一言不發。

張振宗的西北軍需大案,最終涉及到的陜西山西兩個行省兩任行都司。

查明的就是這兩人縱容屬下,藏親兵人口,侵占田地,倒賣軍資,走私,私吞軍餉,冒領恤等等。

至于殺敵冒功,擅釁邊境這種,在大明朝軍中不算罪!

而且作為罪證,也實在上不得臺面。

涉及了兩個行都司,并不代表著這事沒有中樞的人包庇....

但朱允熥明白他現階段要的是什麼!

軍隊,不是江南的紳.....

你對紳亮刀子,紳嚇得尿子。

你對軍隊亮刀子,那就等于自己拿刀子扎自己的腳...

Advertisement

要的是軍隊的改革,不是削弱軍隊的戰斗力。

現階段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各邊鎮不會再有世襲武將,哪怕是千戶這種世襲勛職,都不會有了。

除非是父輩立下大功,得以福萌子孫。

但功臣的子孫,也要從小兵做起,需要真才實干。

“瞿卿...”朱允熥道。

“臣在!”

“陜西行都司...”

“盛卿...”

“臣在...”

“山西...”

朱允熥說著,加重語氣,“去了之后,別跟朕說什麼人的事!不能打仗的就裁撤,不能勝任的免職,朝廷另選賢能!你們要什麼,找莊親王!但事若做不好,朕親自找你們!”

瞿能盛庸同時領命,“臣遵旨!”

他二人知道,皇上要他們在西北表面上有兩個原因。

第一,整肅軍隊。

第二,訓練軍隊。

除了表面,在里還有一個原因。

西北之軍,務必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據紙面上的數字,這次整合西北跟京營的兵馬....”

朱允熥又開口道,“銳騎兵可有六萬,步兵二十五萬.....朕說的是戰兵!”

為何整合?

就是把大明朝的那些不良資產甩出去,拋棄掉,不背負那麼大的負擔。

“還是缺馬。因為除了這些軍隊之外,朕于京師,還要在編練五萬.....”

朱允熥說著,頓了頓,“馬上的步兵!”

說到此,他微微仰頭,“他們幾個進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